碰到农民砌土灶,寒假回农村的大学生竟解释不了土灶烟囱的工作原理,这样丢人吗?你怎么看?

忽而今秋


问:大学生寒假回农村,村里老农让其解释土灶烟囱的工作原理,小伙子竟脸红了,该咋整呢?会不会很丢人?

农村的土灶烟囱不仅仅只是排放炊烟那么简单,在无人的大山里突然看到不远处有炊烟,不安、孤寂的心可立马变得安宁起来。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既然烟囱那么好,那烟囱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刺楸就替这位大学生回答了吧,以解老农心中的疑惑,不要怪刺楸多事哦。

一、农村土灶烟囱有怎样砌才能让厨房里的柴烟减少?

在农村生活,刺楸相信大多数人都见过农民用水管引水。在刚把水管伸入水下,即便落差很大,而水也并不会顺着水管流出。


这时只需要含着水管轻轻一吸,水自然而然就来了。将低处的出水端用塞子堵塞好,即水管中已注满了水,此时只消把塞子扯出来,并不需再像初次那样吸,水也能自然流出。

这个现象就是虹吸,在液体和气体的运用中主要是由压力差的存在而产生,这是高中物理知识。物理学中的压力公式:压强=密度×自由落体加速度×高度,即P=ρgh。可见,只要高度越高、落差越大,压强就越大。

在实际生活中,农村的土灶烟囱即利用了虹吸原理,烟囱排口处空气的压强小于灶膛门口空气的压强。

二、如何设计一个好的土灶烟囱?

根据虹吸原理,农民在砌土灶烟囱时,应着重考虑增大气压差。烟囱就好比水管,而木柴燃烧后的柴烟就如同水管中的水流,之所以不用在排口吸一下,是因为柴火燃烧后的热气给了柴烟一个压力。

由于随着高度上升,上层气压减小,灶膛与烟囱排口间存在着气压差,所以柴烟会沿着烟道进入上层空气中。为了减少厨房的炊烟,让炊烟尽量排走符合「宜疏不宜堵」的原则。刺楸认为根据前述的虹吸原理,可把烟囱的高度增加,使气压差变大,最大限度地把炊烟排走。



然而,光使烟排走还不行,因为如果不考虑热气,土灶的热利用效率就低,而在灶膛内增设一个回烟道,不仅可省柴火、增加热利用效率,还不倒烟。所以,刺楸认为土灶不是随随便便找个人就能砌好,还是需要找村里技术好的农民来这个帮忙设计。

此外,可以通过减小出口直径的方式来达到增加炊烟排出时的速度。刺楸发现,在实际中,农民会在烟囱口加装一个小口径的圆筒或在近出口端加一个带口的挡板。


要多像老农民学习,不要觉得丢人,他们虽然可能文化不高,但生活经验丰富,许多知识是课本上学不到的。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土灶烟囱原理的分析,希望对你有用,要是觉得回答得好就点个赞,顺便关注一下刺楸吧,谢谢。

刺楸


考虑了一会,才决定回答:这样的大学生是否丢人不重要,关键是这位农民兄弟,获得了一次在大学生面前的优越感。

在学校课堂上,一位教授给我们讲过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当他刚毕业时,遇到一位老工人,老工人考他懂不懂滚轮轴承(就是自行车上用的那种轴承),还让他讲一讲滚轮轴承种的钢珠,是如何套到轴承里面的?年轻时的老教授,当时居然就张口结舌答不上来,老工人得意离开后,我那位尊重老师,难过得连午饭都吃不下,他居然还在课堂上给我们讲了这一段经历。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普通的农村里能够有一个大学生,已经很了不起,可是到了现在,即使在普通农村里,稍加努力的学生可以上大学,确实考不上大学的,还可以改为上技校(技校还免收学费)。既然大学教育已经都变成了普通教育或者是技能教育,当前的大学生这么多了,今天显摆获得的成就感,肯定远不如当初在我老师前显摆,获得的成就感多。

其实还可以把步子迈大一点,等遇到乡长大人时,也考考他会不会做农村土灶,这样做估计风险有点高,还是继续考考文人吧,这样比较安全,反正按照我的估计,屠呦呦估计不知道怎么搭农村的土灶,可是莫言在农村待过,他有可能会。


圆窗观点


这话,既瞧不起大学生,也瞧不起泥瓦匠。

大学生是什么?九成多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会,只有极少数有一定的干活经验。

干活不是天生就会的,需要干了才会。我以前因为工作,要在华南理工里面一个实验室装机械设备,很重,现场又没有厂房货仓里那些电葫芦、叉车之类的工具,只能找人。找的大学生,十几个人,弄了三四个小时才弄好,干的过程中我还特别怕他们磕着碰着。好在他们没啥事,我自己手指甲夹了一下,淤血了,其他们校医院拔了,疼的要死。

这事我在宁波理工学院也做过,当时找的三个工人,他们带着扁担和绳子,一个小时就干好了。就类似下面这样的老哥。

干活的人都知道,要找老师傅带头。就是那种岁数大一点,四五十岁的人,这样的人带着三四个年轻点的,干活最利索。小年轻就容易出事,干的也慢。而大学生连这些小年轻都不如。

砌灶也是一个老师傅才能干好的活,你要一张白纸的大学生去解释,他不知道有什么奇怪的。

现实世界远比课本上那些理想模型复杂一万倍,和现实世界打交道,主要靠的是经验,而不是书本上的理想模型。

但是大学生有大学生的好处,因为现实中技术人员沟通用的是大学生学的那套话术,所以他们能获得大公司的青睐,大公司愿意给他们机会,培训他们。而你没学过这套方法和话术的人,大公司就觉得没法把你培训成他们想要的人,就不会要你。


白完家


简单回答,这是烟囱效应。土灶要好烧,要保证从灶口到屋上烟囱之间不能有漏风点。炕要热,灶里与炕地方要领高土坯,烟火直冲炕板,炕热得快。炕洞不能太空,要积累土坯,积畜热量,停火后土坯慢慢散热,不然炕凉的快。一般土炕有两洞,要根据烟道近远调整烟口大小,墙上垂直烟道下端设置倒风缓冲坑,不然有风从上往下灌,火会从灶口直接返出来。最后一个条件必须是灶,炕头,`炕尾,烟囱呈渐高状态,使于走烟,一般炕高度在75一80公分高,灶台高度在60一65公分。


宫家柴院


其实土灶的原理在原来小学生自然课中就有(现在有没有就不知道了),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属物理现像,凡有点知识的人都应该会明白。大学生不懂也不为什么稀奇事。

一、并不是所有大学生是靠真实水平入学;

二、他或许考虑太深刻了,而没想到这么简单。

三、他们认为这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他们研究的是更高深的课题,不至于去探讨这个话题。

这些也没什丢人的,现今社会丢人的事多的去,这根本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


笑弥勒33


大学生回答不上常识性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

现在大学生一般都是二十二三岁,甚至更大一些。这么大的成年人了,又是从农村出去读大学的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居然连家里砌的土灶的烟囱的原理都不知道,不光是让农村亲戚们笑话,更说明,现在农村的大学生,已经与农村生活产生了脱节。像这样的农村大学生,以后毕业,不能不主动回农村工作?能不能胸怀改变农村面貌的壮志雄心?还是又为国家造就了一个只图自己个人生活安逸的金丝雀?

我想说,这样的大学生并不是只有这一个,而应该是一大批,甚至是绝大多数。他们平时不问柴米油盐,不问家长里短,不知父母辛苦,不懂人情世故。他们懂的是细分了的科学知识,懂得是大城市里的灯红酒绿,懂得是手机网络上杀来砍去的血腥游戏。你猜猜,在他们心里,最看重的是什么?

与社会脱节,与生活脱节,与现实脱节,这是现在大学生的通病。我说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村里一个孩子考上大学,父母都是小老百姓,以种地为生,借债打工供孩子上大学,大学毕业,孩子说啥也不回家乡,宁可飘在城市,也不愿回家与父母一起度日。过年过节,回来说家里冷;夏天回来说蚊子多。父母常向邻居感叹,咋培养出来这么一个娇生惯养嫌贫爱富的主儿。去年回家后,见谁都说普通话,乡土话一句也不愿意说了。气急的父亲,抓起扫把追着他打,一直打出来家乡话才算完。

大学生也是普通人。不能让大学生产生有别于普通人的感觉,这根本上就是错误的。而根本之道,就是让大学生多参加农村劳动,多与农民接触,多体验农村生活。


幸福梨乡魅力晋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直接说不知道,不懂装懂容易出笑话,那才真的丢人。大学生说不出土灶烟囱的工作原理很正常,比如文科生,还有很多知识也不懂,比如一亩田等于多少平方米,一分地、一厘地又是多少?一丈又等于多少米?估计绝大部分大学生难答上来,就算是博士也不敢说能搞定。像我家附近的一个小学老师,那时上学初中都没毕业,后来一直在小学教书,但他有个特长,就是会写对联,他家每年过年时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村里其他人家办婚丧事要写对联时也找他,现在又有多少大学生能写出对联呢?就算是语文老师,也不敢说自己能得心应手的搞定。针对题主说的大学生解释不了农村土灶烟囱工作原理问题,微尘微视界认为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上了大学不一定什么都要会

在农村还真有不少人觉得读了大学的就不一样,特别是老一辈人,认为大学生文化程度高,什么都懂,可实际上真不一定,大学生一样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再加上现在考取大学的概率很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含金量,能够考上大学的,也只能说明是在某一方面有所成绩。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每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同,领悟到的知识要点也不同。

二、当农民也不一定什么都不懂

在咱们农村,也有很多能人,有些农民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他们凭借日常的经验积累,再加上自己喜欢思考琢磨,懂的知识并不少。特别是一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往往比大学生理解的更到位,这一点的确值得敬佩,还有很多会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弄出一些实用发明也不少。大学生在寒假时回家,还是得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能低谷身边的人。



三、真正的智者是互相学习

其实有些农民在考大学生时,是有一定的挖苦心理的,觉得自己没上火大学,如果把大学生难倒了就有种优越感,认为上没上过大学都一样,寻找心理平衡。实际上真正的智者是互相学习,比如说大学生不懂土灶,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虚心像砌土灶的农民学习下,农民有了当师傅的感觉自然很高兴,一五一十的教很多东西。懂这方面知识的农民也不能高傲,也可以向大学生聊聊其他的,开阔下自己的眼界,这样自己获取的信息就更多了,两人互相学习交流,岂不是皆大欢喜?

四、角色不同社会分工也不同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没有把人分为几等,但现实生活各自都有分工的,都有自己所处的位置,每一个人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农民,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自己的定位,懂得的知识也会差异较大,所以也不必太在意,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然在农村家里出了大学生,是一件很难得的大事,肩上的重任也不小,承载着很多人的期盼,所以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更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更多的提升自己。



总之,回农村的大学生解释不了烟囱的工作原理,这也是正常的事,通过这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大学生虽然书读的多些,但也得多留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将理论联系实践,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这样自己脑海中储存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也可以反哺农业。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大学生解释不了烟囱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传递快乐,分享知识!感谢关注本头条号“微尘微视界”,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微尘微视界


别管什么专业真的挺白上的。10来年的作文不知道你是怎么写下来的。老农需要你解释压强差什么的吗?他是想让你教他物理吗?

你只需要用先使用中文的装逼模式。引经据典,言必古人。以“古人云:xxx,xx子有曰:xxx”开头,让他觉得这个烟筒的道理绝对是从古至今的。

再使用论文式装逼模式。言必引大牛。从瓦特到爱因斯坦。从蒸汽机到长征登月。什么出名说什么。一边说一边看对方回应态度以了解对方知道的是什么人什么事。顺着对方了解一点的往下说。让他觉得原来烟筒的道理简单但是却整体促进了文明的发展。科学就是从我们身边最朴实的常识中分析总结出来知识。

最起码,你要知道。他压根就不想知道烟筒是怎么一回事。他其实是想知道大学生是怎么一回事。这决定了他甚至他家族对待知识的态度。如果你没有表现出来一个博古论今,中外精通。你根本对不起你这些年的语文老师。你也对不起国家赋予你的对教育普及的义务。学了这么多年了,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怎么培养的?表达能力哪去了?论文怎么写的?答辩怎么过的?


似水依蓝


看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了。

这个原理其实很简单,上过大学的人都应该知道,气体受热会膨胀,上升,所以所有炉灶的开口都是要高于锅底的。灶里空气上升从烟囱排出后,气压变低,灶口的冷空气就会进入补充,从而形成固定冷热空气循环。

我相信这个原理一说出来就能知道能理解,因为学过相关理论。之所以一落实到具体的事物上就不知道了,是因为中国的学校教育只重视理论,几乎没有结合任何实践。这个也只能说明实际应用能力缺乏锻炼。

你如果把你学的理论去告诉做灶台的大叔,人家反而根本听不懂了。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所以不要觉得丢人,就算是丢人那也是一种鞭策,鞭策自己找问题,发现差距的鞭策。


聚事堂


提问这个问题的人,可能反映了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两个认识误区:1、“读书万能论”,认为只要读书了就该什么都懂,别说大学生应该懂砌灶台了,最好接生也应该懂;2、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读书无用论,一旦只凭读书越来越难在这个社会上赚到钱了,就开始推崇“读书无用论”了,你瞧你瞧,一个泥瓦工都懂的灶台,一个大学生解释不了,多没用啊?然后获得心理上的巨大满足感。

总的来说,虽说我们的教育体系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脱离实际、动手能力差、生活常识教的少等很多问题,但总的来说,教育还是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劳动力的生产水平的,如果还像以前不识字,这么多农民工是掌握不了建筑、工厂等等技能的。但之所以现在教育无用论会在某个群体里滋生和蔓延开,以后很可能会更广范围,就是现在劳动力涨价了,社会需求变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