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GGO磨玻璃結節”監測CT的你,切莫輕率地“非專業對比”!

發現“肺磨玻璃變”的你,拿著複查的胸部CT報告,鑽研報告中的每一句每一字的細微差別,在你的眼中這便是胸部CT動態的對比,這便是我們專科醫生解釋結節的變化和預測的理由......

“肺GGO磨玻璃結節”監測CT的你,切莫輕率地“非專業對比”!

為什麼我的文章中多次提及"莫亂議肺癌";僅僅拿著報告,希望發現其中的“變化”來解釋病變的“變化”,真的不僅僅是高度緊張中的本人,其實也包括了太多本為“醫者”的“雜牌人士”!其實,侯醫生拋出一句可能招噴的話真的不為過:在你發現肺結節的一刻,便開始了自我科普、診斷的旅途,面對太多的“坑王”!

“肺GGO磨玻璃結節”監測CT的你,切莫輕率地“非專業對比”!

“侯醫生,半年前的CT報告是7mm,現在複查後報告是直徑大約0.8cm。諮詢過了很多人都說結節增大了,我也認為是惡性的,您幫我切了吧....”

太多類似的情況,焦急的朋友當面呈上厚厚的診斷報告,紅色的“標註”、“批註”連寫不出專業論文的我著實感到了“無地自容”!索性一概不看報告。面對這個“心意已決”的朋友,經過電腦仔細自閱前後胸部CT影像後,我肯定地安慰道:薄層連續圖像對比沒有明顯改變,可能是細微角度以及“偽影”造成的,沒有明確的手術指徵。真的可以繼續觀察......

“肺GGO磨玻璃結節”監測CT的你,切莫輕率地“非專業對比”!

遺憾的是,我的“善意”很有可能被誤解為“保守”,很多這些經自己或隔壁老王對比後認定有“增大”的肺磨玻璃變(GGO)轉而繼續進行了手術治療。

“大夫,我看報告直徑小了,我決定繼續觀察。那個XX專家也說經過他的治療有效果。應該是良性的”

相比於前例,這才是我最為痛恨的“非專業”所為!這些“小”很可能便是“坑”,從而喪失最佳的手術治癒時機!

“肺GGO磨玻璃結節”監測CT的你,切莫輕率地“非專業對比”!

從事多年胸部腫瘤外科的侯醫生又要演小品了:自己的GGO,長點心吧!挖坑的“隔壁老王”防不勝防!

親身經歷閱片、主刀腔鏡手術、觸摸、標本解剖、等待病理結果等“專業一條龍”的侯醫生敬告您:單純直徑的大小隻是評價肺磨玻璃結節的一個方面,即使3cm的純GGO也可能只是預後非常好的“微浸潤癌”,而直徑僅僅是不足1cm的“微小肺癌”也可能是更為升級的“浸潤癌”!

“肺GGO磨玻璃結節”監測CT的你,切莫輕率地“非專業對比”!

很多GGO在監測過程中,由於實性成分的增加,因為彈力回縮可能造成直徑的縮小,殊不知這也是那些"原位癌、微浸潤癌"進一步發展為"浸潤癌"的一些形象特點。有學者分析可能原因是隨著GGO肺癌惡性程度的增加,病灶中實性成分越多,磨玻璃成分越少,影像學上表現病灶直徑縮小。因此,侯醫生個人早已認同:在GGO隨訪中直徑大小的改變與良惡性的相關性不能完全統一。

“肺GGO磨玻璃結節”監測CT的你,切莫輕率地“非專業對比”!

你體檢發現了肺結節,專業醫生做出“動態監測胸部CT”的結論時,到底應該監測和對比什麼?這些,在日常繁忙的放射科醫生真的沒有精力出具足以讓你做出對比的報告......

除觀察病灶大小變化外,還需動態測量病灶實性成分比例變化及形態學特徵改變,綜合判斷。有研究在根據GGN中GGO含量的不同與病理類型分析後發現GGO磨玻璃含量越少,實性成分越多,惡性程度越高,且這一特點對預測病灶性質及預後有重要意義;

“肺GGO磨玻璃結節”監測CT的你,切莫輕率地“非專業對比”!

影像學表現中可見分葉、毛刺、充氣徵、空泡徵、血管集束徵及胸膜凹陷徵,提示出現以上形態學徵象的病灶應高度懷疑惡性傾向;上海市胸科醫院韓寶惠教授團隊的研究顯示腫瘤在CT影像中的實性體積比最大直徑更能反映複發率......試問,這種監測對比又有誰能做的出呢?

侯醫生接著“賣弄”:早期粘液性腺癌,因其缺乏典型的磨玻璃成分,形態不規則,往往與炎性結節非常難以鑑別,此時,太多的“水軍”會以“良性病變”安慰你脆弱的心靈。但,遺憾的只是您遇到了不會讀片的“磚家”,可能在對比CT報告文字描述的細節上還不如你!

“肺GGO磨玻璃結節”監測CT的你,切莫輕率地“非專業對比”!

CT薄層動態影像的分析!有時還需要進行增強CT三維重建後的分析!粘液型腺癌結節的收縮力要強於炎性,因此在胸膜下可出現明顯的胸膜牽拉或凹陷,形成“蒙古包”的形態;粘液性腺癌雖然有大量粘液充填於肺泡,但CT值低於水,薄層增強的幅度低於一般的腺癌和炎症、縱隔窗的結節體積明顯小於肺窗(侯醫生個人注:早期及時的“肺粘液型腺癌”非常困難)......太多太多侯醫生不斷向真正專家學習的訣竅其實僅僅才是“皮毛”,更何況您自己或那些“非專業”不著調的“前後對照”!

“肺GGO磨玻璃結節”監測CT的你,切莫輕率地“非專業對比”!

總之,別再輕易抖出自己胸部CT監測的結果了。因為在我們專業的眼中,很可能只是“良性表現”的繼續觀察,但更應該感到幸運的是你監測後的“改善”恰恰是我需要手術干預的“信號”!

“肺GGO磨玻璃結節”監測CT的你,切莫輕率地“非專業對比”!

(編者注:科普不同於醫學論文的難懂,侯醫生拋磚引玉的這篇文章,作為體檢發現並需要動態監測胸部CT的你。必須牢記:專業人士專業領悟下的細緻對比才是真正的“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