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梨花壓海棠——浪子中的情聖張先(原創)

張先,字子野,號三中,又號三影,是宋神宗時期的詩詞大家,說宋神宗可能有人還有點迷糊,但是我提幾個人的名字,估計大家一下就知道了,蘇軾、王安石、司馬光……,嗯,一句話總結,這是一個群星閃耀,亮瞎了人眼的時代。

張先的詞確實寫得挺好的,比如他早年寫的《行香子》小令裡面有“奈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一句,所以別人給他送了個“三中”的綽號,後來他作《天仙子》裡有“雲破月來花弄影”句,作《歸朝歡》裡有“嬌慵懶起,簾幕殘花影”句,作《剪牡丹》裡有“柳徑無人,墜絮飛無影”句,於是他又自矜為張“三影”。

不過他詩詞雖工,但是與同時代的大牛相比,名氣卻差了好遠,這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他的官做得不高,他一生做到最大的官就是尚書都官郎中,這在王安石變法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連進醬油黨都夠嗆,二是他的詩主要是描寫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而且他一生的際遇沒有大的波折,所以他的詞整體看來小資情調很足,卻缺少振聾發聵的氣魄,也沒有那種蕩氣迴腸的緾綿。

文章寫得好,不愛做官,只喜歡和女人勾勾搭搭,其實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他就是一個文青加浪子的混合體。

其實他也確實是個浪子,野史中記載,他年輕的時候去逛尼庵,看見個美貌的小尼姑,一下就上心了,但是掌庵的老尼姑賊壞,卻把這個小尼姑鎖在庵後池塘中的小閣樓裡面,不讓張先見面,這張先也是絕了,他居然晚上劃個小船兒去閣樓下面勾搭,然後小尼姑從樓上垂下自己上樓用的小木梯,於是二人終於成就了好事。

但是這件事最終還是被老尼姑知道了,便以告官來威脅他們分手,張先無奈之下,只得與小尼姑斷了,在傷心之下,他寫了《一叢花令》,以記其情: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詞中以一個傷離女人的視角,既畫出了女主昔日與心上人小梯暗渡的緾綿場景,又寫出了女主被迫與心上人分離後彷徨無助的心態,尤其詩的最後一句,將女主的自怨自艾以及對世俗的憤懣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據說此詞一出,一時盛傳,就連文壇盟主歐陽修也喜歡得不得了,只是南北相隔,一直沒有機會和張先見面,有一次張先因事到京都,順便拜謁歐陽修,歐修陽聽了門人的通傳以後,鞋都沒穿好就跑出去迎接,一邊走還一邊說“此乃桃杏嫁東風郎中”,由此可見此詞影響之大。

不過他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還是另外一件事:據說他八十歲的時候還娶了一房小妾,年僅十八歲,春風得意之下,就在一次家宴上賦了一首詩: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這首詩傳出去以後,他的好友坡仙就寫了一首詩來調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坡仙的才情是不用懷疑的,一樹梨花壓海棠,短短的七個字,把老夫少妻的恩愛場景描寫既逼真又詼諧,不過平心而論,這詩有欠厚道,因為張先娶的這個小妾不是玩物,後來還給他添了兩男兩女四個孩子,八十多歲還能生幾個孩子……好強大的梨樹!

愛女人,而且愛得有結果,這是張先不同於同時代許多其他士大夫的地方,因為在那個時代,小妾跟自家的財物一樣,是可以隨便買賣的,所以張先雖然是個浪子,但其實也是個情聖。

在他的一首《千秋歲》裡,就表達了這種堅執的情懷: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淡淡數言,沒有上邪那種驚天動地的誓言,然而堅執之情,自在方寸之間,其淡雅含蓄之美,盡得婉約之精髓。

老而彌堅,不墮生子之志,此等梨花,吾亦慕之,惜無海棠乎!哈哈^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