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评价现代的书法家?会出现可以媲美旧时经典书法的作品吗?

家有肥波


这个理由是,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书法家。现代书法家,尽管不是很多,但是,足以与古代书法家媲美的书法家,也是有的。


例如,毛泽东、郭沫若,他们的书法作品丝毫逊色于苏、黄、米、蔡四大家。这是我们今天很多人还在古典的笼罩下,无非完全接受这些事实。


在中国历史上,像毛泽东、郭沫若这样的书法家,他们的思想境界,学问和社会阅历,都是历史上任何一个书法家无法可比的。

他们都是中国伟大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加上他们的才情过人,所以,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但能够突破传统的藩篱,还能够建立新的书法美学范式,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少见的现象。


当然,现代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尽管书法是国宝,毕竟我们遇到了远远比书法更重要的事情,这就是深刻的社会革命。


现代化的伟大进步,也给我们的书写带来很大的冲击。

首先,第一波冲击来自钢笔对毛笔取代

在全面使用钢笔的五十年以后,有发生了信心系统的伟大革命,今天,我们几乎钢笔字都很少写了,何况是毛笔字呢?

写都不写毛笔字,书法从何而谈?

所以,我们必须正视社会变革给文化结构带来的新适应。


前面我们举例的毛泽东、郭沫若还是新旧交替时代产生的书法家,那么,完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还会产生与古代媲美的书法家吗?

我想,未来是会的。我就从一下几个理由谈谈。

第一,现代化的技术条件,给我们提供了比任何时代更大的学习便利

比如,我们现在非常容易看到历代书法家的优秀作品。加上电子化技术处理,我们可以得到比真迹更好的学习观摩,这个有利于我们书法知识的早教。

第二,现代化的学习方法,比古代更科学、系统

过去学习书法,主要靠口口相传,师傅示范,往往都是一家之言,并没有系统科学的书法理论。


比如清代的书法学,现在看很多都是很偏见的。

例如阮元提出的南帖北碑论,就很片面,对于丰富多彩,科学系统认识书法,有很大的误导性。

由于现代多种学习手段应用,所以,破解书法的难题笔法,也不是很神秘的事情了。


我们在悟空问答里,就讨论过一个12岁武汉孩子临摹《兰亭序》的问题。这个12岁的孩子,已经临摹得非常像《兰亭序》了,而且笔法很正确。

你想想,如果没有一天新的科学书法和新技术支持,要在12岁达到临摹《兰亭序》还笔法正确,基本是不能想象的。

第三,发展的教育体系已经建立健全了

现代书法教育,已经进入高校,这也是过去没有的。


书法进入高校,就意味着科研、人才的集中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过去学习书法是分散的,有了高校书法教育,就会把社会的书法人才资源集中起来,集中培养,这样就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

第四,现代思想和学术更开放更活跃

与古代相比,现代教育体制,是一个开放活跃的体制。

人人都可以探索,人人都可以自由发表学术观点。

帖学、碑学、碑帖融合,都可以自由发展。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魏碑、甲骨文任意选择学习研究。

有丰富多彩的学术园地,可以交流,有资金来源可以帮助收藏、展览。

我们相信,这是比古代任何时代更适合发展艺术研究的时代,所以,产生比古代更优秀书法家的客观条件是完全具备的。

我们需要一点耐心。毕竟,一个伟大的书法家还是不容易产生的,但是非常优秀的书法家,并不难以成长。


千千千里马


古有四大名著,古有著名书法,以现在人审美观来说吧!造字,丑书,盲写,甩书,拖字,射墨,已把不少人带入了一个深沟里,除了以上的风格,正而八经写个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篆书,还算对的起五千年天朝文化的传承,打个比方,把王羲之《兰亭序》抄写在纸上,贴出去有几个人叫好的?几千年了审美观也在改变,但做为爱字的人还是喜欢古代大师的字,临摹古帖,才不失书法传承

的精髓。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是汉字形象性的审美艺术。书法是复杂而综合的艺术,后人很难突破前人创作的书法作品。如古代的“二王”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艺术性是千古流传很难超越。书法艺术不同于自然科学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新时代超越旧时代的科学技术,长江后浪推前浪向前发展。

现当今的书法要和古代的书法相比,那不是一个等级,差别很大没法相媲美。古代书法家创作的书法作品时,是以自己的审美情怀、文化底蕴的高水准进行创作。在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中,笔画结构,墨色浓淡所表现出节奏韵味,作品的气韵风格。书法作品中:如同舞姿翩翩,妖冶婀娜;如千峰披雪,素裹清雅。不同韵味的情调。



现如今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有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有很高的造诣,具有艺术性的审美价值;有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实在不敢恭维,其书法作品不是模仿名人的作品就是独创的丑书,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创作书法作品,投入到市场赚大钱。


黄智637


不得不说,当今社会的书法阵容有所不济,被一群人搞晕搞杂了,丑,烂,邪,乏,散现象蒙弊了大群书学者的眼晴。弄的雾里看花不知所措,从而对于书学者个人来说,学书法的积极性受到了重创和打击。但是,这其中也只是有少数的人作祟,绝大部分的书法家,相信是好的。


郁香墨


从历史来看,各个朝代的书法家在创作时,都是先“师古”,即学习古人技法,再从古人技法基础上寻求创新。现代书法家也是这样完成创作之路的。

我可以肯定地说,现代书法家即使再怎么努力和用功,也不可能创作出能媲美古代经典书法的作品。

为什么这么肯定?有两大原因。

颜真卿·颜勤礼碑

其一,古代人与现代人对书法的认识不同,所以,创作心态完全不同。

对古代文人来说,书法是一门基本生存技能,非常注重实用性,人们写信、记账、写对联、题字、考试时,都用毛笔来书写,他们写出来的字本身就是书法。经过做这些事,古人的书法水准能稳步提高。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

古代随便一位私塾先生写出来的毛笔字,若放到现在,就是优秀书法家的水平。因为书法跟他们的日常生活已经融为一体,他们写字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现代人写书法的目的不是这样,因为书法家在现代已经成为职业,人们写书法是为了参展,为了出名,为了卖钱,由于现代人对书法加入了太多的功利色彩,所以书写心态就不一样了,难以出成就。

黄庭坚·松风阁

其二,书法用笔、字体结构、章法布局等方方面面的技法层面的东西,经过数千年不断发展,到现代已经非常完善和饱和,现代书法家想独辟蹊径来创作,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从晋代开始,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家吸收前人技法,从韵致和神采上对书法进行了创新,构建出了疏朗、飘逸的行书风格,他们创新成功了,被流传下来。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唐代人在书法创作时,追求中锋用笔,从法度和结构上对书法做了创新,从而创造出了雄强庄重沉稳的楷书风格,这种风格到现在依然是书写楷书的标准。

宋代由于“文人画”逐渐兴盛起来,书法家也受其影响,他们创作时,避开晋人和唐人的做法,从笔法线条的意境和格调上对书法做出了改进,同样创新成功了。

现代书法

元明清对书法的创新没有什么大的贡献,所以,他们只能重复古人的笔法和技法。现代书法家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也跟元明清时的书法家一样,很难突破古人创造的书法程式。所以,我们就看到了那么多现代书法家,开始写“现代书法”,也就是大众口中所说的“丑书”。


鸿鹄迎罡


现在书法家很多,经典作品很少。旧时的经典作品很多,书法家很少。

“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留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旧时书法者,饱读诗书,潜心向上。爱声名胜过生命,视金钱如粪土。精神上的超凡高妙,师承明确,博古约取,使书写溶入自我,书写的是心中感受到的外物质和个人的心理状态,寓生命与毫端之间。

现在的书法家,大多虽精工细作,往往注意字的结构,行的疏密,很少把个人的修为溶入其间。加之大多为了名利双收,忙于参加这个赛那个展,揣摩如何拿奖,笔会频繁。时间有限,很少静心品享先人的鸿篇巨制。更有甚者,以字的变形、搞怪、出奇而自鸣得意。当然也有苦经多年,坚韧钻研,或隶、或篆、或行、或草……打得进去,却很少打得出来。

师古不复古,功深自然出。创新应以意趣第一,少些功利。人生的精彩,必会留下传事之作。


阿松扁


我对于现代的书法的看法,持的是乐观态度。从书家上来说,人才辈出,行当齐全。书法教育的普及性不让前代;专业系统的教育超过前代;比评、展览系统超过前代;碑帖大观、出土日繁,资料超过前代。

中国书法家有个官方组织,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个含金量不高。倒是有些民间社团的社员,入会门槛高,含金量高。比如说,沧浪书社。看一份名单。

周持、白煦、刘恒、白谦慎、王镛、刘石开、朱大霖、王歌之、潘振元、张少怡、卫知立、张士东、陆家衡、包伟东、华人德、王建平、周玛和、储云、胡伦光、穆棣、卞雪松、陈浩金、余国松、曹宝麟、郑必宽、恽建新、薛龙春、吴振立、黄惇、言恭达、孙晓云、马士达、沈培方、乐心龙、潘良桢、沃兴华(已退社)、马奉信、王冰石、郭子绪、徐本一、于明泉、王乃钦、许雄志、陈新亚、李啸、王卫军、徐世平。

这个社团的阵容,基本上是代表当代最高水准。

前面说人才辈出,行当齐全,略谈及一些,不限定是沧浪书社。

草书有言恭达、马世晓、王冬龄。

篆书有刘彦湖。

隶书有华人德、潘良桢。

小楷有白谦慎。

行草有黄惇、孙晓云、郭子绪。

章草有储云。

北碑有孙伯翔。

学帖有陈忠康。

专攻一家的有曹宝麟于米、曾印泉于黄。

兼收并蓄有王镛、石开、沃兴华、于明诠。

楷书稍弱一些,因为脱离了实用性。二是艺术的表现力不如行草,所以一般书家不把楷书作为专攻,但唐楷与汉隶一样还大有可为。

如果说缺憾,就是还没出现能与古人比肩的宗匠。人莫能逃乎时代,身在局中,还很难判断准确形势。比如宋代李建中、周越风靡的时代,还想不到苏黄的出现;明代三沈名满天下的时候,还想不到文董的出现;清代查士标、张照笼罩的时候,还想不到邓何的出现,现在也是一样的。按照历史的规律,这种宗匠一般出现在一个朝代最繁盛的时期,在立国100~150年左右,所以就看90后和00后了。写到此处,哈哈哈大笑三声。

还有一点,我说了可能美院科班的朋友不爱听,要生我的气。因为以前有美院朋友办展嘛,问我写的画的好不好,我说当然好。不仅是他,所有专业学生这个时候没有不好的。而且也有可能是最好的时候。大概因为技术纯熟稳定,心思又纯粹,别说超出时人,就是和古人同年龄阶段比,都胜出了。但遗憾的是很难保持,一批批才情很高的学生,十几年间,在社会中摸爬,有的退步了,或者干脆改行了,给人以流星之慨。这在古人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只要上路,只会越来越好,很少有越写越坏,所以才有人书具老的话。

相比较而言,由于网络的作用,一些原本外专业的人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比如前几日四家展出,鲁大东、竹庵、鲁九喜、王家葵。鲁九喜与王家葵二位就是长期浸淫的结果。

书法在于立志,在于长期摩挲。持之以恒,总能看到一些风光。而所谓宗匠,就是走着走着,走到了前人未到的地方。我们的这个时代,也会有那样的人,慢慢看吧。


微鹞



石千石519


当今书法家,即使再努力,其水平恐怕也不可能媲美古时的书法家了。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社会土壤不再。现在的书家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小众,浑不如古时人人皆以毛笔为书写工具。所谓时势造英雄,满天下的人一旦对电脑和手机着迷的话,毛笔便丢到一边了。

②用心不专不实。书海无边,唯有耐得住寂寞之人,才能克服私心杂念,才能有所斩获。缺乏凿壁偷光、挑灯夜战,艺不惊人死不休的坚韧毅力,不足以达到心手如一、技惊四座之效。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人迷失了方向。

③传统难以逾越。古时书家不仅心境纯净,而且饱读诗书,以棋琴书画印为修身养性之必由之路。而登峰造极的艺术,何尝不是历经千锤百炼之后才能水到渠成的。书法艺术既已达到顶峰,后人只能望其项背而成为追随者,却永远不能超越了。


雨夜弹琴


整体来说,现代的书法比不旧时的书法,现代书法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中华民族文化离不开书法的传播,书法离不开汉文字的载承,书法和汉文字是一个艺术和文字传递的结合体。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政府应该投一部分精力宏扬书法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