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襲擊背後,華爾街的“創傷後遺症”

9·11之後,華爾街金融精英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扭曲。槍支和上癮物質股票成為了華爾街最火的股票,客戶們則成了投資銀行的對手,大量的財務造假讓整個美國金融系統遭遇的信任危機,美國投行家們是如何渡過這段日子的?尋底之路第三期為您講述這一段歷史。

金融行業有一個古老的段子:“上帝創造了世界,但到了二十世紀,摩根家族對世界進行了資產重組。”

後來這個段子在千禧年之後換了主人公——春風得意的高盛CEO布蘭克費恩說,高盛正在做上帝做的事兒。

高盛一直是個犬儒主義者。百年以來,高盛奉行著“揣著明白裝糊塗”的精神,不間斷地遊走在上流與下流之間。

2000年“千年蟲”之前,如同《華爾街之狼》裡的喬丹·貝爾福特一樣的“金融圈妄人”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忽悠美國普通民眾購買垃圾股。騙局受害者不斷增加,“喬丹·貝爾福特”卻住在長島的大House,摟著豐乳肥臀的美國女郎的細腰,品著香檳,過著荒淫而短暫的美好生活(後來當然鋃鐺入獄了)。


9·11襲擊背後,華爾街的“創傷後遺症”


“華爾街之狼”的喬丹·貝爾福特原型

這些強烈的對比,刺激著傳統華爾街金融民工的心理底線,保留著些許節操的高盛選擇擁抱時代,吹起一文不值的科技股。從此,財經八卦和經濟小說,經常出現高盛捧臭腳的形象。

2001年,華爾街的社會精英們從伊甸園中醒來,吵醒他們的是地獄之門中轟鳴而出的兩架飛機。

9·11事件,讓美國蓋洛普自豪感指數從最開始的叛逆式暴漲到如今的無休止的墜落(到2017年特朗普上臺之後首次跌破50分界線)。但抽象數字則依然無法精確描述9·11事件在華爾街精英們心中刻下的烙印——很多人眼睜睜看著昨天還與自己推杯換盞好友,彈指間掌握數億美元財富的精英,被烈火濃煙焚燒,嘶吼,從窗口一躍而下化作齏粉,在自己從逃生通道走出來兩分鐘後,同事被從天而降砂礫淹沒。


9·11襲擊背後,華爾街的“創傷後遺症”


由於畫面實在太過敏感,美國媒體因為不願激起傷痛,電視臺在播放這些視頻的時候非常剋制,以至於在傳統媒體渠道,大部分人沒有對當時人間煉獄般的場景有切身感受——除了華爾街精英們。

911事件對華爾街精英造成的心理創傷,在根基上撼動了美國的信用與價值體系。在其影響下,美股科技股泡沫出現了最後的實質性破裂。

2001年開始,以諷刺華爾街為主題的小說,回憶錄甚至是自傳,開始在美國暢銷書排行榜上逐漸佔據一席地位,在極度悲觀的狀態下,華爾街精英們的人生闢出了兩個相反的道路,擁抱信仰,或者背棄信仰。

一. 暴力


從2002年開始,一個叫做 泰瑟國際(Taser International )的微型股票,以22個月一百倍回報的幅度,成為9·11事件之後的股王。這家公司當時主要生產一種非致命型的智能電機槍械,名為泰瑟電擊槍(Taser Gun)。


9·11襲擊背後,華爾街的“創傷後遺症”


泰瑟槍外形


9·11襲擊背後,華爾街的“創傷後遺症”


按照產品介紹,泰瑟電擊槍可以發出高達5萬伏特的高壓電脈衝,而與傳統電擊棍不同的是,這一槍械有效射程達到7米,

射出的兩根倒刺會穿刺被防禦者的肌膚並放電,而電擊反饋延遲只有半秒。

泰瑟槍的大火,被認為是美國遭遇頻繁恐怖襲擊後全民自衛浪潮的受益者。美國投資者認為,以泰瑟槍為藍本的不致命防衛武器會在美國得到大賣。而這一現象的背景是橫跨全美的民眾生命安全焦慮。

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影響力因子最高的醫學期刊)在2001年11月披露過一項針對4000人樣本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9·11事件之後,44%的受訪者有過實質性壓力症狀,35%的少年有過實質性壓力症狀,90%的受訪者至少存在低等級壓力症狀。


9·11襲擊背後,華爾街的“創傷後遺症”


更深處的,是美國人出現的信仰搖擺。9/11事件之後,權威媒體調查樣本中,10%的樣本出現了對自身信仰的懷疑,另10%的樣本則更加篤信自己的信仰,認為這是上帝給予的懲罰。

而這種對生命安全的焦慮,不僅在未來十年中大量助長了對有色人種的過當防禦,也成為了部分反社會人格的溫床。

2004年,泰瑟槍作為“不致命警具”,在有登載的記錄中至少造成了70人的死亡。而從2001年以來,泰瑟槍造成的死亡事故已經達到150起。

關於泰瑟槍,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人物,伯尼·克里克。


9·11襲擊背後,華爾街的“創傷後遺症”


伯尼·克里克在1995年至2000年於紐約監獄擔任典獄長。在2000至2001年期間,伯尼·克里克的職位是紐約市警察局局長,9/11事件第一號負責人。

2003年,美軍進軍伊拉克,伯尼·克里剋期間協助伊拉克警察部隊建立以特工小組為名的暗殺組織,暗殺了一群巴格達運動首領,科學家、醫生等知識分子。伯尼·克里克也由此被送外號“巴格達終結者”。

這橋段,看上去有點像美國隊長和《復仇者聯盟》。但再往下看,你會覺得這個橋段變成了祁同偉和《人民的民義》。

2004年,小布什總統宣佈了一項新的提名。原伯尼·克里克被提名為美國史上第一個國土安全部部長,但是這項題目在不久之後便罷了,原因是伯尼·克里克被捲入了數個醜聞。比如常見的貪汙受賄與桃色新聞,這位克里克大兵都曾沾染。

而克里克的特殊之處在於,正是他一手將泰瑟槍這種足以致命的槍械引入美國執法機關。令人感到後怕的是,伯尼·克里克持有過泰瑟國際的股票期權(公務員不能買股票),並在泰瑟國際大漲的過程中獲利了結,賺取620萬美元。伯尼·克里克甚至是泰瑟國際的董事會成員,而這些明顯的關聯風險,保薦投行卻在2001年泰瑟國際上市期間對此不聞不問。


二. “癮”料


可口可樂公司一度成為巴菲特的底倉,一持有就是幾十年。巴菲特說,純粹,好喝,比硬通貨更加保價是他長期持有可口可樂的理由。

巴菲特不會告訴你,可口可樂是“禁酒令”時期取代白蘭地的“癮”料,其不僅有安撫心神令人愉悅的功效,還被廣泛用於軍需並輔助治療戰時心理創傷、更有能令長期飲用者上癮的糖,咖啡因。


9·11襲擊背後,華爾街的“創傷後遺症”


而在9/11事件後。美國有一種名叫“怪獸飲料”的功能性飲料突然大賣,其生產廠家母公司股價扶搖直上。

“怪獸飲料”在成分上幾乎毫無特點——雖然他被叫做能量飲料,但主要作用成分並非是和紅牛一樣的牛磺酸,而是兩個更簡單的東西,糖和咖啡因。


9·11襲擊背後,華爾街的“創傷後遺症”


漢森營養原來是一家老少咸宜的水果茶廠商。後來來自南非的兩位商人買下了漢森營養的殼,卻將主打產品放到了能量飲料上。

在能量飲料進入美國超市之初,漢森的產品無任何市佔率,南非商人發現他們的思路無法像紅牛一樣打入美國的校園、卡車司機與極限運動愛好者人群。為此,南非人回到了實驗室,加入了更多的糖和咖啡因,並加大了罐頭的容積到16盎司(大約500毫升,對比紅牛為250毫升),價格卻與紅牛相同。

而在包裝上,怪獸飲料採用全黑色的罐身,外部印上一個氖色抓痕,產品標籤則模仿中世紀祭祀符咒,整體渲染黑色負面情緒。

後來,怪獸甚至推出了24盎司的版本,約合700毫升。有人計算過,“怪獸飲料”不同款式的產品所含的咖啡因含量,從240毫克到400毫克不等。而人一天能夠攝入的最高不宜超過480毫克。《飲料文摘》中這樣記載“怪獸”:

“有些消費者已經上了癮,漢森的發展勢如猛虎。”

480毫克並非沒有根據。2009年到2011年,“怪獸飲料”在美國藥管局關聯中可能關聯致死案件5起,並引發一起心臟病發作,其中一起疑似只是因為喝了兩罐怪獸飲料。

但這並不影響怪獸在美國繼續火下去。怪獸飲料在美國的市佔率從2004年的18%上升到近年的40%以上,大有對紅牛的趕超之勢。而在股價層面,漢森營養的股價在2001年至2003年以每年50%的幅度上漲,2004~2005年以250%的幅度上漲。後來,漢森營養股評直接更改證券簡稱為怪獸飲料,從2000年開始,這隻股票的漲幅高達80000%。

三. 高盛的深層次轉變

與武器和“癮”品是美國股市在2001至2003年期間為數不多的“金股”,而除此之外,美股的表現其實是一片蕭條。

而正是在這個階段,以高盛為代表的華爾街投資銀行,在經營理念上出現了更深層次的變化。

2005年之前,高盛的總裁是著名的漢克·保爾森,沒錯,也就是日後的美國財長。傳聞漢克·保爾森不喝酒,興趣愛好是“觀鳥”和健身,保爾森大塊油膩的胸肌讓目擊過高盛CEO在公司健身房運動的新人們都歎為觀止。

2003年開始,高盛的業務陷入集體困頓。保爾森是一個大銀行家,但並不是一個嗅覺敏銳的商人。2000年開始高盛當時絕大部分的業務收入來源已經不是漢克保爾森旗下的企業融資部門——而是來自於未來高盛CEO的接任者,勞埃德·布蘭克費恩的交易部門(商品和股票)和自營業務。

勞埃德·布蘭克費恩是真正的股神——高盛的交易部門在那些蕭條歲月中的業績往往是其他部門的兩到三倍,甚至一度超過高盛整體收入的一半。而這個股神,並非是典型意義上的股神。

高盛副總裁格雷格史密斯(高盛據說有上千個副總裁)曾在其回憶錄《我為什麼離開高盛》中寫到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布蘭克費恩團隊在處理客戶關係的方式上:“一直以來,高盛做的都是對客戶而非對公司有利的事情”,2005年開始,保爾森和布蘭克費恩寫了一個聯名信,認為高盛與客戶的衝突不可避免——有衝突才能提升公司業績。

對於中國人來說印象最深的事件是——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聽從高盛的建議交易石油衍生品,為中航油虧掉了5.5億美元;CEO陳久霖被新加坡警方逮捕。

而這整個事情背後,高盛傑瑞一手操盤了中航油的鉅虧。一方面,高盛傑瑞在陳久霖出差之後一直聯繫中航油旗下交易員建議在逆勢下做多油價,而另一方面,高盛聯合其參股的三井物產能源公司充當中航油對手盤,讓三井物產能源對多頭逼倉,而高盛傑瑞則不斷催繳保證金或發佈違約函,逼迫中航油在歷史高位斬倉。

很多人猜測,“客戶衝突”聯名信,保爾森署名其實是被迫的。而布蘭克費恩在聯名信發佈不久後便走馬上任新高盛CEO,

其頗有一點杯酒釋兵權的感覺。

四. 金融道德的淪喪與救贖

高盛轉變的大背景,與2001年集中出現的會計醜聞有非常大的關聯。9/11事件造成的市場滑坡則加速了這一進程。

從2001年12月開始,包括安然、世通、泰科國際、微軟、通用電氣、CA、施樂、甚至包括中概股網易(後被傳由中資做市,一舉成為2003年縱橫美股的大牛股)等一大批公司出現財務舞弊問題或被打上財務舞弊標籤。而綁定在這些股票上的證券分析師也一齊被打上了大忽悠的稱號。

現在看起來,美股的2001年年底,與中國A股2018年年底的光景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相似。美股的滑坡由9/11所引致,但9/11不是主要原因,會計作假才是。2018年,A股因一些貿易摩擦導致信心缺失與股指滑坡,接下來大批的財務造假公司出現,大量的超額虧損得到計提,貿易摩擦不是主要原因,對A股公司基本的誠信與信任的缺失才是主要原因。

而在這種環境下,你需得記得,如果做空機制完善,機構投資者與你的做市商,基本會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成為你的對手盤。

2002年7月,由於無法容忍接連不斷的會計造假,小布什政府終於出臺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其對會計瀆職與做假賬的企業進行嚴厲的制裁,並對上市公司財務行為進行更為嚴格的監管。

這一法案被認為直接導致了美股2003年開始的牛市。而至今,A股還沒有迎來自己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

當然,9/11給華爾街帶來傷痛,卻也同時給美國金融行業帶來了某種精神財富。

9·11事件發生時,世貿大廈一號塔101~105層的租戶為投資銀行坎託·菲茨傑拉德。在9·11襲擊中,這家公司共658名員工喪生,

其相當於該公司全球員工的68%,為恐怖襲擊中喪生人數最多的金融企業。

而在一週之後,這家公司的霍華德·魯特尼克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失去了我所有的員工,我已經支付不起工資了。”


9·11襲擊背後,華爾街的“創傷後遺症”


但是沒過多久,坎託·菲茨傑拉德承諾將會在未來5年中的分紅比例將達到驚人的25%,並承諾在未來10年中為658名喪生的員工家屬支付健康保險,其相當於每人每年10萬美元。

是的,這家公司做到了,絕境逢生,如今已然活躍投資銀行業的第一線。

如今,10年之約已經過去,坎託·菲茨傑拉德不僅全額支付的員工的贍養費用,如今也依然在為這些員工家眷提供生活援助。

往期回顧:

尋底之路第一期:

尋底之路第二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