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的“楚”,指的是湖南还是湖北?有何依据?

根号视界


“惟楚有材”这句话,出自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岳麓书院大门上的一幅楹联“惟楚有材,于斯唯盛”的上联。能喊出如此霸气侧漏的声音,可见楚地是多么的出人才。楚地的出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对,就是出屈原大夫的那个诸侯国。从当时的楚国疆域图可以看出,楚国东至东海之滨,北至淮河流域,西至四川东部地区,南至岭南以北。几乎占据了南方的中国,过去有句话叫“两湖熟,天下足”,指的就是现在的长江中下游的较富庶的地区。而其中的湖南、湖北更尤为甚。哪里富庶,哪里的人就读书人多,读书人多了,有才华的人自然就多了。只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远的不说,出自湖南省的名人近代的有曾国藩、左宗棠;现代的更是出了一个开天辟地的毛泽东。两湖地区历史上的名人可以说是灿若星辰。无怪乎岳麓书院门口楹联的口气如此之大,却也是所言非虚啊!



幸运老辣椒


湖北省俗称荆楚大地,湖北省位于洞庭湖以北,所以叫湖北省,洞庭湖以南,是湖南省。

我特地在网上查了一下,得知周初,文王姬昌的老师孙熊译被封为子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也就是后来的楚国。从春秋开始,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尤其到了楚庄王时,楚吞并了周边众点多小国。

秦通一后,楚地为避秦始皇父亲名,子楚讳,就以荆改称,后来湖北称荆楚,湖南省称湘楚。


胡五妹1964


包括湖南、湖北。

依据如下:1、这副对联是清仁宗嘉庆中,名士袁名矅出上联,取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贡生张中阶对出下联,取自《论语泰伯》。袁名矅就是湖南人,他老人家的意思肯定是不排除湖南的。2、四大书院湖南占了两个。3、古代的楚,就是湖北湖南这一块,在清康熙三年(1664年)之前,湖南和湖北还是一家。


探秘与研究


是指湖南。

在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有副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上联出处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出处源于《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方兰野携手凌云志


这个应指现在两湖的部分地区。远溯楚国,是其原义。正如巴蜀,原指四川,现重庆分出去了。蜀为川,巴为渝。


胡云飞70495143


楚主指湖南,先有楚后有荆最后才有荆楚,楚城在湖南张家界常德沅水一带,楚地发展过快,人口增加,旧城已不适合,遂迁移至汉江流域荆地,两地合一后才叫荆楚大地。现在湖北人把忘荆取楚是不正确的,以前广西重心在桂林,广西才简称桂,湖北重心在荆确简称鄂,菜改为楚菜是不正确的,湖北简称荆,菜为荆菜才是正确的,古时后以城为中心,而楚城根本不在湖北。荆楚大地是把现在的湖北湖南连起来才叫荆楚,荆表湖北楚表湖南。


成彬173494762


当然指的湖北。我的家乡平利关垭,就是成语“朝秦暮楚”典故的历史见证。现有垭口、古城墙为证。


愚翁182790716


惟楚有才:指湖北,另湖南北部旧时代属湖北荆州大地(惟楚有才:出自长沙岳麓书院门前一幅对联)


华仔汝拾叁


建议你查查这句话的意思,大致的意思是楚地有人才,这个时候特别多。楚这个字嘛,就不争了,从以前的湘楚至今天的湖湘,可见湖南人并不那么在意了。与其去追寻湘楚文化,不如去发掘更为悠久的湖湘文化。如今原是兄弟的湖南湖北被各种比较,已使两地人民各种喷,连江西老表都知道富裕些的湖北人看不起穷一点的湖南人。


烛火静爱


真是搞笑,楚国发源湖北,中心一直都是湖北,都城大部分都在荆州地区,王侯贵族墓地大部分都在湖北省境内,湖南,安徽,上海,浙江也就是殖民地,看现在楚文化比较火,都来跟湖北抢,要脸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