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毕业时,才发现一个人的大学不值得;个人的选择远大于努力!

快毕业时,才发现一个人的大学不值得;个人的选择远大于努力!

高三的晚自习

走过了朝七晚九的高三生涯,迎来了大学。

三年之后即将离开大学走向社会,在学校外实习了三个月期间,面对人生许多个第一次遇到的问题,没有人商量很难受。

快毕业时,才发现一个人的大学不值得;个人的选择远大于努力!

孤独是全世界,孤独是一个人在外实习最大的感受。应该是从实习开始,总觉得上班时间才是最幸福的事情。因为下班回去,一个人在出租屋里面,只有头顶上的天花板和四面墙,偶尔实在无聊只有打打游戏看看书,或者出去吃饭散散步。这就是下班后的个人生活。然而在学校的时候,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下课以后回宿舍里了,宿舍里有一群室友,大家可以一起打游戏,各种操作各种配合。当然孤独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你要有时间,有足够的闲暇时间,那当然需要一份好的实习工作。如果每天被工作忙的焦头烂额,下班回去第一件事情就是想睡觉,然后第二天早早的去上班,是不会怎么孤独的。

快毕业时,才发现一个人的大学不值得;个人的选择远大于努力!

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没有人在旁边出谋划策,相比较之前的校园生活里,每当遇到问题时,总有室友帮助,到了社会自己一个人孤单的租房子,在问题面前,情绪低落的时间和处理问题的时间明显变长了。

快毕业时,才发现一个人的大学不值得;个人的选择远大于努力!

来自原生家庭的压力,和普通的大学生一样,在陌生的大城市里上学,终于实习工作了,在大城市里没有亲人、朋友,家庭也没有太多的积蓄,更没有强大的背景。随着这几年家乡的发展,我的家门口也变成了高新区,一排排工厂林立,初中没有毕业的父母,根本不懂什么是好工作,只知道能挣钱的工作就是好工作。每次打电话回去一个劲的催我回家:家门口的工厂10分钟的路程,大量需要普工,赶紧来家进工厂干活挣钱娶媳妇。大学一个人孤单了三年难道是为了进工厂吗?那些一个人图书馆自习室、寝室努力的身影就是为了毕业后做一个初中毕业就能干的工厂普工吗?父母的急功近利和鼠目寸光,让打电话回家找安慰的我,每次都陷入了更深的孤独和失望之中。

快毕业时,才发现一个人的大学不值得;个人的选择远大于努力!

孤独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

我觉得人最大的痛苦应该是知道问题在哪里,却不知道怎么去改变它,当初是拼了命的和父母争取才上了这么一个大学,上了一个看似有好前途、能就业的专业——不然能怎样,上别的专业就不给上大学。其实这是高中毕业就能干的活,父母对教育回报率什么压根都没有意识,就知道能挣钱,上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是因为父母听说这个专业以后进工厂干活,工厂那么多,就业不要愁,我也就给了父母承诺,毕业进工厂打工,但是进了大学我知道我的时间最多只有三年,改变进工厂打工的命运的时间也最多只有三年。

大学一开始和高中一样,普遍的交友,也有了几个老乡加铁友,可是过了几个月突然危机感加重,面对大学那么水的课,毕业以后能用到吗?开始了各种学习的尝试,拒绝了好友的各种邀请玩,久而久之,没有了联系,关系淡了,再后来成了普通的同学。于是一个人孤立了起来。

开启了高三学霸模式,不过,大学这次是自己学,完全独立自主,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了问题搜索引擎就是我最好的老师,终于用了两年,学习和相关兼职实践,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变成可以工作的技能了,可是出去一段时间全职以后,才发现有些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大学三年本是一个可以发展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时期,可是被一味地学习给耽误了,除了3个同寝室的室友关系还可以外,其他的亲密的好友关系基本上一片空白,这就导致了在实习的时候找不到一起租房子的朋友了,一个人租房子去生活、工作时,一系列的问题就出来了。

选择远大于努力。

快毕业时,才发现一个人的大学不值得;个人的选择远大于努力!

选择


在自己学习软件的时候,遇到的问题都是搜索引擎各种查,一开始既浪费时间又打击学习的自信心,可是随着后期的自学能力逐步提升,渐渐适应了这种方式,然后在最快的时间内又学会使用别的软件。最近又去做了销售的兼职,突然业绩报表,仔细总结了原因,和三年前做销售时作对比,发现业绩的背后是个人能力提升,对销售各种话术、套路听听前辈讲讲,随手就学会了,突然发现两年下来自学的是软件,提升的是各项学习能力。

早就知道大学全面发展才是最好的道路,可是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全面发展,不牺牲社交时间用来试错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么在毕业以后的工作,仅凭一张毕业证书面对需要创造价值的现实社会会显得多么苍白无力,记得高中哲学里有这么一句话,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既然没有把握全局的实力,那就丢弃一些东西吧。在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是多么的短视,在那时又何尝不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啊!但是从现在开始可以全面协调的发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