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業績大好 碧桂園持續規模化增長

2018年度業績大好 碧桂園持續規模化增長

盈利狀況是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優質的最重要依據之一。2019年3月18日,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下稱碧桂園)披露2018年度業績報告,過千億的毛利令人震驚。

數據顯示,碧桂園2018年實現總營業收入約為3790.8億(人民幣,下同)元,同比增長67.1%;毛利潤約1024.8億元,同比增長74.3%;淨利潤約為485.4億元,同比增長68.8%。

董事會宣佈派發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幣30.32分,同比增長21.5%,加上中期派息,全年合計派息48.84分,同比增長38%。

2018年,碧桂園集團在規模增長的同時,繼續強化現金流管理,期末現金餘額超過2400億元。同時,公司淨借貸比例也大幅下降至49.6%,"行穩致遠、提質控速"的發展策略得到進一步落實。

規模、盈利大幅上漲

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碧桂園集團連同其聯合營公司,共同實現歸屬於集團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額約為人民幣5018.8億元,同比增長31.25%,權益銷售去化率高達76.4%。

可以看到,儘管當前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增速整體下行,碧桂園的銷售表現仍然強勁,並持續位於業內領先地位,銷售韌性及經營管控能力得到凸顯。

截至2018年底,碧桂園集團尚有不含增值稅的已售未結資源6627億元,意味著未來的業績增長已得到保障。

在規模增長之外,碧桂園的當期收入、毛利、淨利、股東應占利潤、基本每股盈利等各項核心財務指標均有優異表現。

2018年,碧桂園集團毛利潤同比增長74.3%至1024.8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68.8%至485.4億元;股東應占利潤、股東應占核心淨利潤分別為346.2億元、341.3億元,同比增長32.8%和38.2%,基本每股盈利為1.61元,同比增長30.9%。

與此同時,穩健的財務水平為公司保持業務運營效率以及拓寬新業務提供了重要支撐。

2018年,碧桂園完成了進駐中國內地所有省份的佈局,截至年末集團業務分佈於中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69個地級市、1156個區和縣,項目總數達到2148個。

同時,碧桂園提前深度佈局粵港澳大灣區,儲備了大量優質土地資源。截至2018年末,集團位於大灣區內的權益可售資源的建築面積超過2544萬平方米,權益可售貨值達到3721億元,儲備領先同行,開發價值巨大。

現金充足 債務結構持續優化

2018年,國內房地產企業的融資環境趨緊,融資成本明顯上升,而碧桂園的槓桿水平和融資成本保持行業低位,一直堅守"穩健經營"的底線。

克爾瑞地產研究的數據顯示,2017年主要上市房企(A股、H股和其它)加權平均淨借貸比率上升至91.09%,而截至2018年底,碧桂園集團的淨借貸比率僅為49.6%。

此外,集團2018年實現房地產權益銷售現金回籠約4557.9億元,權益銷售回款率高達91%,正是得益於銷售回款的大幅增加,碧桂園的淨經營性現金流已經連續第三年為正。

通常情況下,現金儲備被房地產企業視作最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

在過去十幾年中,國內開發商大多處於高速擴張期,資金鍊緊繃成為常態,業務發展高度依賴外部融資,而多年保持淨經營性現金流為正,證明碧桂園在實現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在財務上有著極強的把控能力。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團賬面擁有現金餘額為2425.4億元,佔總資產比例14.9%,另有約3017億元的銀行授信額度尚未使用。

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碧桂園的有息負債總額(含銀行及其他借款、優先票據、公司債券和可轉股債券)為3284.75億元,其中需在一年內償還的為1261億元,現金餘額對短期有息債務的覆蓋比例高達1.92倍。

在地產開發的主業之外,碧桂園正在積極探索全產業鏈的垂直整合,逐步構建起了以地產、農業、機器人為基本業態的多元化業務佈局,而不同業務之間互相支撐必將產生協同效應,為企業發展增加強大的內生動力。

迄今為止,已有包括高盛、德銀、摩根大通、興業證券、中銀國際等多家國內外權威機構給予碧桂園股票"買入"評級。

能否在18年的基礎上實現業績再突破,是碧桂園今年的重要任務,值得市場人士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