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記憶l一座明朝古橋,流傳著500多年滄桑故事

鹿鳴橋位於仙遊縣度尾鎮潭邊村境內,是歷史“經濟名臣”、明戶部尚書鄭紀在明朝成化十年奉旨建造的。該橋長19米,橋面由雙石板鋪架而成,每條石板重約數噸。橋中砌一船形石墩,形成兩拱,結構獨特堅固,造型美觀大方,可謂巧奪天工。

莆田記憶l一座明朝古橋,流傳著500多年滄桑故事

在鹿鳴橋西頭有一顆參天古榕樹,其樹冠覆蓋面積達0.7畝,是往來商賈和人們乘涼的好去處。相傳,這棵古榕樹是鄭紀親自栽植,與古橋相映成趣,形成了“小橋流水人家”景點。

莆田記憶l一座明朝古橋,流傳著500多年滄桑故事

傳說,明朝戶部尚書鄭紀路過這裡,發現水流湍急,過往行人沒法過去,於是鄭紀就在這邊建了一座橋,當該橋竣工時,鄭紀正要給該橋題寫橋名,忽聽見山上鹿鳴,於是鄭紀揮筆寫下“鹿鳴橋”。

莆田記憶l一座明朝古橋,流傳著500多年滄桑故事

500多年來,這座橋歷經地震、颱風、洪水、過往船隻碰撞等,至今仍屹立於河流之上,成為潭邊村村民進出村莊的主要通道。潭邊村村民們為了紀念鄭紀的功績,專門在鹿鳴橋頭建了一座“鹿鳴社”供奉鄭紀。

莆田記憶l一座明朝古橋,流傳著500多年滄桑故事

鄭紀自成化初年第一次隱居故里,至成化癸酉(1483年)復出,達十八年,歸養期間,以民生為重,造福鄉邑,為人稱頌。

莆田記憶l一座明朝古橋,流傳著500多年滄桑故事

據諸史志記述,鄭紀參與建設的有鹿鳴、步雲、登瀛、朝天、臥龍諸橋,復驛傳之役、清裡役之費、救止買軍之害,成化丙申歲大歉,募民裁樹道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