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的V-2彈道導彈性能如何?

Garbage15096


從血緣關係上看,V-2是中國、美國、俄羅斯,甚至全世界其他國家彈道導彈的親祖爺爺,中美俄的第一代彈道導彈都是以V-2為基礎研製的。你知道,最先進入太空的航天器是哪個嗎?並不是美蘇之間的任何一個國,而是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最早進入太空的航天器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的V-2火箭,是人類最早投入使用的彈道導彈。

V-2導彈或者說V系列火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5年的德國奧比爾公司的火箭推進器研製,雖然最早該火箭推進器是用於競賽用的汽車上的,但是這種極具科技感和新穎魅力的火箭推進裝置卻引起了德國軍方有關部門的興趣和關注,到了1929年,以赫爾曼•奧博特為首的一批德國科學家創建了一個名為“德國宇宙航行協會”的民間組織並吸引了大量對火箭技術感興趣的年輕大學生,德國國內的火箭推進器研製已經初具規模。眼見時機成熟,於是在1932年由德國軍方高層由瓦爾特上尉統籌,開始系統性地研製火箭推進技術,並招募了“德國宇宙航行協會”中的很多成員,其中馮•布勞恩便是其中的一員,那時候的馮•布勞恩剛過20,年少有為,學習了很多火箭先驅奧博特的知識,但無奈經濟狀況不好,在得知德國軍方開出高價聘請火箭技術研究人員後,便欣然地接受邀請,投身軍方牽頭的液態火箭推進器的研製項目中。

由於布勞恩表現出色,1933年布勞恩已經是一個研究團隊的領頭人了,但是首代研製的V系列導彈雛形:A-1導彈由於涉及缺陷,推力嚴重不足,所以根本無法完成正常發射任務,隨機失敗。

吸取教訓之後,馮•布勞恩的新式A-2火箭於1934年初步定型,這種安裝有陀螺儀的新款導彈使用的是高濃度乙醇燃料,配以液態氧輔助燃燒,射程已經有3公里左右,現在看上去雖然沒什麼,但在那時候已經是一個長足的飛躍。經過之後的A-3和A-4計劃後,布勞恩的導彈射程已經增長到了170公里,具有初步的作戰能力,最後的型號FI-103被納粹德國軍方定名為V-1,取意Vergeltungswaffe(復仇)的首字母V,欲以向盟國復仇。

之後布勞恩並沒有停下,在A-4之後的A-5已經性能優良,可以規模化量產製造,在1942年隨即定型命名V-2,在1942年9月8日,V-2火箭通過預設的飛行軌道成功轟炸倫敦,自此聞名於世。

1941年的馮•布勞恩和納粹軍官合影(圖中的黑色西裝者即是布勞恩)

馮•布勞恩博士和土星五號火箭等他的得意作品的模型

V-2火箭雖然沒給英國造成多少毀滅性的破壞,但卻給英國人留下了心理陰影,主要是因為V-2並不像他的前一代V-1可以被防空火力攔截下來,其恐怖的5馬赫最高速度即使到了二戰之後很多年之後都足以讓美蘇兩國為之驚歎。由於V-2導彈能夠飛行到100km的高空,這就意味著V-2導彈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款進入過太空的航天器。

但是這種“黑科技”導彈並不能拯救第三帝國,納粹德國因無力應對東西兩線作戰,在1945年5月納粹德國正式投降,在5月2日以馮•布勞恩為首的V-2導彈的研究團隊就被美國在“回形針”行動中接到了美國本土,布勞恩也成為了戰後美國太空火箭技術的領頭人,包括土星五號和紅石導彈在內的數款導彈/火箭都由布勞恩領銜研製,可謂美國戰後火箭和太空技術的重要人物。


科羅廖夫


V-2彈道導彈是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研製的一種短程彈道導彈,是世界上第一長距離制導彈道導彈,也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實戰使用的彈道導彈。目的在於從歐洲大陸直接準確地打擊英國本土目標。

V-2模型

從1944年6月13日到1945年3月的短短十個月間,德軍共發射了15000枚V-1導彈與3000枚V-2導彈,共造成英國31000人喪生。然而,更嚴峻的統計數字是,至少有20000人死於構建V-2導彈本身。V型彈道導彈的出現,亦拉開了新式作戰的序幕,V-2的出現意味著各種新興彈道導彈的戰略、戰術運用。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中途島號正試射從德軍手中俘虜的V-2火箭

V-2火彈道導彈是一個由約20000個零件構成的單級導彈。導彈的外殼是板杆結構並使用薄鋼板覆蓋。

導彈具體由4個部分組成:

在上部尖端,安裝戰鬥部和撞擊引信,在導彈的尖端還搭載了大約738kg的阿馬託炸藥混合物;

在下面的儀表艙,安裝電池和陀螺儀等制導裝置;

在中部,安裝有酒精和液氧的儲罐;

在尾部,安裝有推進結構,裝有氮氣的壓力瓶,蒸汽發生器,燃氣渦輪泵,燃燒室,推力噴嘴,燃氣舵和空氣舵。

V-2發動機

為V-2開發的最重要的新技術之一是自動導航系統,該系統獨立於地面控制器運行。隨著目的地“編程”到車載模擬計算機中,一旦導彈在飛行,它的陀螺儀可以連續地跟蹤飛行器的位置。航向上的任何偏差和安裝在導彈側翼上的舵將自動調整航向和航跡以保持目標。

另外,V-2的核心是一個強大的發動機,能夠在距離地面80公里以上的地方以190公里沒消失的軌速度運行。它使用了75%的乙醇和液氧作為燃料。


歷史有時很有趣


發射方式:垂直髮射;射程:320千米;彈道高度:80—150千米;發射重量:13噸;彈長:14米;直經:1.65米。採用液體燃料,可安裝1000公斤高能炸藥彈頭。

V—2彈道導彈是在沒有計算機操控的情況下研製的,所以誤差距離非常大。但也給盟軍尤其英國造成了巨大恐懼,都是從很遠的距離突然從高空飛來,因此當時也叫“飛彈”。在1944年6月13日至1945年3月僅10個月期間,德軍向倫敦發射了15000枚V—1導彈與3000枚Ⅴ—2導彈,使倫敦31000人傷生。德軍發射V—2彈道導彈,是在盟軍發動諾曼底登陸戰役期間,德軍為了改變戰爭進程,對盟軍造成最大恐懼心裡,向英國倫敦發射了大量的彈道導彈,但是仍然沒有改變德國戰敗的結果。


從V—2彈道導彈性能還講,無法和現在的彈道導彈相比,但是做為世界上第一款彈導彈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美國軍隊攻入德國本土後,搶走了大部分專家和科技人員,包括設備及尚未發射的V—2彈道導彈,也成就了美國的火箭技術領先世界水平。蘇聯軍隊攻入德國本土後,雖然沒有得科技人員,但也得到部分技術和設備,所以蘇聯的火箭技術水平後來能迎頭趕上美國,也與得到的技術和設備有關。


適情雅趣


二戰時期,德國的黑科技可謂層出不窮,有許多武器很牛叉,不但領先其對手,而且存有明顯代差,譬如龍式直升機,HS295空對艦導彈,ME262噴氣式戰鬥機,V-2彈道導彈等。

作為世界上第一種彈道導彈,V-2誕生於1942年,1944年9月正式命名為“V2火箭”,同年9月8日,在隔海遠程攻擊英國首都倫敦時一舉成名。

V2火箭研發目的,就是從歐洲大陸精確打擊英國本土,德文全稱Vergeltungswaffe-2,意為“報復性武器─2”。

由彈頭、彈體、尾翼、燃氣舵、空氣舵推力架、導引陀螺儀、導引波束、無線電指令接收器等組成,以酒精和液態氧作燃料動力,射程約320公里。

據搜狗百科資料載,V2火箭全長約14米,彈徑約1.7米,重量為13噸左右,最大飛行速度為4.8 馬赫,最大飛行高度約100公里左右。

以當下的眼光來看,V2火箭用乙醇和液態氧作燃料,存有安全隱患,風險等同於用液氧燃燒作動力的魚雷,稍有操控不當就容易引發爆炸事故。

但德國科學家能將乙醇和液態氧以一定比例通過管線引入燃燒室點火推進,而燃燒室不因過熱而融化,實在是太高明瞭,讓軍迷不得不佩服德國科學家的智慧。

由於V2火箭能以將近5倍音速的速度飛行,讓地面防空火力防不勝防,只能看睜睜地看著V2火箭落地爆炸,卻毫無還手之力。

實際上,當時英軍靠聲音與雷達大致測量預估彈道後,在V2火箭尚未擊中目標前,以高射炮發射高爆彈藥射擊,企圖以密集的火力攔截V2火箭,但都徒勞無功。

據有關資料統計,自最高統帥部下達了使用V-2火箭作戰的命令起,德軍共發射了3745枚V-2火箭,其中有1115枚擊中英國本土,2050枚落在歐洲大陸的比利時安特衛普、布魯塞爾、列日等地。

可見沒有GPS導航的V-2火箭,精準度確實有問題,命中精度(圓概率偏差)5000米,本想打到A城市,卻偏向了B城市,說不定C城市也莫名其妙地遭到了打擊,扯遠了扯遠了。

儘管V-2火箭導致31000名英國人死亡,對建築物破壞則更大,給英國人以極大的精神壓力,但縱使V-2火箭再厲害,也改變不了德國失敗的結局。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