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上,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到底誰能領導世界?

作家李書緯/圖文

在世界文明史上,孔孟學說,代表著中國的文明進程,而西方的基督信仰又與西方的文明進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可以說,西方基督在指導著西方文明的歷史進程。要指出的有一個現象,中國文明的發展一直是以溫和的方式發展和交流的,當然,也有接納和包容。比如說,猶太人在世界各地飽受迫害,頑強生存。這時候,中國以包容、接納的方式接納了猶太社團,系在河南開封,現如今還有猶太人居住,並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猶太社區。

世界文明史上,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到底誰能領導世界?

崇尚尚武精神的西方,常常通過戰爭的方式來解決衝突

中國文明應該說在清朝之前,都是以一種溫和的姿態與西方交流的,特別是與西歐、中東國家的交流。在中華包容融合的環境中,中國文明也被平等相待。但是,自清朝入關之後,大清國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傳統農耕文明,在西方的近代文明面前敗得一塌糊塗。於是,中西方兩種文明發生的碰撞、交鋒也尤為劇烈。特別是在中國孔孟之學與西方基督方面發生的衝突與交流尤為顯得尖銳。

晚清中國,西風東漸,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傳教的不斷深入,中國文明、社會不得不面對西方的衝擊。在西風東漸與中國人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進程中,這種趨勢就日甚一日。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曾經推動了晚清中國的留學教育,但是留學生走進美國後,卻與中國傳統文化發生了背離。於是,慈禧太后、李鴻章等人,便召回了留美幼童。

在留美幼童被召回的問題上,就是中西方意識形態鬥爭的結果。留美幼童被派往美國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就遭到了國內保守勢力的攻擊。就連支持留美幼童的李鴻章在維護儒家體制上,公然站在了反對新觀念的行列。

世界文明史上,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到底誰能領導世界?

孔子講學的繪畫

最初,李鴻章表明支持幼童留美,有著很強的功利主義色彩。他在上奏朝廷的奏章中說:出洋後,肄習西學仍兼講中學課以孝經、小學、五經及國朝律例等書,隨資高下,循序漸進;每遇房、虛、昴、星等日,正副委員傳集各童,宣講《聖諭廣訓》,示以尊君親上之義,庶不至囿於異學。

在李鴻章看來,中國禮制傳統、科舉等文武制度,遠遠優於西方,具有戰無不勝的力量,只是在軍事技術、武器裝備上不及西方。他在致總理衙門的原函中說,“中國文武制度”不可動搖。他主張遵循儒家傳統的治國方略,內修政事,緩和階級矛盾,鞏固帝制統治秩序。但是李鴻章又十分讚賞西方的軍事技術。因而,他主張學習外國的先進軍事技術,引進武器裝備,進而造就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

世界文明史上,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到底誰能領導世界?

油畫《利瑪竇與徐光啟的文化盟約》

不知李鴻章如此,林則徐的學生馮桂芬也認為學習西方應“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學習西方要中學為體,他把中國傳統禮制看作“本”, 他把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看作“末”,認為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在治理國家,實現富強的方略中,僅是“治標”的性質,目的還在於固本,即維護儒家傳統。

這不僅是李鴻章的觀念,而且是大清國官員中絕大多數人的看法。即便是很早就開始呼籲在中國實施議會政治的鄭觀應,在談到向西方學習時,也持相同的觀點。

世界文明史上,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到底誰能領導世界?

西方傳說中的基督教起源

大清朝要維護禮制傳統,捍衛儒家學說,但是,留美幼童走進美國卻改穿洋裝,剪辮子,加入基督教。這些幼童身在美國,全然忘了上下尊卑的禮儀傳統。所以,在禮制的鬥爭中,他們被召回也就不足為奇了。

既然大清上下要維護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那麼,孔孟學說與西方基督到底孰優孰劣呢?在這個問題上,一直致力於傳教改變中國人觀念的西方傳教士林樂知持公正的態度。

林樂知認為中國儒學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如果中國人能正確地理解這些遺產,對中國文明、改革的推動倒也不是壞事,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中國的經典著作對中國的學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不再考慮摒棄它們,而是考慮像在歐洲和美國引用希臘和拉丁文化那樣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世界文明史上,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到底誰能領導世界?

身著律師服的伍廷芳

既然在林樂知看來中國儒學是不容忽視的文化遺產,但也存在精華和糟粕,他很反感科舉制度的八股取士。在中國的傳統教育體系裡,科舉制度是傳統儒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繫皇權專制的紐帶,由於根深蒂固的觀念所致。通過科舉考試、八股取士成為中國舊知識分子的最大誘惑。林樂知對此予以了強烈的抨擊。他認為,中國曆代王朝的取士制度,只注重那些八股經文、條對和一些浮詞策論,而不注重實學,這種傳統而腐朽的科舉取士制度正是中國落後、積貧積弱的禍根,他說,“乃自唐以來,競尚詞華,罔事實學,詩賦時文騁妍抽私,雖使才踵屈宋藝,逐章胡究,不知其所為用者安在,猶復尊之以盛名,歆之以厚祿。至今天下才智之士錮塞,明日鑽研於試帖之時文之中,以至老死而不知所止,中國之積弱豈不坐此哉?”

林樂知覺得中國的科舉制度、八股取士實在是一無是處,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只有廢除科舉制度,崇尚八股取士的風氣才會得以扭轉,進而基督教與近代科學才會在中國生根發芽,這也是林樂知創辦中西書院教學方法上採用中西兼顧的原意之一。

世界文明史上,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到底誰能領導世界?

西方描繪馬戛爾尼覲見乾隆的漫畫

曾經留學英國後來成為駐美公使的伍廷芳對基督教與中國的評判。義和團運動發生後,美國社會指責中國。伍廷芳在美國發表演講為中國辯駁。伍廷芳正告西方,由於生活條件、環境的不同,東西方民族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伍廷芳指出外國人在中國不受歡迎及義和團運動爆發的深層動因。伍廷芳以外國傳教士在中國的所作所為進行剖析:首先,中國人並不反對外國人來華。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傳統,熔鑄了中國人雍容大度的開放胸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即為明證。自古以來就有眾多國家的人來到中國,先是朝鮮、日本、越南等亞洲國家,次是西亞波斯諸國,後是意大利等歐洲國家。中國人與他們和睦相處,平等交往,相互貿易,從未表現過敵意和仇視。 最著名的當數威尼斯旅行家馬可孛羅。他自1274年出訪中國, 受到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的隆重歡迎,甚至在元朝擔任樞密副使,奉使雲南、江南、占城和印度等地。在他回國後,中國人民深深地懷念這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驅,珠江口即建有一座古廟,名字“孛羅廟”。“很明顯,中國人原先並不反對外國人來到他們的國家。……外國人在政治上或社會上並未給我們造成麻煩。”其原因就在於“他們採用了我們的習慣和生活方式。”

世界文明史上,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到底誰能領導世界?

伍廷芳在美國關於東方與西方文明的演講

此外,西方以不平等條約作為護身符,對中國內政橫加干涉。肆意褻瀆中國人的信仰,也是造成西方人在中國不受歡迎的原因。伍廷芳認為,義和團運動的發生,中國人深為厭惡西方傳教士,正是由於他們在中國肆意妄為所造成的結果。他說,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歐美列強依恃堅船利炮,逼迫清廷簽訂了《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司空見慣。 中國社會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淵。 堅船利炮成為西方推行自己意願的通行證,“這便是外國人在中國如此不得人心的根源之一。”

在進入中國的傳教士中,雖然也有一些人為推動西方文明向中國的傳播做了一些事情,還有人在中國建立學校,開設醫院等等促進了中國教育、科技、醫療事業的進步,中國人民也對他們充滿感激之情,但是,大多數傳教士到中國的目的就是傳教,以文化侵略的方式幫助侵略者實現利益擴張。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在中國劃分教區,招攬社會無賴,地痞惡霸,為其傳教服務。

世界文明史上,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到底誰能領導世界?

美國傳教士在北京街頭

這些人“一旦入教,即可以無所不為耳。犯法者,入教可以逃刑。報怨者,入教可以雪恨。入教之後,不但可以抗官府,免差徭;凡魚肉鄉里之事,可以恣其所為”。因有駐華使館撐腰,遇有教案,“傳教士(往往)干預中國法庭執法, 並利用他們的影響力使皈依者得到有利的判決。”有的省甚至出現了“教士、教民與地方官並坐公案”的現象。為保官職不丟,地方官員每每“袒教抑民”,以致造成“民冤不伸”和教民“理屈者不以為屈,殺人者亦不抵罪”的局面。 長此以往,自然增加了中國與西方的民族仇恨。

基於這種種現實,伍廷芳在演講中反問,“如果將你們自己放在中國人的地位,你們就不難理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的感情!這種行為在當地人中間造成對外國人不利的印象,難道是反常的嗎?”

世界文明史上,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到底誰能領導世界?

民國了,大清子民剪掉了辮子,美國也該剪掉霸凌的辮子,迴歸文明

這次演講過後,伍廷芳應紐約道德文化社的邀請,在紐約卡奈基廳作為了題為《孔子的學說》的演講。伍廷芳在開篇中對基督教和中國儒學的基本教義作了比較,對基督教義的虛偽性予以了辛辣的批判。

伍廷芳說,“耶穌常言,‘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人禱告,這樣就可以做你們天父的兒子’。我應該承認,這是高尚而寬闊的情懷。但是,這樣卓越的道德標準對於意志脆弱的人類社會來說,實在是太高了”, 在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一些傳教士叫囂血腥報復,基督教的軍隊正在破壞田園、焚燒城鎮、村莊、家庭、不分年齡性別,不加區別的屠殺、掠奪的時刻,請反躬自問,“你是否能愛那些殺了你的父母、毀壞你家園的人呢?” 他指出,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但是,這種崇高的道德情操,對於意志薄弱的人是難以實現的,可悲的事,基督教正在背離“愛你們的敵人吧”這種準則。

世界文明史上,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到底誰能領導世界?

代表著近代文明的第一屆世博會

伍廷芳認為基督教的一些教義與中國儒學有相通之處,《聖經》上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人論斷。”孔子也曾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認為二者大意相似;又如《聖經》上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對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對待人。”孔子則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就是如此。

演講中,伍廷芳又說,基督教義與儒家學說有共通性,實踐的途徑也有一致性。好的基督徒是好人,好的儒士也是好人。伍廷芳還就儒學在中國人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等問題作了探討,並指出,儒學是一種和平的宗教,“這種學說的傳播不是武力征服或侵略宣傳的結果,它從不靠刀劍,也不靠教徒去爭取信徒……儒學祈助於人類的同情心、共同利益、崇高抱負。它的威望的建立不是通過武力,而是通過人們心悅誠服地皈依”。言外之意,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因為它有一種和平的宗教。這對當時西方某些媒體抵毀中國人民的報道,無疑是最有力的駁斥。

世界文明史上,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到底誰能領導世界?

本文根據《晚清外交七十年》改寫

伍廷芳的演講獲得了巨大成功,很多正義的美國民眾紛紛給伍廷芳寫信表示贊同。《孔子的學說》演講後的一個月內,伍廷芳就收到來自美國各地的數百封讚揚信。但同時伍廷芳的演講也引起一些傳教士的不滿。

1901年1月27日在費城倫理學會上,伍廷芳再次作了名為《孔子與孟子》的演講,詳細地介紹了孔子、孟子的生平與學說,還對美國一些人的指責予以了答覆,伍廷芳慷慨陳詞:“對世界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令人崇敬的基督教根本沒有必要害怕批評,更沒有必要害怕友好的比較。孔子的學說是寬恕。在它的發展史上,沒有那一個異教徒被綁在火刑柱上燒死過,也沒有發生過以它的名義發動的聖戰。……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善良的東西,也有許多善良的宗教。……我認為所有的宗教都教人為善。如果每個人都能真正按照自己的所信仰的宗教的教義行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犯罪將會很少發生,戰爭將會更少更少,和平將會更為持久”。 這樣,孔子和基督教所推崇的“愛人”就可以實現了。

看來,不是東方戰倒西方,也不是西方文明打敗東方文明的問題,孔孟學說與西方基督師共融的,應齊頭並進,相互尊重。李書緯根據《晚清外交七十年》改寫,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