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入中醫這個門的?

《我與<黃帝內經>》徵文分享。作者:蔣明桔

最近也有身邊的好朋友在問我怎麼學習中醫,怎麼入門,怎麼調理自身的亞健康。之前我沒這個底氣說,現在有了,很簡單,用中醫把自己身體調好了你就會有十足的信心了。

狹義來說,中醫就是《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就是中醫。想學好中醫,一定離不開《黃帝內經》,但又不能僅限於《黃帝內經》。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疑惑吧,為了學習《黃帝內經》會想盡辦法去耐著性子閱讀,可這樣一本中醫學瑰寶擺在面前,我們卻沒辦法堅持看下去,因為找不到一個興趣點,不知從何入手,想看卻不知道怎麼看。這也是我三年前買了一本《黃帝內經》卻束之高閣的原因。

先說點有些玄的東西,我現在越來越覺得,《黃帝內經》可能是上古或者上一代文明流傳下來的中醫文化精粹,幾十萬字,字字經典,絕不是凡人所為。她是中醫學始祖,把自然哲學與生命哲學有機統一起來,常人根本無法企及。就像徐文兵先生所說,這乃是上古真人之言,通神的人為之。想學好真的挺難。但萬事開頭難,一旦入門了,就不會那麼難了,入門了以後,便可將其作為參考書,慢慢邊學習邊實踐就是了。徐文兵先生也介紹了他看《黃帝內經》的思路,有些段落看不懂,不要緊,跳過去,總有你能看得懂的地方,等你的知識慢慢積累,再反過來看以前不懂的章節,可能就能看懂了。

那我是怎麼入門的呢?是什麼讓我開始下決心好好學習《黃帝內經》了呢?其實就是老師先教會了我一些中醫調理的知識,並且在我身上得到了驗證,解決了我的問題,而我又在《黃帝內經》上找到了同樣的知識。如內經裡的“陽病陰治,陰病陽治,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等,讓我對這本鉅著頓生敬佩,也對老師心存感激。於是帶著謙遜虛心的態度繼續深入閱讀,越發覺得其中的哲理乃是至理。尤其是《素問》篇的前幾十章,真乃神人之作也,她把人與自然講的如此通透。天人合一的哲學觀深深震撼了我,於是我開始邊學習邊實踐,得到驗證後就如同通神一般,也因此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舉個自己的例子吧,我本來雙手缺少力氣,使不上勁,常常擰個罐頭瓶蓋都擰不開,也因此被笑話。哎,扳手腕都扳不過比我小七歲的弟弟(他經常幹體力活,所以才有力氣的,也不怪我。我每次都是這麼安慰自己)。在老師幫我推拿疏通肺經經絡以後,我按照他的囑咐進行滋補和調理,沒過幾天,我就感覺手上的力氣增加了許多,攥拳頭的力道比之前大多了,身體也輕鬆了許多。後面我找弟弟扳手腕,他竟然扳不過我了,太神奇了,我心裡那個爽啊。然後我在《內經》裡找到了這樣一句話,《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裡說“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手上經絡通了,清陽之氣足了,四肢的力自然就變大了,力氣力氣,肌肉力的發揮離不開氣的輔助,沒有氣,力是使不上來的,道理其實就是這麼簡單。事實勝於雄辯嘛,其實學習內經的信念和興趣也就是這麼一點點從實踐中建立起來的。

我覺得,想學中醫,還是得找個師父帶著你,真心實意地培養你的興趣,讓你在實踐中得到真東西,這才是入門的關鍵所在。而你要做的就是心誠,心誠則靈嘛。正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要想學習一門博大精深的知識,最好是有師父帶著,讓你入這個門,建立對這門知識的濃厚興趣,你才可能不斷的精進。這也是千百年來中醫傳承的最好方式。

一些感悟,分享給大家,不正之處多多批評指正,歡迎大家利用業餘時間一起交流,共同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