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入中医这个门的?

《我与<黄帝内经>》征文分享。作者:蒋明桔

最近也有身边的好朋友在问我怎么学习中医,怎么入门,怎么调理自身的亚健康。之前我没这个底气说,现在有了,很简单,用中医把自己身体调好了你就会有十足的信心了。

狭义来说,中医就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就是中医。想学好中医,一定离不开《黄帝内经》,但又不能仅限于《黄帝内经》。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疑惑吧,为了学习《黄帝内经》会想尽办法去耐着性子阅读,可这样一本中医学瑰宝摆在面前,我们却没办法坚持看下去,因为找不到一个兴趣点,不知从何入手,想看却不知道怎么看。这也是我三年前买了一本《黄帝内经》却束之高阁的原因。

先说点有些玄的东西,我现在越来越觉得,《黄帝内经》可能是上古或者上一代文明流传下来的中医文化精粹,几十万字,字字经典,绝不是凡人所为。她是中医学始祖,把自然哲学与生命哲学有机统一起来,常人根本无法企及。就像徐文兵先生所说,这乃是上古真人之言,通神的人为之。想学好真的挺难。但万事开头难,一旦入门了,就不会那么难了,入门了以后,便可将其作为参考书,慢慢边学习边实践就是了。徐文兵先生也介绍了他看《黄帝内经》的思路,有些段落看不懂,不要紧,跳过去,总有你能看得懂的地方,等你的知识慢慢积累,再反过来看以前不懂的章节,可能就能看懂了。

那我是怎么入门的呢?是什么让我开始下决心好好学习《黄帝内经》了呢?其实就是老师先教会了我一些中医调理的知识,并且在我身上得到了验证,解决了我的问题,而我又在《黄帝内经》上找到了同样的知识。如内经里的“阳病阴治,阴病阳治,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等,让我对这本巨著顿生敬佩,也对老师心存感激。于是带着谦逊虚心的态度继续深入阅读,越发觉得其中的哲理乃是至理。尤其是《素问》篇的前几十章,真乃神人之作也,她把人与自然讲的如此通透。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深深震撼了我,于是我开始边学习边实践,得到验证后就如同通神一般,也因此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举个自己的例子吧,我本来双手缺少力气,使不上劲,常常拧个罐头瓶盖都拧不开,也因此被笑话。哎,扳手腕都扳不过比我小七岁的弟弟(他经常干体力活,所以才有力气的,也不怪我。我每次都是这么安慰自己)。在老师帮我推拿疏通肺经经络以后,我按照他的嘱咐进行滋补和调理,没过几天,我就感觉手上的力气增加了许多,攥拳头的力道比之前大多了,身体也轻松了许多。后面我找弟弟扳手腕,他竟然扳不过我了,太神奇了,我心里那个爽啊。然后我在《内经》里找到了这样一句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里说“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手上经络通了,清阳之气足了,四肢的力自然就变大了,力气力气,肌肉力的发挥离不开气的辅助,没有气,力是使不上来的,道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事实胜于雄辩嘛,其实学习内经的信念和兴趣也就是这么一点点从实践中建立起来的。

我觉得,想学中医,还是得找个师父带着你,真心实意地培养你的兴趣,让你在实践中得到真东西,这才是入门的关键所在。而你要做的就是心诚,心诚则灵嘛。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要想学习一门博大精深的知识,最好是有师父带着,让你入这个门,建立对这门知识的浓厚兴趣,你才可能不断的精进。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医传承的最好方式。

一些感悟,分享给大家,不正之处多多批评指正,欢迎大家利用业余时间一起交流,共同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