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讓同為大學生球員的衛猛與韓德君有如此的差距?

安西籃球社


一將功成萬骨枯。韓德君打了多少惡仗才成長為中國第一中鋒,豈是衛猛先生這種長期枯座板凳的球員可比。

論天賦,韓德君更高更胖更壯,一個人座鎮籃下佔兩人位置。對手很難頂開,所以在搶打生吃對方和搶籃板卡位上佔盡優勢。衛猛這身高體格本土中鋒中一抓一大把,差不多每個隊都能找出來。

太普通就相當於太平庸,身體沒有優勢,教練不喜歡用,上場時間少,衛猛這樣的中鋒最終就很難成長起來。

韓德君更可怕的是靈活,敢打敢拼,將身體天賦和中鋒技術結合得很紮實。歷經國家隊、總決賽、長年主力的鍛鍊,早已經驗豐富。

小後生衛猛沒有大韓的經歷,要想達到功夫熊貓的高度為時過早,或許就沒機會。

穀子悅專業侃球20年,憑經驗說長道短,贊同點贊,不服來辯。歡迎關注,隨時留言探討。


穀子悅侃球


衛猛和韓德君雖然都是大學生球員,但是在進入CBA之後,大韓的不斷進步,而衛猛卻一直在原地踏步。韓德君憑藉出眾的身高體重,已經成為CBA頂級中鋒,而衛猛連一個合格的替補都算不上,如果不是韓德君受傷,恐怕衛猛根本得不到機會。那麼為什麼兩人的差距如此之大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韓德君經過CBA三年的歷練,成為一流中鋒;

2007-08賽季,韓德君正是開始CBA生涯,初登CBA賽場的韓德君一度被譽為遼寧男籃的吉祥物,其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憨厚可愛,在場上卻毫無作用,腳步移動緩慢,空有身高體重,卻不會利用。可是歷經三個賽季的歷練,在2010-11賽季,韓德君打滿全部32場常規賽,場均貢獻11.7分,5.7個籃板。在2011-12賽季就成為遼寧男籃主力中鋒。可以說韓德君用了不到三年時間,從一名大學生球員轉化成為CBA球隊核心。

衛猛在遼寧男籃始終原地踏步;

2013賽季,衛猛正是代表遼寧男籃出戰,論大學時期的成就衛猛絲毫不比韓德君差。喀山大運會中國隊主力中鋒,場均7.6分,5.9個籃板。最後兩場關鍵比賽分別砍下19分11個籃板和12分12個籃板。可是進入遼寧男籃5個賽季,衛猛始終沒有適應CBA節奏,無論是身體對抗,還是在防守意識上,衛猛都顯得非常業餘。同樣是天津工大出身的CBA球員,張春軍和翟曉川已經在CBA賽場叱詫風雲,而衛猛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

衛猛和韓德君的區別;

除了先天的身體條件外,兩人的基本功差距也非常大,衛猛在球商上明顯不足,韓德君看似笨重,但是很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而衛猛要身體沒身體,要技術沒技術,鍛鍊5個賽季了,還是老樣子。不過衛猛在場下還是非常幽默的,對待球迷也是可愛可親,真希望衛猛別在坐廣告牌了,上場削他!

您有什麼不同見解嗎?歡迎大家一起討論留言,說出您的看法。


小螞蟻體育


都一樣的人,都有互不服氣的感覺,其實都是人,差距還是很大的。就以韓德君丶衛猛為例大韓是遼寧隊主力隊員,而衛猛確替補隊員,同是大學同學位置不一樣。不論那行那業,有些東西是先天的好像胎代的,有的人學一樣技術一點就會,而有的人教十遍八遍也教不會,這就是天賦。衛猛和大韓就是這樣,首先是對藍球的閱讀能力,他倆人同是中鋒,大韓在場上尤其是在搶藍板的位:置上,大韓不用太思考站的地方十有八九搶來球。在盯防時大韓一看就知道對方要把球傳給誰,他跟郭艾倫一個眼神,就來個空中接力。這是天賦,也是經驗,更是苦練的結果。衛猛跟大韓身體上有差距,但他應該比大韓靈活,可是恰恰相反,在場上他象只無頭蒼蠅,胡亂防守胡亂站位,別人不知道他在幹什麼。不過他也很有福氣,偶爾也能搶到球`扣一個藍。但是仍然不堪大用。這就差距不能說衛猛不下苦功,知道他的人也都說衛猛練習時不惜力量,運動量也不比別人少。但是一上場就跟大韓相差太多了。這可能就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吧。


筆刀邪神


威猛先生上場首先做的該是放鬆,站住自己的位置,別總想著幫助隊友協防,先把自己該防守的人防住了再說,進攻可以積極為隊友擋拆,爭搶前場籃板,沒搶到迅速落位回防,剛出場別對自己要求太高,做好本職工作,會有機會的,加油呀


遼寧球迷333


大學和職業聯賽不是一個級別的應該是遼寧重點陪養的是韓德軍,衛猛主要是給韓打打替補,在有現的上場時間打的不太好,所以衛猛慢慢的成了邊緣人物了。


手機用戶5947787719


我認為遼寧缺少中鋒教練,否則衛猛能練出來,大韓的腳步和基本功能更紮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