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楊絳,是中國最後一位被尊稱為 “先生”的女性。從出生到去世,跨越了一個多世紀,105年的歲月她堅強、坦然地走了過來。而她一生中最純真的青蔥歲月就是在蘇州的一條小巷裡度過的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廟堂巷,位於干將路與道前街之間,是一條東西走向,長約400 米,寬僅二三米的小巷子,東頭至養育巷,西出剪金橋巷,北側靠近干將西路。因為宋代這裡有座東嶽二聖廟,由此得名。

楊絳來自無錫的一個書香世家,她的父親楊蔭杭很早就到國外留學了。他在擔任當時民國江蘇省高等審判廳廳長兼司法籌備處處長的時候,來蘇州工作過。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年輕時的楊蔭杭


幾經輾轉之後的1921年,楊蔭杭決定攜全家到蘇州定居,他看中了廟堂巷裡的“一文廳”,決定買下來。而這個“一文廳”並不是一個尋常宅子,也是頗有來歷的。明代蘇州百姓反抗魏忠賢,最終爆發了“五人墓”風波,而當時在朝為官的蘇州人徐如珂也為家鄉民眾挺身而出,最終被魏忠賢削籍回到家鄉。蘇州百姓為了感謝他,於是一人捐了一文錢,造了這個“一文廳”為他養老。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有人認為如今的廟堂巷16號就是當年的“安徐堂”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也有人考證,認為廟堂巷22號是“一文廳”所在


書香名門在百年後換了人家,楊蔭杭花費了兩年工夫才整修成了一個像樣的宅院,還

請清末狀元張謇題了“安徐堂”的匾額,懸掛在正廳上。


而當時才10歲的女孩楊絳就跟隨全家住進了這麼一座驚豔了蘇州歲月的名人故宅中。後花園裡一年四季的芳菲是楊絳童年記憶裡的樂園。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 攝於蘇州廟堂巷老宅的全家福,後排左二是楊絳


小時候的楊絳“與弟妹們冬天拿魚缸下的雪自制冰淇淋;春天,躺在院子裡高高的鞦韆架上看書,仰看“天澹雲閒”,睜眼間臉上蝴蝶亂飛;頑皮的時候偷廚房裡的雞蛋做“叫花蛋”;乖巧的時候給父親泡上一碗釅釅的蓋碗茶……”

中學時代,楊絳讀的是振華女中(也就是如今的蘇州第十中學),之後又考進了東吳大學,亭亭玉立的楊絳不僅立刻成為了校花,還是學校籃球隊的隊員。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楊絳為母校振華中學(今蘇州市第十中學)所題之字


當時,《申報》的記者發了一張運動會的照片,還特別指出:“其間以東吳楊季康之腿最白。”楊季康,就是楊絳當時的名字。這記者居然叫得出楊絳的名字,可見楊絳多有名。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東吳大學校隊參加蘇州運動會的楊絳(第一排左一)


既然是校花,追求者自然很多,後來成為著名社會學家的費孝通就是其中之一。費孝通不僅和楊絳是中學同學,大學還同班。你可能要奇怪了,楊絳讀的不是振華女中嗎?怎麼會和費孝通同學呢?當時的振華女中的確只招女生,但費孝通的母親與振華女中的校長是朋友,怕費孝通升入其他中學遭大男孩欺負,就讓他進了女中。這樣看起來,少年時候的費孝通可是個有點級別的媽寶男了。


而到了大學期間,當很多男生開始追求楊絳的時候,費孝通就常對追求者們說:“我跟楊季康是老同學了,早就跟她認識,你們‘追’她,得走我的門路。”這其中的小心思,估計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年輕時的費孝通


但是,人間的姻緣是早就註定的。楊絳在大三的時候,就一心想考去清華大學。

而就在這時,也有一個人參加了清華組織的高考,他就是無錫人錢鍾書。但是,錢鍾書的成績實在太過生猛,國文、英文考試,成績好到了連考官都給跪了的地步,但偏偏,他的數學只考了15分。如果這事發生在80年後今天,那麼,錢鍾書可能成為第二個馬雲。但是,錢鍾書之所以成為了錢鍾書,是因為他遇到了清華校長羅家倫。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羅家倫


羅家倫的其他事蹟就不多說了,單單說他1917年考北大的成績吧,當時的國文閱卷老師是胡適。羅家倫的作文,胡適給了滿分,但他的數學卷子,卻是真真正正的零分!天吶,全部選C都不會啊!但是,在胡適的強烈推薦下,校長蔡元培決定破格錄取羅家倫。

所以,數學15分的錢鍾書,遇上了數學0分的校長羅家倫,真是惺惺相惜,兩眼淚汪汪!進清華這事兒,就這麼定了。

要不然,楊絳怎麼會遇上錢鍾書呢?

後來,楊絳終於等到機會,去北京讀書,在清華大學的古月堂門口,她與錢鍾書初次見面。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兩人第二次見面時,錢鍾書就忍不住說:“外面的人說我已經訂婚,都是瞎說,你別信他們啊。”

而楊絳則回答道:“他們說追我的男孩子從清華排到北大,也有人說費孝通是我男朋友,其實我是單身。”——楊絳你是又多驕傲啊,費孝通竟然連個備胎也輪不上。

幾十年後,當費孝通得知錢鍾書去世之後,還特意跑到北京,爬上了高高的居民樓去看望楊絳。而楊絳在送費孝通出門的時候,一語雙關地說:“這樓梯不好走,你以後就知難而退吧。”

估計,這一刻的費孝通也是兩眼淚汪汪吧!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 訂婚後的全家大合影


1933年的寒假,錢鍾書跟著楊絳一起來到蘇州,在廟堂巷裡第一次拜見未來的岳父大人。

兩年後,在錢鍾書赴英國留學之前,兩人分別在蘇州和無錫舉辦了婚禮。無錫的一場是舊式婚禮,蘇州的一場是新式婚禮。在蘇州廟堂巷楊府舉行的結婚儀式上錢鍾書有多緊張,後來被他自己偷偷寫進小說《圍城》裡了。楊絳說:

“《圍城》裡結婚穿黑色禮服、白硬領圈給汗水浸得又黃又軟的那位新郎,不是別人,正是鍾書自己。因為我們結婚的黃道吉日是一年裡最熱的日子。”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新婚的錢鍾書、楊絳搭乘油輪赴英留學


但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1938年,當楊絳和錢鍾書從歐洲留學歸來時,蘇州已經淪陷,廟堂巷裡的“安徐堂”在劫後一片狼藉,幾成廢墟。楊絳的母親在鄉下逃難時病死於蘇州郊外的香山,姑母楊蔭瑜則被日軍槍殺,屍體拋入吳門橋下。抗戰勝利前夕父親楊蔭杭安葬了妻子之後,又突然中風去世。

但是在楊絳的書中,我們看不到任何撕心裂肺的痛苦。她的智慧、她的溫暖、她的至痛無聲,樸素中處處見錦繡。楊絳夫婦將父母合葬於靈巖山谷,楊絳後來提及這件事的時候卻輕描淡寫:“多謝紅衛兵已經把墓碑都砸了。但願我的父母隱藏在靈巖山谷裡早日化土,從此和山岩樹木一起,安靜地隨著地球運轉。”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而此後,楊絳的親人又先後離她而去,1997年,女兒錢瑗去世。白髮人送黑髮人。第二年,錢鍾書也去世了。

楊絳先生在她的著作《我們仨》的扉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我一個人守著我們仨。”深重的悲涼溢於紙上,令人不忍觸摸。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楊絳,蘇州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所以,有人說,如果張愛玲是帶刺的紅玫瑰,那麼楊絳就是一株安靜的茉莉花。她無聲無息的綻放,以優雅度過一生。

而蘇州廟堂巷裡的歲月也成了楊絳回憶裡最美好的一段時光,楊先生曾回憶說:

“在廟堂巷,父母姊妹兄弟在一起,生活非常悠閒、清淨、豐富、溫馨。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