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錢學森,一個足以震顫華夏的名字。

他是航天之父,導彈之父,航天、導彈等名詞均是他發明的;

他是兩彈一星元勳,帶領團隊發射了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枚火箭、第一枚核導彈,讓新中國挺直了腰桿;

他提出的“錢學森之問”,至今無解。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01

在介紹錢學森之前,必須提及江南的錢氏家族。一千多年來,錢氏家族崇文尊師,克勤克儉,宰相、翰林、進士、才子層出不窮。宋代的錢昆、明代的錢謙益、民國的錢穆、錢鍾書等,均是錢氏宗親。

是什麼讓錢氏家族如此彪炳?

答案就是錢氏宗祖錢鏐。

錢鏐,人稱“錢王”,乃五代十國吳越國的開創者,在位期間勵精圖治,讓江南富甲一方。他對子孫要求極其嚴格,定下錢氏家訓:“愛子莫如教子,教子讀書是第一義”,植入錢氏家族綿延千年而不斷的優良基因。

中國科學界有“三錢”,航天之父錢學森、力學專家錢偉長、核物理學家錢三強。他們也都是錢鏐的後代。

而生於1911年的錢學森,正是錢鏐的第三十三世孫。

02

聽過錢學森講話的人都知道,他一口京腔,而不是祖籍上海話。這是因為他在三歲時便移居北京。

父親錢均夫早年留學日本,重視對獨子錢學森的教育投資。他把錢學森送進了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這座小學是當時國內首家引進西方教育理念的學校。

度過六年思想啟蒙時光後,錢學森升入一牆之隔的國立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這裡教會了錢學森不要死記硬背,“能考80多分就是好成績,只求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學的知識”。

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那個點,讓你開始掌握自己的生活。

但誰也沒有料到,中學畢業後的錢學森竟然連續遇到三個點,每一次都猝不及防,每一次都脫胎換骨。

1929年,學霸錢學森以總分第三名的成績,考入國立交通大學鐵路機械工程專業。在校期間,他刻苦攻讀,目標就是成為下一個詹天佑。然而,他的成長軌跡被突然改寫。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日軍飛機入侵上海,轟炸了這座被稱為“東方巴黎”的城市。目睹慘狀的錢學森意識到僅僅靠造鐵路並不能挽救將傾之中國,他將目光投向天空,立下學習航空的志願。

1934年,錢學森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1930年因病休學一年)經過嚴格的選拔,錢學森考中了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航空機架”專業。

這一次主動改變,會給錢學森帶來什麼?

在麻省理工學院,西方學生瞧不起中國人,但錢學森不服,一年後便成為專業成績的佼佼者。航空機架專業需要大量實踐,由於擔心中國學生偷取技術,所有的美國飛機公司都拒絕接納中國實習生。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25歲的錢學森被迫迎來人生第二次轉變,在拿到航空機架專業碩士後,前往加州理工學院研究航空理論。在這裡,有著世界著名的航空理論研究權威——馮·卡門教授。

師從馮·卡門,錢學森必須小步快跑,只有這樣才能在眾多頂級人才中脫穎而出。彼時,馮·卡門到過航空工業幾乎為零的中國,所以他能夠讀懂上課時錢學森渴望的眼神。他對錢學森大為讚賞,說“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有兩個,一個是猶太人,另一個就是中國人。”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馮·卡門

正當錢學森的航空理論學習有了長足進步時,他又開始了第三次轉變。這一次,他瞄向了火箭。

1938年,馮·卡門接下了美國研究助推火箭的任務,錢學森作為一員加入到這個神秘的“火箭俱樂部”中,從事理論研究。後來,研究火箭成為美國軍方的重大項目,錢學森也成為了美國火箭事業“五個奠基人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攜導彈之威轟炸英國倫敦,頃刻間巨大的廢墟讓美國大為驚愕,羅斯福總統迅速決定,由馮·卡門的火箭俱樂部重點研究火箭和導彈,就這樣,錢學森又成為世界頂尖的“導彈俱樂部”的一員。

1941年,美國火箭的搖籃——馮·卡門實驗室正式成立,當務之急是設計出射程100英里以上的火箭,錢學森被任命為火箭研究組組長。

錢學深不孚眾望,撰寫出了美國首部全面系統論述噴氣推進原理和導彈性能的著作《噴氣推進》,併入選大學教材。

由於是外國人,錢學森受到美國政府的種種限制,但當時戰爭形勢逼迫美國必須吸納更多的頂尖科技人才,加上馮·卡門的力薦,美國軍方為錢學森開了一路綠燈:獲准參加海陸空三軍、國防部、科學研究發展局等一切軍事機密工作。

就這樣,中國人錢學森憑藉學識進入了美國研究領域的核心,在五角大樓上班,成為美國倚靠的精英。

1947年2月,錢學森經馮·卡門教授推薦,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

這一年,他36歲。

03

多年一直忙於學業研究,錢學森尚未成家。

實際上,錢學森有意中人,就是他的乾妹妹“錢學英”,本名蔣英。錢學森大蔣英8歲,兩人都喜歡音樂,常在一起談論,關係不錯。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蔣英

錢學森留學後,蔣英的父親蔣百里曾專門到美國看望過錢學森,並帶去了一張蔣英的照片。蔣英後來考取了國立柏林音樂大學聲樂系,成為小有名氣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

但錢、蔣二人在此期間並無過多聯繫。

1947年,錢學森回到杭州省親,與蔣英重逢,二人情愫驟生,科學家與藝術家很快便決定結婚。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錢學森沒有想到,在未來的歲月中,正是蔣英高亢甜美的歌聲幫他一次次戰勝磨難。

04

錢學森到美國已經17年了。他想美國不能永遠待下去,總是要回到中國做些事情的。特別是新中國的成立,在以華羅庚為代表的歸國科學家的號召下,許多留學生心潮澎湃,放棄國外優質的研究條件,毅然歸國建設。

這種情形下,錢學森內心同樣燃燒著一團火,“回祖國去”噼裡啪啦的叫著。

此時,錢學森在美國還有不少未竟的工作,但他等不及。1950年,錢學森與眾多好友告別,以探望父親的名義向美方提出歸國。本以為風平浪靜,誰想到竟引發了軒然大波。

事情壞在錢學森的一位美國好友丹尼爾·金貝爾身上。

金貝爾是美國海軍副部長,平日裡與錢學森交往甚密,對錢學森在火箭及導彈領域的卓越才能非常瞭解。而且當時錢學森擔任著美國國防部科學諮詢團重要成員,金貝爾認為錢學森掌握著大量美軍機密,抵得上五個師。

聞聽錢學森要回國的消息,金貝爾驚恐不已,認為讓這樣的人回到紅色中國,將會對美國產生巨大威脅。他立即撥通電話,報告給美國政府部門,請求立即阻止錢學森踏上回國之路,寧可把他槍斃。

1950年6月6日,錢學森在美國的地位驟然生變,從隨意出入五角大樓的座上賓變成了接受FBI調查的可疑分子。錢學森不得參與任何有關美國軍方的研究。

事已至此,錢學森唯有更加堅定地離開美國。

錢學森的離開,讓不少美國科學家感到惋惜,他們無法想象剛剛結束戰爭的中國能給予錢學森怎樣的未來。

錢學森買了從加拿大渥太華飛香港的機票,將行李、書籍等打包成木箱走水路到香港再轉運上海。然而,美國移民局的動作更快,他們給錢學森下了限令:禁止離開美國!

他託運的行李也被扣下,以將美軍機密文件非法攜帶出境為由調查。實際上,行李中哪有什麼機密文件,都是多年來錢學森為了拓展知識做的剪報。美國媒體放出風來,宣稱從錢學森的行李中已搜出機密文件,錢學森隨後與非法越境犯一起被關在在拘留所中。

守衛每15分鐘就會開一次燈,讓錢學森無法好好休息,目的就是摧毀他的意志。在被拘押的15天裡,他整整瘦了30磅。

因為暫時沒有確鑿證據,錢學森被保釋。據夫人蔣英回憶,錢學森就像變了一個人,先前樂觀風趣的丈夫變得木訥,得了失語症,除了點頭搖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美國政府的監視。隨著家人的細心呵護,錢學森漸漸恢復了元氣。幾個月後,美國移民規劃局歸還了行李,理由是經過反覆研究,沒有發現機密文件。

錢學森和家人如釋重負,歸國心願終於要實現了。

可是,美國政府又出么蛾子,還是擔心太有價值的錢學森不利美國,便想出一個損招:拖。

他被懷疑曾參與美國共產黨活動,有顛覆美國政府的威脅,因此仍被限制出境。

美國人的想法很陰險,一天天的拖下去,你錢學森在火箭和導彈理論研究就會落伍,美國科學家有機會把你拋在後面。

幽暗的歲月,不斷侵蝕著躊躇滿志的錢學森。為了排遣憤懣,錢學森吹木簫,蔣英彈吉他,成為灰暗中僅有的一抹亮色。

05

這樣的日子,被拖了五年。錢學森沒有一天不想著回國。

直到1955年的一天,錢學森無意中在華人報紙上看到了一個人的照片,他立刻興奮地跳了起來。

這個人叫陳叔通,是父親好友,如今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他知道,如果能將自己在美國的遭遇告訴陳叔通,請求中國政府幫助,自己歸國就大有希望了。

他為了躲開特務監視,讓蔣英模仿兒童的筆跡寫信。寫完後,他又和蔣英驅車到很遠的黑人超市買菜,將信投入了郵筒,收件人是比利時的蔣華,蔣英的妹妹。

錢學森為了能夠回國,與美國政府鬥智鬥勇。幸運的是,這封信居然躲過了美國特務的偵查,從美國到比利時,再到上海,一個月後在北京被周總理讀到。他心急如焚,立刻展開談判營救工作,利用中美平民交換的協議,經過不屈不撓的談判,終於把錢學森“要”了回來。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錢學森和蔣英帶著一對兒女,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前往香港。然而,美國人仍不死心,在經停地會千方百計地讓錢學森上岸,他們的想法是,錢學森在郵輪上出現不測,美國人脫離不了干係,但上岸之後,發生任何情況,與美國無關。

好在錢學森事先得到友人提醒,堅決不能下船,所以在途中撿回了一條命。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當踏過深圳河,錢學森心裡終於踏實了:到家了!

06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陳賡曾問過錢學森:“錢先生,你看我們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

錢學森脫口而出:“有什麼不能的?外國人能造出來,我們中國人同樣能造出來,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他後來補充道,中國應該建設一支新型軍種:火箭軍,能夠遠距離、高準確度命中目標,這是現代戰爭的必需。

2015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正式成立,錢老願望成為了現實。

在國家的安排下,錢學森成為火箭及導彈研究的領軍人物。沒有教材,他編;沒有人才,他教,手把手帶團隊,一點點做研究。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為了加快研究速度,起初引進蘇聯專家和技術。後來中蘇交惡,專家撤走,中國只能靠自己。經過幾個月艱苦的努力,錢學森帶領團隊終於攻克了核心技術,於1960年11月5日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枚導彈:東風一號。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僅僅兩年後,完全自主設計的“東風二號”研製成功。誰也沒想到,發射失敗。這讓充滿信心的中國導彈研發團隊灰心,設計導彈的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事情之一。

作家遲子建說過:“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泥濘的磨礪和鍛鍊,它會使人的脊樑永遠不彎。

失敗並不都是壞事情,錢學森迅速重振團隊信心,孜孜不倦的研究,終於找到了事故原因。

經過兩年努力,重裝的東風二號,發射成功,中國導彈事業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然而,東風二號射程僅為美蘇導彈的十分之一,這讓錢學森絲毫不敢鬆懈。特別是,研製攜帶原子彈頭的運載導彈刻不容緩。

又是一個艱苦卓絕的兩年,運載導彈研製出來。但飛行軌跡會經過甘肅的居民區,萬一掉下來,後果不堪設想。

經過周密設計,中國第一顆核導彈最終成功發射,緊緊揪著心的錢學森終於笑了。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他讓核武器與導彈結合,製造出強大的核導彈,從此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小看中國。

曾經向美國政府報信的金貝爾後來說,將錢學森放回中國,是美國曆史上犯下的最愚蠢的錯誤。

對地導彈、對空導彈、反導彈系統、長征一號三級運載火箭、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天、核動力潛艇……

錢學森不僅搞出來了,而且還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專家,至今仍影響著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和國防科技。

07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點06分,錢學森走完了98年的人生道路,離開了人間。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錢學森是帶著為中國開創的十一項“第一”走的,他是不懼風浪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從不害怕,從未後悔。

他最為掛念的是國家的創新。他常說:“我們一定要培養會動腦筋、具有非凡創造能力的人,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更多的錢學森。”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也是錢老生前最為關注的話題。2005年,錢學森與溫家寶交談,提出“我們的學校為什麼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至今無人能給予滿意的回答。

無錫錢氏祠堂的《錢氏家訓》中有一句話:“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錢學森的一生,雖不像先祖錢鏐那樣致富一方,但他卻讓整個中國挺直腰桿,繁榮富強。

魯迅說,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2007年,錢學森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其頒獎詞至今被傳頌:

“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他是知識的寶藏,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錢學森不常有,但錢學森的愛國報國精神每個中國人都可以有。

此生惟願長報國。向民族脊樑錢老鞠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