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下汽车行业的机遇:智能网联汽车?

新环境下汽车行业的机遇:智能网联汽车?

“2018年中国汽车经历了20多年来首次负增长,但以新能源、智能网联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却是寒冬中的一抹亮色,也是实现汽车产业从求速度向求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4月3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旭明在第六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表示。

据悉,为支持保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

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开放测试道路共44条,累计里程123公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其中24条开放测试道路,累计里程74.4公里。

位于开发区的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区亦庄基地是北京首个面向L1到L5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建设的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占地600余亩,涵盖85%驾驶场景。目前测试场已竣工,设备也已调试完毕,即将开放应用。

此外,开发区正在推进建设的全域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将覆盖40平方公里占地面积,累计双向道路里程将达到370.77公里。

“全球范围内已进入智能汽车快速发展期,但安全可靠性与监管体系仍需加强,智能汽车不仅是产业生态的变革,更是国家间未来竞争的战略核心之一。”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成波表示。


新环境下汽车行业的机遇:智能网联汽车?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 成波

从全球来看,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工业大国均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纷纷制定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间的竞争,而是国家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跨界融合、产业重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成波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已经由早期的技术验证,进化到产品验证、商业落地的阶段。下一步是普及技术重点攻关,将围绕着汽车智能网联带来的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的问题展开。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全球已经初步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生态。自动驾驶汽车将首先在封闭园区、低速的半自动驾驶场景落地,预计2020年高速公路会实现自动驾驶,一般城市的应用将会在2025年以后实现。”成波表示。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存在两条发展路径:一条是优先发展单车智能;另一条是智能汽车和智能道路协同发展的车路一体化。

成波表示,“目前,国外大部分选择第一条路径,我国则选择第二条路径,充分利用我国在5G通信、道路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在大力发展智能汽车的同时,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商业应用的规模效应,推动我国的智能网联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从跟随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