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絕的文物出土後,驚豔世界,它曾寄託了當時貴族們的最大夢想

奇絕的文物出土後,驚豔世界,它曾寄託了當時貴族們的最大夢想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河北省滿城縣有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那就是當時轟動世界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的發掘。此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中包括享譽世界的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等等。其實,還有一件重要文物也不容忽視,那就是錯金博山爐。

這件文物出土之後,立即驚豔了世界,這是因為它的造型非常精美複雜,富麗堂皇。其實它其中的歷史文化知識,更值得我們學習,對於不太瞭解文物的朋友,可能連“錯金博山爐”這五個字一個都不太明白。不過不要緊,小珏將向您將這件國寶級文物的來龍去脈說一說。

奇絕的文物出土後,驚豔世界,它曾寄託了當時貴族們的最大夢想

首先,我們先從博山爐說起,它其實就是一種香爐。其實,中國很早就有焚香的習俗。最開始可能是為了驅蚊或者去除空氣中的臭氣,但後來卻演化為一種生活情趣。貴族們習慣在房間中點上一爐香,可以提神醒腦,過著有滋有味的小資生活。

但是當時的香爐比較簡單粗糙,直到漢武帝時發生了改變。漢武帝開疆拓土,捍衛了漢帝國的安全,但他和秦始皇一樣,有著篤信術士的愛好。他始終相信,只要能尋找到神仙居住的地方,求得仙方,就能夠長生不老。

奇絕的文物出土後,驚豔世界,它曾寄託了當時貴族們的最大夢想

長期以來,中國古代都認為存在方壺、瀛洲和蓬萊這三座仙山,統稱為博山,神仙們就是生活在那裡。秦始皇派徐福入海的目的地,也就是這三座仙山,這種事情漢武帝也做過。但是,世界上哪有什麼神仙,又哪能找到神仙居住的地方?為此,漢武帝則下令製作了這種博山爐,來安慰自己。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們這麼沉溺於神仙方術,那麼求得不老之術也是其它貴族的共同心願。他們享受了人間的極樂,自然不滿足做幾十年的過客,希望能夠生生世世,永生不滅。因此,博山爐也由此傳播開來,成為貴族們的心靈寄託。

奇絕的文物出土後,驚豔世界,它曾寄託了當時貴族們的最大夢想

那什麼是錯金呢?這個“錯”字,現在有十多種含義,但其實在東漢許慎編寫的《說文解字》之中,卻只有一個意思:錯,金塗也,從金,昔聲。也就是說,這是一種金屬絲鑲嵌的工藝,工匠們將金銀絲鑲嵌在器物之上,做成花紋和文字。

這種方法雖然耗時耗力更耗錢,但有一個重要的好處就是漂亮。它不僅能夠打破青銅器單調乏味的色彩,更能讓整個器皿顯得富麗堂皇,高貴典雅。一般來說,凡是錯金銀的青銅器,定然是做工不厭其煩,即為精美的。對於當時奢華無度的貴族來說,這一點就夠了。

奇絕的文物出土後,驚豔世界,它曾寄託了當時貴族們的最大夢想

錯金博山爐既是青銅器的精美品種,也是博山爐中的集大成者。它高為26釐米,足徑為9.7釐米,全器由爐盤、爐蓋和爐座組成。它的爐蓋就是以想象中博山為原型,被鏤空雕刻成為起起伏伏的山巒形狀。工匠們不僅利用鏤空技術,將博山繪聲繪色地製作出來,而且山中還有飛禽走獸的觸摸,虎豹在長嘯奔跑,猿猴在攀登爬走,獵人們則手持弓箭在山中尋獵。

爐盤的外壁上,則是被錯金技術鑲嵌出海浪的形狀,這使得我們遠遠看去,確實是博山在海上出現。座底則又是使用了鏤雕,製作了三條出海的蛟龍,它們以龍頭頂住博山,體現了工匠們驚人的想象力。

奇絕的文物出土後,驚豔世界,它曾寄託了當時貴族們的最大夢想

更為神奇的是,當薰香被點燃之後,煙霧自下而上散發出來,整個博山爐都彷彿是一種雲蒸霧罩的仙境。爐蓋上的各種景色、動物,若隱若現,確實讓人遐想聯翩。難怪當年的漢武帝,在搜尋仙山無果的情況下,對此種香爐情有獨鍾。

神仙之說,虛無縹緲不可信,但它卻激發了古代人們的智慧,製造出瞭如此精湛的工藝品。它靜靜地躺在博物館中,無聲地訴說著當年的興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