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被确定为芮国后期都邑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被确定为芮国后期都邑

大墓M1出土甬钟。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被确定为芮国后期都邑

大墓M1出土金虎。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被确定为芮国后期都邑

大墓M2随葬铜鼎。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被确定为芮国后期都邑

刘家洼墓地发掘现场。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被确定为芮国后期都邑

刘家洼墓地范围示意图。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原标题:澄城刘家洼遗址被确定为芮国后期都邑

刘家洼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的鲁家河东岸塬边,北距黄龙山约10公里。该遗址2016年底因被盗而现于世人眼前,后追缴回该遗址文物多达402件(组)。此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市、县相关文博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勘探和抢救性发掘。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个湮没数千年的周代封国渐渐显露真容。然而,这究竟是谁的封国?墓地葬的是哪位诸侯?

2019年1月2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重大考古成果,刘家洼遗址出土了带铭文的青铜器,其中有“芮公”“芮太子”铭文。至此,继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之后,芮国后期的又一处都邑遗址被确认,这一考古发现对推动关中东部周代考古乃至周代历史社会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芮国”

不是第一次出现

“芮国”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近年的考古发现中。2005年,在距离刘家洼不足100公里的韩城市梁带村的考古发掘中,随着一大批珍贵精美文物的面世,这个沉睡数千年的诸侯国重见天日。此项考古发现也成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震惊中外。

2017年底刘家洼遗址入围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但由于当时尚未出现带有文字的随葬品,所以墓主人的真实身份一直是个谜。

在两个相距不足100公里的地方,一个在史书上都无过多记载的小芮国,为何要建两处都邑?2700多年前的古芮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刘家洼芮国都城遗址和梁带村芮国遗址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芮国是从商代晚期便已见诸史籍并经历了两周和春秋早期的一个小国。芮与周室同源,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周成王在位时芮国正式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的职务,长期出入于周王朝的政治中心。

梁带村芮国遗址的M26号大墓曾出土了众多精美陪葬品,由此推断出墓主人为春秋早期芮公的夫人芮姜。而此次刘家洼大墓主人也是春秋早中期的芮国国君,从时间上来说与梁带村芮国遗址发现的墓主人时间几乎重合。

“我们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发现刘家洼和梁带村两个芮国遗址的年代只相差10到20年,甚至更短,没有隔代。”刘家洼考古队副队长孙战伟告诉记者,“这么推断,刘家洼遗址的大墓主人应该就是被仲姜赶出芮国的国君芮伯万了。”

至公元前640年,芮国被秦穆公所灭。《史记·秦本纪》秦穆公二十年,有“秦灭梁、芮”的记载。在历史舞台上,芮国先后活动了400余年。

此次经刘家洼的发掘得以确认,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地)向东周诸侯国发展演变的典型案例。

出土铜器铭文证实

墓主应为芮国国君

“目前,刘家洼遗址确认的墓地有4处,共210余座墓葬,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发现了2座带墓道的‘中’字形大墓(编号M1与M2),南北向,东西并排分布。”刘家洼考古队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纪委书记种建荣说,“这两座大墓规模宏大,墓主人应当是诸侯国国君级别,但究竟是谁,这一谜团仍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来破解。”

近期,记者专程赶赴考古现场。在鲁家河东岸塬边记者看到,铁网围挡的墓地发掘现场,M1、M2两座带墓道的“中”字形大墓已清理到墓底,但被盗严重。它们的西北不远处,各有一座长方形的车马坑,有待发掘。12米深的M2大墓,墓室底部棺椁之间,东部的7件青铜鼎、1件青铜簋已经被提取,一个5米长的编钟架子仍静卧在泥土里,上面是斑驳的木雕痕迹,嵌着蚌片、蚌饰等饰件,钟架下面倒塌的土里覆压着7件编钟,1件编钟已被提取。文保专家给编钟架子“打吊针”,不断加固,准备适时提取木雕痕迹。

“两座大墓均遭严重盗扰,人骨不存,墓主葬式不明,出土随葬品多少不等。M1劫后残留各类随葬品总计240件(组),重要的包括彩绘木俑、铜簋、2组10件编磬、2套残存9件编钟等。M2保存状况相对较好,出土各类文物400件(组)。”种建荣说,“这两座大墓还出土有大量的车马器,不少兵器与少量玉器。最关键的是,M2椁室东北角建鼓铜柱套上刻铭‘芮公作器’,下压的1件铜戈上亦有‘芮行人’铭文。考古专家据此判断,此墓主应当为春秋早中期的一代芮国国君。”

除了大墓,东I区中型墓M6、M49、M27随葬亦很丰富。其中M27与M49出土有青铜器铭文资料,M27两件铜鬲口沿上铸有“芮太子白”等铭文,为判定墓地性质提供参证。

首次发现

金首铜樽权杖

“M2大墓尽管被盗,但出土了玉器、兵器和金器,有的金器是首次见到的,非常重要,比如金的权杖头,应该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金的权杖头。”种建荣说,这件长约1.4米的金首铜樽权杖十分精美,权杖头上饰有蟠螭纹。杖,既是一种生活用具,也是一种象征身份和地位的装饰品。中国人用杖,由来已久。我国历代王朝,都有赐杖予老臣的惯例。

紧邻M2大墓,就是编号M3的竖穴土坑大墓,墓口长7米、宽5米,墓椁室大小和两座“中”字形大墓差不多。独特之处在于椁室四壁共置9个壁龛,每龛有一年轻女性殉葬,下肢甚屈,身上有朱砂。M3大墓虽然也被盗,但仍然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铜鼎、5镈9钮的编钟、大量的车马器及罕见木格漆绘墙围与1件漆器。由于在大墓中没有发现任何兵器,考古专家由此推测墓主可能为芮公夫人。

出土螺旋状金耳环

显示外来文化交流频仍

“这个地区古文化底蕴深厚,文物遗存丰富,古遗址、古墓葬相对集中,周邻发现新石器遗址以及战国、秦汉墓葬。北边10公里处黄龙山脚下是魏长城,北边2公里多2014年发现了西周时期的九沟墓地。东北3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良周秦汉宫殿遗址。”据专家介绍,刘家洼遗址处于黄河与洛河之间的渭北黄土台塬带,是勾连北方与关中以及与中原的重要通道,秦与三晋争锋的重点区域,地理位置关键。这里在西周属于抵近王朝北部边界的王畿地区,是王朝经略之地。东周时期则处于周戎之间、秦晋之交,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春秋时期,秦、晋长期在此拉锯、争锋。

“遗址中部分中、小型墓所出螺旋状金耳环、金手镯等饰物,充溢着浓厚的北方草原文化气息。”令考古人员意想不到的是,在两座特小墓中竟出土了3件金耳环。“不到3平方米的墓里,为啥会有金耳环,却没有一件陶器?”种建荣认为,“墓主不是陕西人,是外来人,是北边的少数民族,是戎狄人。不同族的人埋在同一个墓地,我们就不能说它是家族墓地,这是一种近缘关系,是一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需要做DNA鉴定,进行科学分析。”据了解,整个墓地出土铜器最多,还有金器、铁器,这个时期的铁器比铜器还重要。

“经过10年、20年的持续考古,把关中东部厘清,然后打通关中社会与周代社会的核心区域,这样的话,我们对周代社会问题的认识就会上升到一个高度。”种建荣说,“两周之际伴随着周王室的东迁,关中东部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学界对两周时期周王室在当地的筹划治理与分封模式方面的认识十分模糊,刘家洼墓地的发现上接梁带村芮国墓地,为研究东周时期关中东部诸侯国的存灭概况、与北方其他民族的交流、政治格局变迁、人群流动和地方管理模式提供了绝佳的资料。”(记者 郭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