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书法家张诚,曾创云南首个书法组织,《大观楼长联》享誉春城

云南省昆明市的大观楼,兴建于康熙29年,由当时的巡抚王继文主持创立。乾隆年间,有名士孙髯翁撰写180字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联因楼而得名《大观楼长联》,楼因联句而更加出名。此后约300年时间,大观楼几经兴废,长联也被损毁,1888年,当地文化学者赵藩应邀重以楷书刊刻长联……但此后的100多年,大观楼几经修整,旧貌早已变迁,不复当年模样。只是大观楼,和大观楼长联,依旧声名远播。

73岁书法家张诚,曾创云南首个书法组织,《大观楼长联》享誉春城

张诚1980年全国书法篆刻展入展作品

1998年,为了迎接下一年将在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省政府投资2500万,对大观楼再次进行了新的规划和建设……这一年,昆明大观楼长联也进行了修改,从旧式的木质联句换成铜制长联,而进行这一修复工作的人正是当代书法名家张诚,他是当时昆明园林局特意聘请的颜体书法名家。从这一年后,大观楼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规模,20多年没有大的变动!

正是因为既有的书法名气,加之在大观楼别无二致的书法修复能力,书法家张诚更奠定了他在云南、昆明老百姓口中、心中的知名度,几十年的书法历程被越来越多人所惦记。

73岁书法家张诚,曾创云南首个书法组织,《大观楼长联》享誉春城

张诚生于1940年代中期(1946年),他的家庭位于昆明城中儒商之列。受父亲影响,他自小就对字画见多识广,5岁时开始握管习字,观赏城中楹联牌匾。因城中赵藩、陈荣昌、钱南园三人题字牌匾最多,受此潜在熏陶,张诚在懵懵懂懂之中就和颜体书法结下了解不开的缘分!

73岁书法家张诚,曾创云南首个书法组织,《大观楼长联》享誉春城

张诚自小所学习的“童子功”,也是“二王”,基础已经相当牢靠时,开始,拜师学习书法更深层次的基础。当时他的老师叫李广平,是当地的文化名家。就是这位老师将张诚从“二王”引到柳体楷书。本以为他能以柳体楷书为宗,增强他的“骨力”,奈何张诚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觉柳体楷书虽然劲健峭拔,却无法向更宽大处发挥,烦恼了一段时间!

73岁书法家张诚,曾创云南首个书法组织,《大观楼长联》享誉春城

恰巧,不久之后,张诚又师从书法大家高二适。高老先生善于因材施教,对他有恰到好处的指点。张诚在摸索之中,于柳体之外再学颜体,渐渐就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颜筋柳骨”的精髓,被他就这样在边写边摸索中掌握,书作洒脱飘逸,达到了更高一层的境界!

张诚成长的时期,正是社会不断变化的年代,他没有和其他人一样虚度光阴,反而在混乱的时光里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没有这些点滴努力,哪能容易把握机会出头?

73岁书法家张诚,曾创云南首个书法组织,《大观楼长联》享誉春城

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1970年代末,迎来了书法界的“春天”。张诚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了1980年将要举行的全国书法展评选组,文从沈梦了解,果不其然,一举入展,和一百多位名家作品并列展出。那次在仓促之中举行的首届书法篆刻展览,具有极其重要的划时代意义:上至七八十岁书坛名家,下到30来岁的青年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千载难逢的时刻。张诚当时34岁,算是青年书法家中的一位。他所创作的颜体楷书名言词句和蔡省庐、康庄、康雍等名家并列展览,仅有的两幅颜体作品,除了他的,就是朱学达的!

73岁书法家张诚,曾创云南首个书法组织,《大观楼长联》享誉春城

因此一役,张诚迎来了自己书法艺术的新时代:他从默默耕耘的书写者,变成孜孜以求的传道者;他从无人问津的学书者,成为抢手的书法家!

趁着刚成名的那股劲儿,张诚号召创建了云南省第一个书法组织——昆明青年书协,这在当时可是极为罕见的事儿。

73岁书法家张诚,曾创云南首个书法组织,《大观楼长联》享誉春城

电视台也陆续邀请他,举办电视书法讲座,于是他相继出版了《张老师讲书法》、《老昆明话昆明》等文化专栏;同时,他又先后出版编著《书法教论》、《中国书法源流与风格》、《高二适墨迹》、《书法散论》、《书法新论》……

张诚渐渐成为当地人口耳相传的书法名家,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73岁书法家张诚,曾创云南首个书法组织,《大观楼长联》享誉春城

从40岁开始,前后15年,他每年都会为云南美术出版社书写春联。他还一直坚持创作书法评论及作品,至今已发表200多篇作品!

鉴于他突出的文化贡献,2009年12月,昆明市文史馆聘请他为研究馆研究员。

2019年,张诚已经73岁了,

73岁书法家张诚,曾创云南首个书法组织,《大观楼长联》享誉春城

2013年10月2日,张诚书

他依旧奔波在颜体书法圈里,不辞劳苦地工作……这样的人很值得被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