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高、情商低、老惹麻烦怎么破?看看唐朝一悍将的故事就明白了

一个人的成功,既需要一定的情商,也需要一定的智商。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甚至,与智商相比,情商的重要性更强一点。它是一种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更是一种“取悦”于他人的能力。

智商极高,情商极低,其实,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往往容易取得成功,但也往往败得也快。

01 侯君集官场春风得意

侯君集是李世民手下的悍将之一,他是将门之后,少年时就以勇武出名。在玄武门之变中,他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成为李世民夺位的主力。

在站队问题上,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忠心。因此,李世民对侯君集也青睐有加。贞观四年,李世民就把他封为了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身兼军事、组织两个部门的一把手,实际上已经有了宰相之权。

后来,李世民又让他跟唐朝军事家李靖搭档,共同出征吐谷浑。李世民如此安排,实际上意在培养侯君集,让他多向李靖学习用兵之道。

可是,侯君集对李靖的期待越高,失望就越大。因为某种原因,侯君集并未在李靖身上得到太多的言传身教。要是一般人,可能会自叹自己学习不得法,或者环境不允许,但侯君集却把过错算在了李靖身上,他认为李靖对他有所保留。于是,侯君集便怀恨在心,一有机会便向李世民状告李靖,说他又谋反之心。而李靖算是跟他撕破了脸,也处处说侯君集不安好心。

侯君集虽然书读的少,但并没有影响他在战场上创造传奇。在击败了吐谷浑、吐蕃,攻灭了高昌国以后,侯君集的声望如日中天。李世民改封他为陈国公,正式任吏部尚书,连他自己都认为,宰相之职非他莫属了。

02 侯君集如何自取灭亡

很显然,侯君集平时依仗李世民的宠信,对李靖都敢指手画脚,其他大臣更入不了他的法眼。而现在的他大红大紫,更加招来了满朝文武的嫉妒。而他恰好行为不端,在攻灭高昌国时,他曾经私藏了许多金银财宝,而后被人告发。查实后,侯君集就被打入了大牢。

此时,有个叫岑文本的大臣,替他向李世民求情。李世民本来就不想法办侯君集,看到有人给台阶下,于是也便免除了刑罚。但因为这件事,侯君集当宰相的梦想泡汤了,心里的不满情绪日益滋长,他甚至找当时的洛州都督张亮,煽动其与自己一起谋反。张亮私下里将侯君集的言行汇报给李世民,但李世民以证据不足为由,未予追究。

侯君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与太子李承乾关系密切,为了能让自己走上宰相之位,他竟然帮助李承乾谋划逼宫谋反,结果东窗事发,他再次被打入大狱。

这次,李世民仍然念及旧情,不愿意杀他。他亲自跑到侯君集面前,质问他说:“我因为你,从此不想再登凌烟阁了。”侯君集因为功大,早先其画像已经被李世民挂在了凌烟阁之上。

被自己的负面情绪逼上了绝路的侯君集,这时才悔不当初,他磕头谢罪,老泪横流,但这时说什么都晚了。当时一人谋反,全家当诛。侯君集向李世民求情,请求留侯氏一门一线香火。李世民也含泪答应,没有诛杀侯君集全族。

03 侯君集该怎么做?

侯君集骁勇善战,当了吏部尚书才开始读书,而且短短几年就具备了当宰相的实力,说明其智商不低。然而,因为皇帝的宠信,能容忍他的缺点,他就忘乎所以,就瞧不起别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结果让这些情绪把自己的心智给侵蚀。

如果他知道“将心比心”的道理,能够在与皇帝、同僚的交往中,多换位思考一下,就可以理解对方的感受,也便会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让他对自己、对他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保持内心的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