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秦統一天下48年前的這場戰爭,秦國竟然輸的這麼慘

閼與(yanyu今山西和順一帶)之戰

戰國時期,秦國攻打趙國,包圍趙國重鎮閼與。於是趙王派大將趙奢前去解救。

正常來說,趙奢應該直接從邯鄲快馬加鞭前往閼與城,兩人不解的是他離開邯鄲三十里,就不走了,直接安營紮寨。這令人想起來電視劇中奸臣的形象:貪生怕死,帶著軍隊溜一圈然後再回來。並且放出話來,誰敢勸我走我就斬了誰!


距秦統一天下48年前的這場戰爭,秦國竟然輸的這麼慘

這一晃眼就快一個月了,秦軍在武安練兵,聲音把武安的瓦都震掉了。有個士兵實在憋不住了,想著先把武安的親兵解決掉也好啊。於是勸諫出兵,趙奢書說話算數,立馬把他斬了。這事被秦國的探子聽說了,回稟了秦軍主帥,秦軍主帥高興的不得了:趙奢原來是個膽小怕事的,不敢出兵。於是放鬆警惕,把兵力都調到閼與。

趙奢聽說之後,立馬拔營,輕裝簡行,僅用了兩天一夜的時間就距離閼與五十里的地方,又一次奇怪的事發生了,明明快到了,又不走了。有個人告訴趙奢說,如果能夠先佔據北山,就勝利在望了。於是趙奢佔據北山,以逸待勞,等待秦軍的到來。

秦軍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趙奢不是膽小不敢出兵了,怎麼一下子就到了眼皮子底下了?原來這是耍老子呢!豈有此理,於是大軍想趙奢進攻而來。秦軍這邊攻打閼與一個多月也沒攻打下來,士氣低落,趙奢這邊又佔據有利地形,易守難攻,沒有佔到一點便宜。

反擊

本以為秦軍都是一些虎豹豺狼呢,原來也不過如此,趙奢開始反擊,閼與城裡面的士兵也主動出來進攻,前後夾擊,秦軍早已沒了銳氣,對方又士氣高漲,兩相對比,無比強大的秦軍竟然也是一擊而潰。結局:秦國十萬大軍,死傷過半,趙國完勝。


距秦統一天下48年前的這場戰爭,秦國竟然輸的這麼慘

覆盤

秦軍的戰略也是挺高明的,想打閼與,於是分兵兩路,一路攻打閼與,一路在邯鄲去閼與的必經之路武安駐兵,這樣如果趙國出兵來救的話,就會被擋在武安。

趙國當然也看出秦國的戰略了,所以連廉頗都覺得很難救。估計趙奢是有了主意說,狹路相逢勇者勝,帶軍去救。

秦軍守著武安趙奢過不去,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秦軍相信我方不願去救閼與了,於是演了一齣戲,讓秦軍放鬆警惕,迅速到達閼與城與秦軍決戰。

關鍵點一

有勇氣殺個好兵。既然下了下了死命令,但是還敢有人來冒著生命危險來進諫的,一般來說都是有著不怕死的勇氣,對於這樣一個好兵,卻要殺掉,怎能令人不痛心?為了更大的勝利,總是要有人做出犧牲,一個偉大的將軍,從來不是一個好好先生!

關鍵點二

致人而不致於人。在距離閼與五十里的地方停下並找到有利地形。經過兩天一夜的長途奔襲,如果直接跟秦軍交戰,可能因為太過疲勞一下子被秦軍消滅,但是找到一個地方等待秦軍來,那就是反客為主了。

關鍵點三

成大事者處事不驚不傲。秦軍一看趙軍居然跑到自己背後去了,這要是讓趙軍在背後捅了刀子多丟人啊,沒做過多思考就來攻打趙軍。從來都是秦軍打勝仗,這次被趙奢耍了,盤他!本來秦國的戰略挺好的,雖然走錯了一步,但也不是特別的嚴重,如果好好察看一下趙軍的地理位置也許就不會貿然前進,繼續攻打閼與,設下一對伏兵,趙軍依然沒有太多的便宜可佔,但是歷史沒有如果,秦軍將領沒有冷靜察看,沒有嚥下被耍這口氣,也便沒有贏得最後的勝利。


距秦統一天下48年前的這場戰爭,秦國竟然輸的這麼慘

話說回來,如果趙奢遇到的是一個冷靜的將領,會如何?結果真的很難說,也就是說,在最後的這個關鍵點,其實是有一些運氣在裡面的。可是又有什麼事是完全一定的呢?或許正是這些運氣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事情的無限可能,世界才無限精彩。

此時,距離秦國統一天下還有48年。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如果說秦國統一天下是天下大勢,是一種必然,但必然不代表一切都向著必然的方向。一切有必然也就有偶然,就像這場戰爭有多少必然,又有多少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