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承遠:《管子》中的營銷與管理智慧

管仲(公元前723年-約公元前645年) 漢族,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管仲的言論見於《國語 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管子》一書記錄了很多的經濟管理的思想,筆者精摘數句,試做現代註解,以營銷管理之原理解讀。

高承遠:《管子》中的營銷與管理智慧

《管子》

一、授有德者則國安。——《管子·牧民》

治理好國家,必須任用賢能才德之人,正是由於有了管仲,齊桓公才能成為一代霸主,正是有了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才能從一介製衣販履之徒,開創蜀漢大業。

管理者一定要選擇一個好的夥伴,善於用人是現代企業高級管理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而選擇什麼樣的人才,由於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等各種信息不對稱元素的存在,管理者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經驗進行尋找,這是一個很艱苦的過程。而在搜尋合適的人才時,德才兼備自然是好的,但管理者經常會遇到德與才不能兼得的情況,選擇什麼樣的人才,一定要符合本企業的價值觀,能夠為我所用,發揮其所長,這是非常重要的。

二、審其所好惡,則其長短可知也。——《管子·權修》

一個人喜歡和厭惡什麼,在很大的程度上說明了他本人的價值取向,決定了他為人處世的原則,從言行上,就能看出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滿口汙言穢語的人,能夠在自己的工作中尊重別人,有所建樹,我們也很難想象,一個桌子擺放凌亂,文件雜亂無章,說話語無倫次的人能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管理者要了解自己屬下的好惡,這樣可以瞭解屬下的意願,內心的想法,以便於更好的進行管理。

三、賢之所以能成為其賢者,以其賢而事不肖也。——《管子·樞言》

賢能的人之所以能夠令人稱道,是因為他以自己的賢能而為老百姓服務,一個領導者之所以成為領導者,是因為他能夠給自己的員工以體貼以及服務,管理者是“上權下達”的結果,而領導者是自然形成的,是眾望所歸的結果。

四、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管子·內業》

當時的意思是:遏制憤怒沒有什麼能夠比得上詩,派遣憂愁沒有什麼能夠比得上音樂。古代的帝王都比較重視禮樂來教化自己的百姓以及臣民。

在現代企業中,這種詩歌禮樂就是我們企業內部的核心價值觀以及共同的追求與願景,管理者應該注重在實踐中培養與塑造自己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這是企業最終的源動力。

本文作者:高承遠,財經作家,新聞時評人,“流程稅”概念提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