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经济真的很强吗?

迷蝶梦文史社


阅史以知兴替,品史以明己智。

宋朝经济

宋朝确立了重文轻武政策,这个政策使得宋朝精神文明富有,手握资产同样富有。宋朝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同样非常充盈,经济实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宋朝的人均收入水平远远高于明朝时期,“藏富于民”,因此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幸福的朝代。有资料显示,宋朝GDP占世界的23%。宋仁宗时期经济更是达到了顶峰,经济水平高于“藏富于国”的隋朝。更是因为重文轻武政策,宋朝军事实力落后,打不过北方对峙的辽、夏、金,于是通过给钱的方法延长寿命。但是这对宋朝人民完全不是问题,宋朝经济实力强大,交钱续命也没有问题。

个人拙见,见笑诸公。


水调大队


关于宋朝经济强不强的问题一直以来就存在争议:从公元960年到1280年间宋朝人口增加了80%,与此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同时代的欧洲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400美元增加到500美元,只增加了1/4。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北宋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1%,南宋时达到22.4%;而远在此后的清中叶不过7%,民国时才升至10%,甚至到了1957年也才达到15.4%。北宋末年的1121年宋朝人均国民收入为7.5两白银,这一数字超过了后世所谓的康乾盛世。东京汴梁的人口比之汉唐的长安、洛阳增加了十倍以上。

然而宋太祖赵匡胤却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出百年,则民力尽矣”,而积贫积弱也常被用来形容宋朝。事实上宋朝自立国伊始就按强干弱枝的祖宗家法孜孜不倦地试图将东京汴梁打造成为一个可以在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碾压地方的超级中心:朝廷源源不断从地方诸道搜刮大量物资和财物通过漕运运送到东京,这样做一方面供养了京城庞大的人口和军队,另一方面也消弱了地方同中央叫板的实力。实际上宋朝是倾全国之力在建设东京汴梁,东京汴梁的繁华是建立在地方经济活力不足,民生凋敝的代价这一基础之上。当然这种民生凋敝是相对性的:相比其他王朝而言宋朝最底层的百姓还没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地步,这也是宋朝相对而言农民起义最少规模最小的原因所在;然而另一方面宋朝也是有史以来贫富分化最大的王朝——底层百姓虽不至于冻饿而死,但阶层固化带来的上下尊卑秩序却在强化。

与此同时宋朝政府的行政效率也是历代王朝中所罕见的,尽管宋朝整体经济已呈现出高度的发达,然而宋朝的财政收支却长期处于赤字状态。这主要是基于王安石所说的不善理财: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使其对军队建设重数量不重质量,于是宋朝一遇灾年就募民为兵,结果宋朝军队在百年间恶性膨胀6倍,造成了严重的冗兵问题;与此同时宋朝为削弱各级官吏的权柄,防止他们犯上作乱而刻意增设了各种彼此互相牵制的部门,这意味着宋朝的财政收入必须养活比其他朝代多得多的官员,于是又造成了冗官现象,于是就出现了极其吊诡的一幕:号称有史以来最富裕的王朝的全部财政收入用来养兵养官都还不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