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戰鬥群是否真的害怕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飽和攻擊”是原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元帥在冷戰時期提出的打擊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一種戰術。即利用水面艦艇、潛艇和作戰飛機等攜帶反艦導彈,採用大密度、連續攻擊的突防方式,在短時間內,從空中、水面和水下不同方向、不同層次向同一個目標發射超出其抗打擊能力的導彈,使敵方的航母編隊的海上防空系統的反導彈抗擊能力在短時間內處於無法應付的飽和狀態,從而達到摧毀敵航母戰鬥群的目的。



為了對抗蘇聯的“飽和攻擊”戰術,美國開始大力研發裝備“宙斯盾”系統的航空母艦戰鬥群防空艦,如“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這些裝備“宙斯盾”系統的軍艦具有反應速度快、同時對付多個目標和備彈量多的特點。“宙斯盾”軍艦裝備的MK 41型垂直髮射系統,發射“標準”防空導彈的速度達到1枚/秒,是常規發射速度的5倍以上。裝備的雷達具備跟蹤速度快、多目標處理能力,可同時監視400個、自動跟蹤100-150個目標,可同時引導防空導彈攔截12-18個來襲目標。此外“宙斯盾”軍艦的備彈量也非常大,“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攜帶各類“標準”防空導彈122枚,“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攜帶防空導彈90枚。綜合來看,擁有“宙斯盾”系統的航母戰鬥群是具備一定的抗“飽和攻擊”能力的。


“飽和攻擊”戰術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足夠多的反艦導彈能夠發射出去,因為反射導彈的射程目前最多也就400到500公里,而航母戰鬥群的艦載機的作戰半徑達上千公里,這意味著那些搭載反艦導彈的飛機、軍艦和潛艇等武器平臺必須冒著被航母艦載機的攻擊危險下開進到反艦導彈可以夠得到的範圍,這一過程是最危險的,也是最脆弱的階段,這些武器平臺在敵航母艦載機的先期攻擊下能存活下來多少存在很大的疑問?那些存活下來的平臺是否還有能力保證“飽和攻擊”的導彈數量也存在很大疑問?


對航空母艦戰鬥群發起“飽和攻擊”,需要進攻方集結數量十分龐大的海空突擊兵力,並依賴強大的指揮協調能力,能夠擁有這樣能力的國家屈指可數,當時只有蘇聯能夠做到。即便能夠實現“飽和攻擊”,經過航空母艦戰鬥群艦載機的先期打擊,再經過“宙斯盾”軍艦的近程攔截,真正能夠突破戰鬥群的防禦,擊中目標的反艦導彈也寥寥無幾,不會很多。


戰略論


“飽和攻擊”是一個相對概念,簡單的說“飽和攻擊”是指在短時間內以超過對象最大防禦能力的高密度火力攻擊,源自蘇聯時期針對美國海上優勢做出的一種“極端性”的戰法,最典型的做法是用大量反艦導彈攻擊航母戰隊群,突破航母戰鬥群的防禦能力進而達到摧毀敵方航母的目的。不論是航母戰鬥群還是其他作戰艦艇,都會害怕“飽和攻擊”。反艦導彈“飽和攻擊”打擊航母戰鬥群效果圖

以美國的典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戰隊群為例,除了包括一艘核動力航母外,一般還配屬有2艘“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和4艘“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當然,水下還會有2艘攻擊型核潛艇。其中,“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除了負責起降艦載機外,自身也具有一定的自衛能力,配置3座8聯裝“海麻雀”中近程艦空導彈、2座20聯裝“還拉姆”近程防空導彈,3座“密集陣”近防炮;“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裝備122具垂直髮射管(6具發射管未裝彈),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則裝備96具垂直髮射管,均可以發射“標準”系列中遠程艦空導彈。因此,從防禦能力上來說,航母戰隊群擁有遠、中、近程三層防禦,百餘個火力通道(每艘艦艇擁有12個以上的火力通道),想要突破其防禦圈難度極大
當今全球海上最強戰鬥單位:美國核動力航母戰隊群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具有極強的防空能力

航母戰鬥群不僅防禦能力、戰鬥力強大,航母自身的抗打擊能力也十分強悍

如何有效打擊航母戰鬥群是各海軍強國重點研究的對象之一,隨著導彈技術的發展,對付航母戰鬥群的主要方式也逐漸發展為各種類型的反艦導彈,而且反艦導彈的性能和威力也在不斷提升。對航母戰隊群的“飽和攻擊”戰法研究最多、執行手段最豐富的是蘇聯/俄羅斯,其建造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等都是典型的“飽和攻擊”航母戰隊群的裝備。其中,“基洛夫”核動力巡洋艦裝備20具P-700“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發射管、“奧斯卡級”核潛艇則裝備24枚“花崗岩”反艦導彈,集中2-3艘“基洛夫級”巡洋艦或者“奧斯卡級”核潛艇,一個波次齊射可以發射60枚重型反艦導彈,考慮到航母戰鬥群火力通道的重疊以及攔截的成功率,突破其防禦群重創甚至擊沉“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可能性很大。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被稱為“航母殺手”的“奧斯卡級”核潛艇

強大如美國的大型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在面對大量反艦武器的飽和攻擊時,也會自顧不暇,返回來說對於任何一艘艦艇面對“飽和攻擊”時也會難以脫身。不過相對於不同的作戰對象。“飽和攻擊”所需要的條件也不盡相同,如果只是對付1艘“提康德羅加級及巡洋艦或者“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話,估計20枚的鷹擊-83也能夠搞定了!


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


威吶解析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飽和攻擊”。

"飽和攻擊"是在美蘇爭霸期間,由原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元帥提出來的,使用反艦導彈打擊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時制訂的一種戰術。即利用水面艦艇、潛艇和作戰飛機等攜載反艦導彈,採用大密度、連續攻擊的突防方式,同時在短時間內,從空中、水面和水下不同方向,不同層次向同一個目標發射超出其抗打擊能力的導彈,使敵航母編隊的海上防空系統的反導彈抗擊能力在短時間內處於無法應付的飽和狀態,以達到提高反艦導彈突防概率和摧毀目標的目的。

這種戰術是以數量換質量。因為當時蘇聯海軍航母戰鬥群的作戰能力與美軍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藉此種戰術來彌補自己航母對抗能力的不足。但這需要數量和火力密度上的絕對優勢,才能有效實施,如果數量和密度杯水車薪,是不會有效果的。所以說也是有一定實力的國家才能實施這樣的戰術。

其次瞭解一下航母戰鬥群的防禦能力。

以美軍航母戰鬥群為例。

當前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標準編制為:1艘現役航空母艦(尼米茲級)、2艘導彈巡洋艦(提康德羅加級)、4艘導彈驅逐艦(伯克級)、1艘護衛艦(佩裡級)、1至2艘攻擊型核潛艇(洛杉磯級)和1艘供應艦(多為薩克拉門託級快速戰鬥支援艦)。航母戰鬥群以航母為核心進行配置,其他艦艇都是為航母提供保護和保障的。當然最重要的是保護其安全,使其不被敵方攻擊。

要對敵方的導彈進行攔截,首先必須有預警系統。航母的預警系統有幾個層級:

第一層級:間諜衛星,偵察衛星對戰區的宏觀監控。

第二層級:艦載預警機。

第三層級:巡洋艦或者驅逐艦搭載的雷達系統。

要使用反艦導彈實施“飽和攻擊”,那麼首先就得突破對方的預警系統。通常一部雷達能有效掌握幾十批到幾百批目標,預警機通常能掌握幾百批目標,所以預警系統是有一個飽和度的。當超過了這個飽和度以後,對方就不能有效預警了。但一次發射數百枚導彈我覺得不太現實,經濟成本也太高。要知道現在一枚制導導彈的成本可不低。

其次是要突破對方的火力系統。美軍每艘宙斯盾艦上只有3到4部火控雷達,也就是說只能同時引導3-4發防空導彈,整個戰鬥群巡洋艦和驅逐艦加起來,也只能同時引導十幾發防空導彈。可見,單純依靠戰鬥群內的護航艦艇攔截來襲導彈,存在很大的侷限性。

美海軍的宙斯盾系統攔截分幾個層次,高中低有不同的導彈系統進行攔截。但攔截的效率都不是很高,這在海灣戰爭中得到了驗證。

最後的結論:“飽和攻擊”對航母戰鬥群的打擊,可能是有效的,但自己的代價也是高昂的。要取得好的效果,一次最少也得同時發射幾十枚到上百枚的導彈。所以沒有一定實力的國家無法對航母戰鬥群實施有效的“飽和攻擊”。


jewyang524


航母戰鬥群是否害怕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應該從兩方面來看。進攻和防禦是戰爭的基本形式,獲勝的概率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飽和攻擊”的概念,簡單地說就是在短時間內從對方航母編隊防空圈外發動大規模的導彈突襲,數量超過對方導彈防禦系統的應對能力,從而達到消滅對方航母的目的。

接下來,我們再瞭解一下反艦導彈,反艦導彈是指專門用來攻擊水面船隻的導彈,主要有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兩種。

反艦導彈能否對航母群進行飽和攻擊,關鍵是航母群對導彈威脅能否遠距離發現。彈道導彈飛得高,依靠艦隊自己的宙斯盾雷達和太空的天基預警系統可以提前發現。而巡航導彈發射飛的低,艦隊雷達受到地球曲率限制往往只有50公里左右的發現距離。這個發現距離對於亞音速導彈而言只需要3分鐘,3馬赫的超音速導彈則只需要30秒,防空導彈攔截幾率就很低。

但由於使用“飽和攻擊”戰術,需要足夠的火力投放平臺、充足的武器備彈基數,更為重要的是具備一套多武器系統之間的協作指揮機制和系統因此,無論該戰術的經濟性還是技術性,都是一般國家軍隊無法具備的, 現代戰爭中還沒有對航母戰鬥群進行飽和攻擊的實列。因此,飽和攻擊對航母群的威脅仍處於一個概念階段。(圖片來自網絡)





十指輸入



美國海軍的11艘超級航母在海軍實力和力量投射方面代表了巔峰,讓全世界羨慕,但是他們的崇拜地位和來自中俄的努力可能會在下一次戰爭中讓美國輸掉。

據專家稱,航空母艦已經成為美國實力的一個近乎神秘的象徵,失去一艘航空母艦將會給美國帶來破壞性的心理損傷。一位專家表示,美國總統現在可能甚至不想讓航母參戰,因為失去航母是一種真實的可能性,它將極大地影響公眾對戰鬥的支持。但是航母也阻止了戰爭,因為如果敵人向航母開火,他們知道美國將會全力以赴。



航空母艦的神話是,在危機時刻,美國總統問的第一個問題是:航空母艦在哪裡?

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約40米聳立在水線以上。超過305米的長度,100000噸的排水量,它們超越了船舶的概念,變成了漂浮的城市,或者流動的機場。

大約有80架飛機和7000名水兵、海軍陸戰隊和飛行員居住在這艘母艦上,它的核反應堆以驚人的速度讓它周遊世界海洋。建造一艘的成本約為50億美元。艦載機可能又要花費15億美元以上。



艦員的生命和航母對理解美國其國家實力的意義是無價的。

航母可能已經變得過於神話化,無法對抗。航母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海軍平臺,成為美國國家權力的神秘象徵。“他們是國家的象徵,國家的偉大,在某種程度上,他們被視為國家威望的資產”,一名美國人說。

如果美國在一年內建造完成一艘航母和艦載機,它將吃掉造艦預算總額的80 %。



但是隨著來自中俄的航母殺手導彈的擴散,也就是說,這些導彈是專門為將航母從距離航母甲板最遠的導彈遠處擊沉而設計的,目前還不清楚其對大型船隻發揮如何驚人的威力。

航母與一群護航戰艦一起航行,可以攻擊潛艇、導彈、飛機和陸地目標。



布萊恩·克拉克,海軍行動負責人的前特別助理,曾發表講話,他說在最好的情況下,一個航母戰鬥群可以擊落450枚來襲導彈。中國可能會在距其海岸約1000英里的一次攻擊中動用600枚導彈。

在如此數量的導彈和合理的戰術下,似乎很有可能擊沉神秘的航空母艦。

太大而不能失敗?

美國上次失去一艘航空母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防務專家亨德里克斯說:“總統們可能會猶豫是否在敵人威脅環境的密集區域使用航母。”。“軍方可能會根據他們被賦予的使命提出建議,”“但是總統可能不願意冒這個險。”

美國海軍總司令的工作要顧及公眾輿論。在海上失去一艘航空母艦會震驚一個自越南戰爭以來從未在一場戰鬥中見過如此大規模破壞的國家。

亨德里克斯說:“由於擔心失去國家威望甚至政治權力,美國總統甚至可能不想使用航母。”。"因為失去一艘航空母艦將對全國對話產生重大影響. "



亨德里克斯說:“我們需要從一個國家開始進行對話,讓美國人民為戰爭做好準備。”。“不幸的是,衝突的巨大潛力即將到來,但是這個國家還沒有準備好對其海軍,特別是航空母艦造成嚴重的戰鬥損失。我們需要將這些資產轉移回武器領域,而不是被視為神秘的獨角獸。”

但是海軍諮詢公司渡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創始董事總經理布萊恩·麥格拉思說,美國的敵人在瞄準航母之前會三思而後行,戰時的美國海軍和人民能夠而且已經承擔起過去通過沉沒航母作戰的任務。



麥格拉斯說:“在沒有部署核武器的情況下,追求航空母艦的決定是一個大國最不願意做出的決定。”。“另一個人知道,如果那是他們的目標,上帝的憤怒會降臨到他們身上。”

目前,專家界對航空母艦未來的用途仍存在分歧,但美國海軍繼續建造這些航母,並在航母上投放數千億美元,這無疑是信心的體現。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當然害怕了,世界上但凡是軍事單位,都害怕飽和攻擊,飽和攻擊是超過敵人承受能力的攻擊,是一種一擊必殺式的打擊方式,是由蘇聯海軍導彈齊射理論延伸而來的一個概念,飽和攻擊之下,航母戰鬥群只有死路一條。


但是飽和攻擊能否達成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其實這才是軍迷關於美國和蘇聯軍事對抗中勝負預測的一個關鍵因素,但是不論是什麼預測,只要過程是“蘇聯達成了飽和攻擊”,那麼結果必然是美國航母沉沒,因為很簡單:防空火力通道被撐爆了。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就算是美國能夠實現100%的攔截,也會有導彈漏網擊中軍艦。


比如說吧,一艘美國海軍驅逐艦的防空火力通道有12個,防空導彈發射速度是每秒一發,那麼一個航母戰鬥群,6艘美國海軍伯克級驅逐艦,每秒可以發射6枚防空導彈,一次攔截可以發射72枚防空導彈,經過這樣一個簡單的計算,我們就知道,打擊這樣的一個航母戰鬥群,如果能夠接近到反艦導彈的發射距離,那麼如果發射80枚反艦導彈,就會有8枚導彈必然實現突破,因為美軍的防空導彈打完也就攔截著72枚,就算100%命中率也只能這樣。


實際中,對反艦導彈的攔截是使用兩枚防空導彈攔截一枚反艦導彈,以保證攔截率,這也是導彈是否具備反艦導彈攔截能力的一個指標,就是是否具備對一個目標發射兩枚導彈進行火控的能力。因此,如果是72枚防空導彈,也只能攔截36枚導彈,這就是說,蘇聯海軍只要找機會發射50枚導彈就能實現飽和攻擊。


就算是大規模的海上交戰,美國如果一次出動了12艘驅逐艦,那麼也只是144個單波次防空火力通道,只要有200枚反艦導彈同時攻擊,就能撐爆其防空系統。難度其實只有一個:如何靠近併發射200枚導彈。對於蘇聯海軍而言,這是要消耗掉一整個大艦隊的事情,而且還需要使用大量的巡航導彈核潛艇,比如可以搭載24枚花崗岩導彈的奧斯卡級核潛艇,只有使用載機巡洋艦大傘防空,保護光榮級和核潛艇突破到前線,才能實現飽和攻擊。


所以飽和攻擊靠不靠的住,看的是能不能達成飽和攻擊,飽和攻擊的理論本身而言還是很靠譜的。


海事先鋒


這要看用什麼攻擊了,單純的反艦導彈效果並不明顯,如果使用彈道導彈或其他大噸位導彈,效果顯著但成本太高。如果不計後果採用核技術,那就沒什麼飽和不飽和的事了。總體來說八萬到十萬噸級別航母在有艦載機攔截和護衛艦以及反導導彈和雷達掩護情況下想用常規飽和攻擊擊沉不太現實,首先專職防控的護衛艦足夠攔截相當數量的反艦導彈,彈道導彈雖無法攔截但是護衛艦分散開足夠提供非常廣闊距離的監視,為艦載機升空攔截和反彈道導彈的裝備提供足夠精確的位置和計算時間,其次美國自己曾做過測試,以演示中毫無反擊能力的航母遭到戰鬥機群理論持續飽和攻擊20天后該八萬噸級航母才宣告沉沒,試問轟沉一座小島需要多久?代表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二戰時期的航母防禦性和噸位根本不可能和現代航母相比,大噸位代表的不僅是更多艦載機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國土,所謂飽和攻擊能達到的效果最多也就是讓該航母此次航行完全喪失戰鬥力,當然反艦彈道導彈應該是有可能直接擊沉航母的,但是受限於導彈數量幾率不會太大。


清風扶樣柳


理論上害怕,實際上基本做不到飽和攻擊。原因如下,就目前發生的國家戰爭或局部戰爭,都是非對稱戰爭,有航母戰鬥群的都屬於大國,軍事實力不容小覷。舉個例子,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可同時防範一波反艦導彈攻擊達數百枚之多,而且航母戰鬥群基本遊弋於對手導彈射程之外,即使在射程之內,試問世界上有幾個國家能一次性發射幾百枚反艦導彈。況且美國在對手發射這麼多導彈之前基本上已經佔領了制空權,消滅了對手的防空雷達等關鍵設施,對手能出手造成一定危險的估計也就幾枚導彈,在航母戰鬥群面前不值一提。那麼為什麼還要研究飽和攻擊理論,那一般基於軍事實力相差不是很大的兩個對手,較弱的對手以數量或局部優勢造成對對手的重大傷害達到戰爭的平衡。航母戰鬥群經濟與軍事價值都極高,如果反艦導彈飽和攻擊能對航母群造成毀滅性打擊,那強的一方必然會有所顧慮,相對弱的一方也能保全自己。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少校的航母


當然,“飽和攻擊”的“飽和”是個動態概念,是隨著航母編隊防空能力的變化而變化的。在“宙斯盾”系統和MK41垂直髮射裝置出現之前,“飽和攻擊”所需的反艦導彈數量並不多,20到30枚就夠了。因為早期美國海軍巡洋艦和防空驅逐艦能夠搜索處理的空中目標數量並不多,雙臂和單臂迴轉式發射架能夠攔截的空中目標也很少,再裝填需要較長時間,防空火力密度不高。

但是在“宙斯盾”系統出現之後,巡洋艦和防空驅逐艦都能同時處理數百個空中目標,MK41垂髮系統也解決了防空導彈的發射速率問題,可以做到每秒1發。SPG-60照射雷達採用分時照射技術,1部能夠同時滿足防空導彈攔截4個空中目標的照射服務。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有4部SPG-60,伯克級有3部。那麼一個航母編隊如果配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4艘伯克級驅逐艦,理論上就可同時攔截80枚反艦導彈。而且最新的“標準”6導彈還具備“協同交戰”能力,可進行多次攔截。再加上外層防空的艦載戰鬥機,內層各護航艦以及航母裝備的近程防空導彈、近防炮、電子戰系統等,使得發動一次“飽和攻擊”所需的反艦導彈數量急速增加到100多枚。而在實戰中,美國海軍航母編隊也不是以單航母編隊出戰,通常是雙航母或三航母編隊,那麼所需的反艦導彈數量還要成倍增加。

而要發動如此規模的“飽和攻擊”,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對於預警系統,攻擊機群、潛艇和水面艦艇的組織指揮,中繼引導等提出了極高要求。例如不同平臺要在不同地區發射反艦導彈,而且發射的反艦導彈還要在近乎同一時間到達航母編隊,否則就形不成“飽和”態勢,而是變成了“添油”戰術。

當然,這是指針對美國海軍航母編隊的“飽和攻擊”而言難度很大,目前世界上能夠具備如此“飽和攻擊”能力的國家幾乎沒有,所以俄羅斯和我國除了繼續提升同時發射和引導大量反艦導彈能力之外,還在發展高超音速反艦武器來提高反航母能力。因為美國航母編隊現在的防空系統主要是針對高亞音速和普通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對於遠程、高超音速武器的攔截能力就急劇下降了。用高超音速武器攻擊,也就不用“飽和攻擊”戰術,至少在未來可見時間內是這樣。

我國航母編隊在055驅逐艦、052C/D驅逐艦加入之後,再加上054A護衛艦,抗“飽和攻擊”能力也非常強。

而對於美國和我國海軍之外的航母編隊,能夠進行“飽和攻擊”的國家就比較多了。因為這些擁有航母的國家,要麼沒有類似裝有“宙斯盾”系統的艦艇,要麼數量很少,也缺乏強大的指管通情能力,要想抗擊幾十枚反艦導彈是非常吃力的。(S)


聯合防務


任何目標都怕飽和攻擊。

但是飽和攻擊都是相對而言的。在沒有宙斯盾的時候,100枚導彈也許就是飽和攻擊。但是現在有了宙斯盾,100枚導彈就不是飽和攻擊了。現在也許1000枚導彈才夠得上飽和攻擊。

這個世界上有能力同時發射1000枚反艦導彈的國家沒有幾個。美國算一個,俄羅斯水面水下空中合起來也可以做到。

這1000枚導彈都要超過航母艦載機幾百公里的防禦半徑,這樣的國家現在還沒有。美國自己也做不到。

所以航母怕飽和攻擊,但是目前沒有人能做得到飽和攻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