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三月三

最美不过三月三

最美不过三月三

二月二,龙抬头,

三月三,生轩辕。

相传三月初三,

是轩辕黄帝诞生的日子,

经过不同朝代的演变,

最终成为了祓除畔浴水边饮宴

郊外游春的节日。

又称:上巳节、情人节、女儿节

......

最美不过三月三

古老的法定节日

上巳,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这一天,万物萌生,春水激荡,先民选定其为生命之神的复活节。

于是上巳节便成了祓禊的日子,“禊”为“洁”之意,“祓禊”即洗濯去垢,以消除灾病。人们会在这天奔向河边祭祀,用香熏草药沐浴,期盼活力的春水带走一切的不详。

最美不过三月三

在先秦时代,祓除衅浴的风俗已相当盛行;而到了周朝之时,在规定的时间里行“祓除衅浴”之礼已成为一种制度,并有专人专职掌管此事。《周礼春官》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最美不过三月三

中国情人节

这是一个少男少女谈情说爱的节日,自春秋时代就开始流行。

古书中曾这样记载这一天:“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农历的三月初三,正是草长莺飞、柳绿花繁之时。此时的河边热闹如集市,年轻男女结伴游乐、踏青赏春,互赠定情信物。纯粹而美好的自由爱恋,随意流淌。

最美不过三月三

女儿节

上巳节,又称女儿节。这一天,宜举行少女的成人礼。

那些未出阁的妙龄少女,正端坐闺阁细心打扮。然后由母亲领着互相串门,此时头上还得戴上石榴花辟邪求福。

最美不过三月三

不仅如此,姑娘们还会参加“上巳春嬉”,在临水岸边,踏歌起舞,嬉笑闹春。唐朝诗人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在最美好的时节,人们正用最美的姿态,享尽春天最后的欢愉。

最美不过三月三

曲水流觞

魏晋以后,上巳节逐渐演化为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节日,并衍生出一件浪漫的雅事——曲水流觞。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

最美不过三月三

永和九年,三月初上巳日,王羲之偕亲朋挚友于兰亭修禊后,于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随波徐徐而下,飘过蜿蜒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便即兴赋诗或饮酒。

据史载,在这次“曲水流觞”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乘兴而书,挥毫作序,这便是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最美不过三月三

少数民族的三月三

壮族: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侗族: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最美不过三月三

瑶族:“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黎族:“孚念孚”,节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土族: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诗词里的三月三

最美不过三月三

《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

晋 张华

暮春元日,阳气清明,

祁祁甘雨,膏泽流盈。

习习祥风,启滞异生,

禽鸟翔逸,卉木滋荣。

最美不过三月三

《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唐 白居易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

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日多。

花低羞艳枝,莺散让清歌。

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

最美不过三月三最美不过三月三

三月三,上巳欢。

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在诗词里,在音乐里,

在心的火焰里,

我们一样深深地安居。

它提醒着我们,

有一颗向往美好的心,

春光年年岁岁都在身边。

/ 图文素材来源网络

回顾阅读

最美不过三月三

又是一年春花烂漫之季,路边的花你都认识吗?

最美不过三月三

黄海操刀电影节海报,专治花里胡哨

最美不过三月三

一口春天一口鲜

最美不过三月三最美不过三月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