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間點血糖的臨床意義

血糖高低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及治療效果的可靠指標。有些病人把血糖監測簡單地理解為定期查空腹血糖,這是非常片面的。理想的血糖監測應當是全天候實時監測,但在動態血糖儀(CGMS)臨床尚未普及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通過選擇一天中具有特殊意義的若干時點進行血糖檢測,來反映患者一天當中血糖變化的全貌。

不同時間點血糖的臨床意義

血糖監測在時間安排上並不是隨意的,這裡面很有講究。那麼,臨床上通常選擇哪些時間點檢測血糖?這些時點的血糖又分別代表什麼意義呢?

1、空腹血糖

嚴格地講,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飲水除外)8~12小時之後於次日早餐前所測的血糖(通常不超過早晨8點),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檢測空腹血糖的意義:主要是為了瞭解基礎狀態(即非進餐狀態)下的清晨血糖水平,用以評估頭天晚上降糖藥用量是否合適?此外,空腹血糖還可以間接反映患者基礎胰島素的分泌水平。另外,空腹血糖也可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之一。

空腹血糖升高有三種常見情況:

①藥量不足:特點是睡前血糖高於空腹或與空腹血糖相差無幾。原因是晚間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用量不足或進食過多;

②黎明現象:與凌晨生長激素分泌增加有關,後者可加重肝臟和肌肉的胰島素抵抗,導致清晨高血糖。“黎明現象”的特點是:患者凌晨4點到8點之間血糖突然明顯升高,而之前未曾發生低血糖;

③蘇木傑反應:是由於夜間發生低血糖以後引起空腹血糖反跳性升高,特點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於3.9mmol/L,而空腹血糖較高。

注意:測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採血前不用降糖藥、不吃早餐、不運動。如果空腹抽血的時間太晚,所測的血糖值很難反映患者的真實情況,其結果可能偏高或偏低。偏高者主要見於“黎明現象”比較明顯的糖尿病人;偏低者一般認為與空腹時間過久、肝糖元儲備不足有關。

2、餐後2小時血糖

“餐後2小時血糖”是指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2小時後準時採血所測得的血糖值。如果是正在治療的糖尿病人,查餐後2小時血糖時要跟平時一樣進餐、用藥。

“餐後2小時血糖”的意義:

①可以反映患者進食及降糖藥用量是否合適;

②可以反映患者胰島細胞的儲備功能(即進食後食物刺激胰島細胞追加分泌胰島素的能力);

③有助於2型糖尿病的早期診斷,這是因為許多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正常,而首先表現為餐後血糖升高;

④餐後高血糖還是導致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重要因素。

3、餐前血糖

一般是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注:早餐前血糖一般稱為空腹血糖),反映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的持續性。餐前血糖可指導患者調整將要攝入的食物量和餐前注射胰島素(或口服藥)的量。有低血糖風險者應測定餐前血糖。

4、睡前血糖

睡前血糖反映的是胰島細胞對晚餐後高血糖的控制能力。監測睡前血糖主要是為了指導病人合理掌握睡前藥量(主要指胰島素)以及是否需要加餐,以避免夜間發生低血糖。

5、凌晨3點的血糖

監測凌晨3點血糖有助於鑑別空腹高血糖的原因,究竟是“黎明現象”?還是“蘇木傑反應”?因為這兩種情況的臨床處理截然不同。

對糖尿病人來說,凌晨3點的血糖不應<3.9mmol/L(70mg/dL),若低於該值,表示夜間出現過低血糖,並可導致早晨空腹血糖反跳性升高(即“蘇木傑反應”)。

6、隨機血糖

隨機血糖是指一天中任何時候測得的血糖。它可以幫助瞭解各種應激情況(如進食量多少、飲酒、勞累、生病、手術、情緒變化、月經期等等)對血糖的影響,能夠更好地反映血糖的波動性。在懷疑有低血糖或明顯高血糖時要及時檢測。正常人隨機血糖不超過11.1mmol/L。

瞭解了上述各段血糖的意義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血糖情況,有目的地安排血糖監測的時間:

(1)為了解患者胰島的基礎功能以及頭天晚上降糖藥用量是否合適,應監測空腹血糖。

(2)為了解糖負荷後胰島的儲備功能以及餐前藥物用量和飲食量是否合適,應監測餐後2小時血糖及下餐前血糖,此外,檢測餐前血糖還可指導病人是否需要在兩餐中間加餐。

(3)為了解睡前血糖控制情況和夜間是否需要加餐或調整藥量,應監測睡前血糖。

(4)為了解早晨空腹高血糖的確切原因應監測凌晨3點的血糖,血糖大於3.9 mmol/L,說明空腹血糖高是“黎明現象”所致;血糖低於3.9 mmol/L,說明空腹血糖高是“蘇木傑效應”所致。

不同時間點血糖的臨床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