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襄阳城

金庸在其经典著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 260 多次提到襄阳,用大量笔墨描写了襄阳城、襄阳保卫战。

在《神雕侠侣》中,金先生把郭靖、黄蓉夫妇守卫襄阳城(即襄阳之战)写得荡气回肠、精彩纷呈,让世人记住了襄阳这座城!

金庸笔下的襄阳城

如金庸表哥徐志摩苦恋的女子林徽因所说:“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

襄阳这座城,没有金庸,就没有现在的知名度。很多人初始襄阳,就源于金庸。在金庸的笔下,郭靖、黄蓉夫妇坚守襄阳城的故事,广为流传,使我的家乡襄阳声名远扬。

金庸笔下的襄阳城

金庸为襄阳带来了知名度的同时,也赋予了这座古城豪迈的武侠之气。

对位于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襄阳,金庸、冯骥才等专家学者给予了极高评价。“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

金庸笔下的襄阳城

现实中的这座城

号称“铁打的襄阳”,已有2800多年建城史。

自古以来就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之说。这种说发怎么来的呢?首先要从襄阳城所处的地理条件来分析。襄阳城西南有山峰十余座之多—万山、虎头山、真武山、凤凰山等岘山诸峰,组成了襄阳城的外围天然屏障,而城的北、东面则是滔滔的汉水环绕。在步行、骑马、木舟横渡的时代,这些天然的地理条件形成的屏障是难易逾越的。

金庸笔下的襄阳城

由于襄阳城处于我国南北、东西交通要道上,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经大小战争百余次之多。随着战争的交替,不论是攻城者、守城者,都在战争中摸索着突破和固守城池的秘诀。城墙也由矮变高大,由土城墙变为砖城墙;城门也由单一直进直出式改成屯兵式城门。为了加强城防,护城河也随着朝代的更替,不断的加宽、加深。到宋元时,襄阳护城河已形成比1949年还要宽阔的规模。

金庸笔下的襄阳城

护城河的平均宽度已达到180米,最宽处达到250米以上(城东南),最窄处也在130米。在这之前修铁路和环城路及城市建设中填占了一部分护城河。

除了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之外,在东、西、南三面,城门之外还筑有子城。子城四面环水、并与护城河水连成一体。子城与主城之间有可启可放的吊桥连接,而子城外的吊桥,是进出子城和襄阳城的咽喉。在子城内或外还筑有高土台,顶面积约10平方米,称作“敌台”。

金庸笔下的襄阳城

敌台是用来观察敌人情报信息的。除此之外,在夫人城以西300米左右的汉江与护城河间,增筑土围城一座,又称寨城,与夫人城形成椅角之势,大大加强了城西北角的防御能力。

晋朝时,朱序之母为加强城西北角的防御,而增筑一屯兵城,后称之为夫人城。明洪武十五年,又在城东北角加筑一部分城墙(即今之新城湾),使城东北与襄阳城紧连,从而使东北角的防御能力得到加强。

金庸笔下的襄阳城

襄阳城一则有形势险固的天然屏障,二则有布局严密,结构紧揍的城池,再加上防备森严的守备设施,自古以来就有易守难攻的“铁打的襄阳”的美誉之称,真可谓名副其实。

金庸笔下的襄阳城

由于襄阳城结构严密,在战争中严以固守,守城时间以年计数。如公元376年,前秦符坚派符丕率大军进功襄阳,东晋梁州刺史朱序坚守襄阳城3年之久。公元1267年,蒙古军进攻襄阳,襄阳军民坚守襄阳城达6年之久。这些战例足可以说明襄阳城之易守难攻之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