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偉績!緬懷航天先輩


1964年10月16日15時,

黃褐色的蘑菇雲

在西北戈壁騰空而起,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舉世為之震驚。

驚世兩彈,沖霄一星。

沒有兩彈一星,

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銘記偉績!緬懷航天先輩

于敏

“我們國家沒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獨立。面對這樣龐大的題目,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他用馳騁沙場的信念,在西北高原試驗場嚴寒的高原上,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

他曾在這片試驗場休克昏倒,也曾在這黃沙大漠中,大聲吟誦“不破樓蘭終不還”。

一句囑託,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盪滌了人心。

銘記偉績!緬懷航天先輩

朱光亞

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7年3個月,蘇聯用了6年3個月,中國只用了2年8個月。

他說:“我這一輩子主要做的就這一件事——搞中國的核武器。”可這件事情不尋常——那是驚天動地的一件事,改變世界的一件事!那是讓中國人揚眉吐氣、挺直脊樑的一件事!

1949年年底,他牽頭組織起草了《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決然迴歸祖國。

1959年6月,時年35歲的朱光亞和一批科技骨幹,組成了中國核武器研發的“黃金陣容”,在茫茫戈壁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

1964年10月16日15時整,大西北戈壁灘一道強光閃過,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我國一共進行了40多次核試驗,朱光亞曾經30多次親臨現場,在“兩彈一星”元勳中,他是最晚被解密的。 如今“朱光亞星”,永耀蒼穹。

銘記偉績!緬懷航天先輩

任新民

任新民被尊稱為中國航天“總總師”,領銜如此龐大而複雜的工程,他說,“光環是屬於大家的,而失敗的原因一定是‘總總師’沒有做好工作。”

對於堪稱輝煌的事業成就,他看得很淡,說自己“一輩子就幹一件事,研製了幾枚火箭,放了幾顆衛星而已。

銘記偉績!緬懷航天先輩

陳芳允

有人說,要記住陳芳允,只需記住兩個特點就行:一是自己給自己理髮,二是自己縫補衣服。

生活至簡,祖國至上,他以詩言志:“人生路必曲,仍需立我志,竭誠為國興,努力不為私。”

銘記偉績!緬懷航天先輩

陳能寬

受命參與原子彈研製中最為關鍵的“爆轟物理試驗”時,他從未接觸過炸藥,甚至連雷管都不知為何物。然而,他卻不辱使命,攻克了世界級技術難題。

晚年長期臥病在床的他每當聽到喜愛的詩詞“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依舊還會握緊右拳錘擊自己的胸口,輕聲地說:“我們,我們!”

銘記偉績!緬懷航天先輩

錢學森

美國人說他抵得上5個師,寧可槍斃也不讓回國。軟禁5年,他用香菸紙發出求助信,直到周恩來總理過問才得以脫身。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他說,“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銘記偉績!緬懷航天先輩

屠守鍔

青年屠守鍔曾在上海親眼目睹日本侵略者的轟炸機肆虐,大上海血肉橫飛、滿目瘡痍。

他立下志願:一定要親手造出我們自己的飛機,趕走侵略者,為死難的同胞報仇。

中國第一枚遠程導彈準確命中萬里之外目標之後,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雙手捂著眼睛哭了,繼而又孩子般地笑了……

銘記偉績!緬懷航天先輩

程開甲

我永遠忘不了過去中國被人看不起、受人欺侮的滋味。有了原子彈,中國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樑。我們為核武器事業而獻身,為的是讓我們的祖國能硬梆梆地站在世界人民面前。我們做到了……

20多年中,作為我國核試驗技術的總負責人,他成功地參與主持決策了包括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兩彈結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豎井試驗等在內的多種試驗方式的30多次核試驗。

他和他們那一代老科學家們為中國撐起的“核盾牌”,仍將庇護著巍巍中華,見證著中華民族邁向復興的光輝未來。

銘記偉績!緬懷航天先輩

錢三強

父親是近代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他與妻子何澤慧一同被西方稱為“中國的居里夫婦”,他是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總設計師,

人稱他領導的研究所“滿門忠烈”。“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就是出自他之口。

銘記偉績!緬懷航天先輩

郭永懷

1957年6月7日,郭永懷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說“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

1967年,我國首顆氫彈爆炸成功。當蘑菇雲升起,全體工作人員一片沸騰,但郭永懷卻暈在試驗現場。

在23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裡,他橫跨核彈、導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遭遇飛機失事的那一刻,他用生命護住公文包,裡面的一份熱核導彈試驗數據文件完好無損。

銘記偉績!緬懷航天先輩

林俊德

努力攻關,他把大忠大勇寫在科研高地。腳踏實地,他把求真求實作為人生準則。生命倒計時,他把病房當作決戰疆場。

作為我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林俊德從羅布泊的荒原戈壁轉戰到醫院病房這個特殊戰場,他與死神爭分奪秒,拼盡全身氣力整理電腦里科研資料,完成了一名國防科技戰士最後的衝鋒。

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

銘記偉績!緬懷航天先輩

狂風,沙暴,飢寒;

休克,便血,失眠……

那個年代,那樣艱辛,

那樣奉獻,那樣悲壯。

這就是中華兒女。

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的征途中

創造的“兩彈一星”奇蹟。

今天,

向航天先輩致敬!

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