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与夫同殉国前托孤老仆:埋藏百两黄金尽取走,幼主即随你姓

见字|与夫同殉国前托孤老仆:埋藏百两黄金尽取走,幼主即随你姓

侯峒曾(1591-1645),字豫瞻,明苏州嘉定紫堤村(今属上海闵行区华漕镇)人。系明末学者,雅好诗文。曾任浙江参政。

对家仆的嘱托与对守明的托付

追溯侯峒曾的一家,从曾祖父到父亲,他们一家三代都是一个讲求忠孝的世家。因此在他及他的儿女成长环境里,气节与尚义都是侯家一脉传承的根基。

而侯峒曾夫人李氏,也为“嘉定四先生”之一李流芳的堂侄孙女,其祖父李先芳为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刑部给事中,父绳之以孝名,也可谓是书香门第。这么说来,两人都是出生于文人风骨之家。

本应幸福相伴,但只可惜恰逢朝代鼎革,无疑充满着残酷与悲怆。动荡时代的别离,来得更突然、更残忍、更决绝。而这些不舍,往往横亘生与死的距离,一别就永远无法回头。

清军入关后挥师南下抵达嘉定,侯峒曾率领10万嘉定军民奋起抗击直至城破。引发了清军前后三次大规模屠城,

侯峒曾和两个成年的儿子壮烈殉国。

见字|与夫同殉国前托孤老仆:埋藏百两黄金尽取走,幼主即随你姓

对于士大夫来说,在这样的关口,要么求荣变节,要么退隐守节,要么舍身殉节。而明末学者侯峒曾,却毫不犹豫选择了第三种,不畏艰难,浴血奋战,坚守孤城。

在城外乡下避难的侯峒曾夫人李氏,听到自己丈夫殉国的消息悲愤不已,毅然决定自尽殉夫。临终前,她给跟随家里多年的家臣侍女写了封遣散信,又给同样准备以死殉主的老仆人柳恩写了一封密信,把侯家最后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儿子托付给了他。

见字|与夫同殉国前托孤老仆:埋藏百两黄金尽取走,幼主即随你姓

在这两封不过百字的书信里,是侯峒曾夫人李氏屡次面对死亡后作出的抉择。在殉节之前,她对于这个世界,唯一舍不下心的是家仆与小主人守明。

决意已做,便给家中婢仆写下两封遗书。一封是交代家中婢仆们各自设法逃命避难的嘱咐信,另一封则是单独写给忠仆柳恩的托孤信。后者只为着易拜托“义仆”柳恩,定要抚养自己当时仍在襁褓中的独苗守明长大成人。

从“为国殉难”到“为夫殉节”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之时,侯峒曾就叹道“臣若在都,当以颈血殉梓宫,今无死所矣。”第二年,清兵下苏州,攻嘉定,峒曾率吏民死守,尽散家财,与众同甘苦。城破,叹曰:“嘉定亡,余何忍独存”。

江南一带,数扬州、江阴、嘉定等地抵抗最烈。于是,史书上便有了关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记载。侯峒曾父子就是“嘉定三屠”中的杰出英雄。

作为著名的抗清将领,侯峒曾秉烛苦读,文笔一流。在英勇抗敌之前,

他就始终保持着耿直坦荡的性格,不随波逐流,不违背自我。

我们无从回溯到最清晰的历史,但在侯峒曾礼仪传家的大户家庭里,在与夫人李氏扶持走过的人生里,侯峒曾夫人无疑也有着与他一致的抱负与信念——同赴国难。

见字|与夫同殉国前托孤老仆:埋藏百两黄金尽取走,幼主即随你姓

于是在这两封短短的书信里,我们所见的夫人李氏,并没有把赴死渲染得浓墨重彩。似乎在她的观念里,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她带着对丈夫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选择了结自我,又带着对家仆的责任、对守明的责任写下这两封沉重的托付之书。

见字|与夫同殉国前托孤老仆:埋藏百两黄金尽取走,幼主即随你姓

正所谓“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面对死亡,夫人李氏一系列如此周详的考虑,反而特别具有力量。

于主仆情谊,她道,你们吃的是我家的粮食,不是国家的,对朝廷你们没有名分的约束,你们接着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我为夫殉节,是我自己的事情,与你们无关。作为一家之主,她的姿态是,

赴死交给我,这些不需你们替我抗。

见字|与夫同殉国前托孤老仆:埋藏百两黄金尽取走,幼主即随你姓

于忠仆情谊,她说,殉节容易,抚养孤儿却难,你能勉为其难,答应我照顾好小主人守明吗?小主人以后随你姓,别争功名,只要当一个农民,那就是你重重报答了我们。

短短几行嘱托,饱含感谢、妥帖、坦然与情义。

见字|与夫同殉国前托孤老仆:埋藏百两黄金尽取走,幼主即随你姓

丈夫与儿子的惨死,我们难以想象给她带来怎样沉痛的打击。在女性史料记入匮乏的时代,在她只以“李氏”为名的时代,我们亦无从得知,她如何应对亲人接连的噩耗。

见字|与夫同殉国前托孤老仆:埋藏百两黄金尽取走,幼主即随你姓

这封对家仆的嘱咐与对守明的托付之信,就像一条我们可以抓住的线索,透过她那从容、绝望又坚定的字里行间,重新拾起她那时的形象和心境。

而透过她,透过侯峒曾,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个家族在面对时代考题时所给出的伟大答案。

附:信件原文

我就只有把守明托付于你了

侯峒曾夫人李氏写给老仆柳恩等人

1646年

【译文版/现场版】

各位:你们的主人是明朝的臣子。他为国殉难,是分内之事。我,是你们主人元配的夫人,我为夫殉节,也是分内之事。你们虽然在我家有主仆的情义,但对朝廷你们却没有名分的约束,所以你们没必要也去死。刚刚收到了谍报的密告,徐州总兵李成栋恐怕是要叛变了。如果真的这样,那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你们还恋恋不舍地想做什么呢?进士黄淳耀,和你们的主人同赴国难。他们家的女佣仆役早已遣散,还没听说有谁受到伤害。敌人还挺看中你们主人及黄进士的人品,想用点恩惠招募他们,这真是太荒唐了。唉,没有时间了,你们白白去死没有任何好处,都快点离开吧。各自去找到新的主人好好干,别再想念我这个老东家了。

下面的这封信,是专门给老仆人柳恩写的。

柳恩:从你祖父、你父亲到你,在我家已经三代了。其他的人都有离开的意思,偏偏你要跟人说,主人殉国,我也要殉主。我听到后流下了眼泪。你不愧是个忠诚的仆人呀。但是古人说,殉节容易,抚养孤儿却很难。我今天想让你勉为其难,你能答应我吗?小主人守明,还没有离开襁褓,我想着把他托付给谁,也好延续侯家的一脉香火。以前是因为一直没有得到嘱托,也就没想这事儿。当年,赵氏孤儿因为程婴、公孙杵臼而得救。现在,你真的就是我家的程婴、公孙杵臼呀。我把守明托付给你。东厢房右侧的墙角底下,埋藏着黄金五百两。你等着形势平稳了,回来把它们取走,作为小主人饮食教诲之用。小主人以后就姓你的姓,将来也别让他去争得什么功名,就当一个农民,那就是你重重地报答了我们家了。

主母李氏泣谕

【原文版】

明候峒曾夫人李氏殉难前谕遣婢仆书

尔主,明臣也。殉国难,分也。余,尔主元配也。殉夫难,亦分也。尔等于余家虽有主仆之义,而于朝廷则无名分之系,固不必死也。顷据谍者密告,李军(即李成栋)恐有变。若是,则生机尽绝。尔等尚恋恋何为哉?进士黄淳耀,与尔主义同生死。其妇仆役,已早遣散,未闻有一人遇害者。盖敌颇重尔主及黄进士人品,欲市恩招之,岂非大谬。呜呼!事急矣,徒死何益?尔等速行,其各善事新主,毋以余家为念。

又托幼孙泣谕老仆柳恩书

呜呼!柳恩,而祖而父暨尔,在余家三代矣。他奴皆有去志,尔独语人曰:“主人殉国,我亦殉主。”予闻之泣下,盖不愧义仆也。然古人云:“死节易,抚孤难。”今予欲尔勉为其难,尔其许予乎?幼主守明,未离襁褓,思欲付托于人,藉延侯氏一脉。曩因未得所托,故计不及此。今尔实予家之程杵也,将守明托尔。东厢右隅,埋藏窖金五百两。侯事平后,尔可回取,为幼主饮食教诲之用。幼主即姓尔姓,将来勿令其取功名,为一耕佣,是即尔之重报予家也。主母李氏泣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