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線城市武漢都市圈:武漢與小夥伴們,必須堅持雙向互動

新一線城市武漢都市圈:武漢與小夥伴們,必須堅持雙向互動

海潮青年:火熱的都市圈概念,站在不同的視角,會有不同的觀點,但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解讀的都市圈,都是一家之言,海潮青年的觀點也是如此,我們對都市圈的認識也不深,僅供參考,大家不必過度反應,在眾多的觀點中,大家自己的思考才是獨屬於自己的寶貝。海潮青年新一線都市圈系列,“新一線城市”是指除了北上廣深之外,經濟總量萬億以上的城市,望悉知。

海潮青年新一線都市圈系列已經完成了南京、杭州和寧波都市圈,和包括了蘇州、無錫的蘇錫常都市圈,這樣一來長三角地區的新一線城市都市圈覆盤就完成了,開始進入中西部地區和北方的新一線城市。在中西部新一線城市,由於普遍存在中心城市一城獨大、強中心周圍的城市沒有梯隊,其都市圈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的都市圈有所不同,中西部在強省會下沒有形成相互重疊、都市連綿都市圈,所以討論長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的規則在這裡就不適用了。

新一線城市都市圈系列的開篇,海潮青年就表達了對都市圈的認識,即都市圈由1個域內中心城市為核心,由周圍若干個地市為組員,實現高效便捷的一日內通勤圈、生活圈、購物圈和日常活動圈,實現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和產業鏈一體化的生產、生活城市組合。

此外,還特別強調了城市圈的組員和覆蓋面積, 即組員10座地級市以內、面積8萬平方公里以內,當然這裡是對長三角地區相互重疊、都市連綿的都市圈而言的,在中西部地區,範圍應該比這個小,組員8座地級市以內最佳,面積6萬平方公里左右為宜,超過這個範圍就會出現小馬拉大車窘境了,非但拉不動車,還會累死馬,得不償失。

新一線城市武漢都市圈:武漢與小夥伴們,必須堅持雙向互動

在中西部地區,最早嘗試都市圈的是武漢和長沙,即武漢城市圈(也稱武漢“1+8”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雖然沒有稱為“都市圈”,卻是準都市圈概念。長株潭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推動一體化,武漢城市圈於2002年出現於官方報告中,2007年底,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接下來,先看武漢都市圈,再看長沙都市圈。

武漢都市圈

武漢都市圈正式名稱是武漢城市圈,也稱武漢“1+8”城市圈。2002年湖北省委俞書記在湖北省第八次黨代會上指出要形成武漢經濟圈,更好發揮對湖北的輻射帶動作用,標誌著武漢都市圈開始啟動;2007年底,武漢城市圈與長株潭城市圈一起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4年,國家發改委批覆了《武漢城市圈區域發展規劃(2013-2020年)》;時隔一年,國務院又批覆《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武漢被委以重任,要求武漢發揮科教和產業優勢,深入推進武漢城市圈一體化建設,武漢城市圈被定位為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中部地區現代服務業中心。

新一線城市武漢都市圈:武漢與小夥伴們,必須堅持雙向互動

當前的武漢都市圈,一共9位成員,以武漢為核心,5座地級市和3座省直管縣級市形成環抱之勢;此外,武漢都市圈還設有縣級觀察員,目前有荊州洪湖市、荊州監利縣、荊門京山市和隨州廣水市四位縣級觀察員,可以享受到正式成員的相關利好,可以參與武漢都市圈協作互動活動。

武漢與小夥伴們

與長三角那幾個都市圈比起來,武漢都市圈內部城市沒有合理的梯隊,是“火車型”的都市圈,武漢就是火車頭,後邊跟著黃岡、孝感、黃石、咸寧和鄂州5個經濟總量一兩千億的地級市,仙桃、潛江和天門3個經濟總量一千億以下的省直管縣級市,這樣的情況下,城市之間的向心力和信任基礎十分重要。

新一線城市武漢都市圈:武漢與小夥伴們,必須堅持雙向互動

武漢和小夥伴們的經濟總量一共約2.49萬億元,人口體量約3200萬人,都市圈面積約為5.8萬平方公里。武漢都市圈這三個數值分別佔湖北全省為63%(經濟總量)、54%(常住人口)、31%(面積),也就是說武漢都市圈以湖北三分之一的土地,彙集了湖北省六成的經濟總量和一半以上的人口。

新一線城市武漢都市圈:武漢與小夥伴們,必須堅持雙向互動

在華中地區,武漢以較高的行政級別,獲得了充足的相關權限,武漢作為國家支持建設的中心城市,集人力、財力、科教、產業、交通等優勢於一身,2018年武漢的經濟總量接近1.5萬億,名義增速10.7%,即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城市層面已經由都市區邁向都市圈,溢出效益開始出現,未來十年,輻射帶動身邊的小夥伴是武漢的選擇,也是湖北省“一芯驅動”戰略的要求,對於小夥伴來說,能牢牢抓住這個機遇,不能實現翻身也能讓城市更上一層樓。

團隊靠譜至關重要

現代化都市圈想要發展順暢、建設成功,一定要具備靠譜的規劃、靠譜的團隊和充足的基礎資源,三者缺一不可。就武漢都市圈來說,規劃比較靠譜,武漢都市圈加上武漢有6個地級市,3個省直管縣級市體量小,可以看做一個地級市,所以組員算在“8座地級市以內”這個範圍內,其覆蓋面積約5.8萬平方公里,也在6萬平方公里以內,目前的規劃切實可行、腳踏實地,至於4位觀察員,還是要量力而行。

新一線城市武漢都市圈:武漢與小夥伴們,必須堅持雙向互動

在基礎資源上,人力、財力、科教、產業、交通和政策還是得靠副省級省會城市武漢,而武漢在這些方面沒有明顯的弱點,對於武漢都市圈內部來說,不僅是夠用了,還非常充足,在原有的基礎上適當提升檔次,武漢都市圈就可以自生源源不斷的基礎資源,其核心城市藉助較高的行政級別,也可以獲得足夠的政策利好。

新一線城市武漢都市圈:武漢與小夥伴們,必須堅持雙向互動

不只是武漢都市圈,其實中西部新一線都市圈最讓人擔憂的地方,是中心城市之外,出現嚴重的城市斷檔,都市圈內部城市缺乏合理的梯隊。這樣的情況下,中心城市不能有明顯的弱點,才能最大程度彌補團隊體量斷崖帶來的不足。

另一方面,由於團隊內部出現明顯的斷崖,都市圈內部的城市成員一定要有極強的向心力和牢固的信任基礎,武漢都市圈成員都以長江、漢江為紐帶,地緣相近、文化相通,如果成員之間的向心力極強、信任基礎牢固,武漢都市圈就有了靠譜的團隊,因為都市圈的規劃建設需要團隊城市的彼此讓步、妥協,方能實現更好的共同發展,否則只能停留在規劃上、名存實亡了。

城市經濟發展的潮流浩浩蕩蕩,每個城市都應該順應這些潮流,事在人為,武漢都市圈的基礎資源充足,規劃靠譜,最大的挑戰在於團隊組合,城市之間的彼此讓步、妥協不可少,武漢要帶好身邊的小夥伴,小夥伴也要抓住良機,武漢與小夥伴們必須堅持雙向互動,相互助益,那麼武漢都市圈就成功了一半, 取得的效益惠及各城市,其未來一定是美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