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发脾气、不听话,孩子怎就成“小霸王”?很可能和家庭有关

我家孩子之前有个小伙伴W,是挺多家长眼中的“小霸王”,比Joshua大概年长半年。大家看到Joshua 牙齿现在缺了一块,也是在1岁半的时候,被他推了一把磕坏的。这几年反反复复根管治疗,最后还是保不住拔除了大门牙,这些都是之前的事情了。

对于“小霸王”这个词,我其实感触也很深刻。W个头并不大,就是南方孩子的身材,但似乎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推搡其他小朋友,很用力地破坏设备,动不动发脾气,对大人也很没有礼貌,所以让周围的人都特别头疼。

打人、发脾气、不听话,孩子怎就成“小霸王”?很可能和家庭有关

有很长一段时间,周围一起玩的小伙伴们完全找不到跟W相处的方法啊,孩子家长们知道我做心理咨询和幼儿教育,其实私下也会来问我,为什么W个性会这样子呢,不知道为什么这孩子会变成“小霸王”。

那段时间关于W的评论当然很多,有些家长们认为他不尊重人,也不懂秩序,是一个自我为中心、自私的人,觉得W要学习和调整的地方还有很多,我收到最多的疑问便是,“是不是这个孩子天性就如此啊?” “这孩子是不是少了点管教?”只是大家猜想了很多天性、遗传等各种问题,却很少讨论“家庭”。

但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孩子变成问题儿童后,他闹得人心惶惶、缺乏秩序感、无法相处,这种情况一定不会凭空出现的。

从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的生态学理论角度看,我们的孩子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而是在积极地参与,并且跟环境产生直接的互动这里说的环境背景,是与个体相互作用的家庭、同伴、学校或邻居组成的环境。

打人、发脾气、不听话,孩子怎就成“小霸王”?很可能和家庭有关

△ 生态学理论示例图

家庭便是一个小的环境系统,我们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会共同塑造我们的人格和处事态度,而我们对家庭环境、关系的回应方式,无论被动还是主动,都同样影响了我们最终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简而言之,我们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基本上是两股力量——“我们的环境”和“我们对环境的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来看看在W这件事情上,这两股力量哪里出了问题。


01

强势的妈妈+妥协的爸爸

在面对孩子教养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问“为什么孩子会做这样的事情”是毫不犹豫、脱口而出的,但是要让我们问问自己,“在孩子出现的这个问题上,我的责任是什么”

却非常难。因为这在某程度上是一种自我解剖,它要求我们去解剖自己,这个过程会让人无比痛苦。

在跟W爸爸和W妈妈深入沟通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在W的养育上明显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

W妈妈对于W来说,是强势的。在家里,W妈妈是所有意见的主导者,她形容自己是典型的“因为我是你妈妈,所以你就得听我的”专制型家长。(是的,她也意识到这个状况,后面我会继续说。)

举个例子,后来我家Joshua跟W碰巧报名了同一个兴趣班,孩子独立上课。但只要W出席的课程,几乎每节W妈妈都要进去“救场”,因为W动不动就开始欺负其他小朋友,弄得课堂很难进展下去,每次W妈妈几乎连人带拖地拉W出了课室,一边拖一边怒气冲冲地训话,“到底要我说几次你才不会那么捣蛋?!”

W妈妈回忆跟W最激烈的一次争吵是在W4岁的时候,他们一起在外面聚会,W还是大吵大闹,折腾不已,当着全部人的面,W妈妈又爆发了,她说,

“W,你真是野蛮的孩子,你永远都不听话,我真的是受够了!你现在就留在这里,我不要你这个孩子了,你在这个饭厅里谁把你捡走都行,我不要你了!”

然后W妈妈就离开了餐厅。那一次W哭着追上去,抱住了在餐厅转角处妈妈的大腿,W被震慑住了,一路哭着回家。回忆这件事情,对W妈妈的心情也不好受,表面上看好像震慑住了W,但实际上她自己也有很多的内疚,并为此惶惶不安。

打人、发脾气、不听话,孩子怎就成“小霸王”?很可能和家庭有关

爸爸和妈妈的性格并不一样,爸爸的个性很温和,非常客气,客气到什么程度呢,如果大家一起滑滑梯,W爸爸看到W在推搡其他小孩子,其他小孩子大哭不已,爸爸走过去是先拉着W的手,然后非常温和地问他,“你不小心碰到了别人啊,你看等你手不疼了咱们去道个歉好不好?” W毫不客气地秒拒,转身去玩其他,不管其他小孩子哭不哭。

W爸爸非常害怕说“不”,他不懂拒绝、不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害怕孩子因此不喜欢他,这在心理学上可以称之为“亲密关系被拒敏感”,因为没有办法拒绝孩子的要求,所以在亲子关系中明明处于教导和示范位置,却成了无限包容、毫无原则的状态。

我当时问了W爸爸一个问题,“你很害怕说不,是不是担心一旦对孩子说了不之后,孩子就不再爱你亲近你了?” 很多时候,不敢说“不”是一种心理上的过度依赖,当我们过度依赖别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妥协、也没有办法去追问或者对别人想要的东西说“不”,因为害怕孩子会远离、拒绝、反抗和生气,我们反而会尽可能维系表面上的愉快,却不知道其实是在加重孩子成长的困难。

打人、发脾气、不听话,孩子怎就成“小霸王”?很可能和家庭有关

02

缺乏方向盘的回应模式

当我们回看W是如何看待家里关系的时候,W有一句话特别深有含义,他说,“妈妈不肯的,找爸爸。”

在孩子的相处方式中,存在

被动和主动两种回应模式,孩子所感受到的父母的情绪和态度,远远比具体的行为信息要多,孩子也只能够通过观察爸爸和妈妈的个性,来琢磨自己跟爸妈的相处方式。

W在早几年的生活中就明白(可能2岁左右就已经明白了),在家里爸爸永远都处在一个无限包容的位置,不管W做什么,他最终都会示弱,全盘接受W的想法和态度。孩子也会去试探妈妈的底线,因为妈妈的强势,所以孩子也想明白到底在哪一个尺度,孩子能够有话语权,或者能否跟妈妈争一个话语权,所以他会用无止尽地逆反来做事情,直到看到妈妈怒不可遏为止。

W也明白,即便妈妈再生气都好,爸爸都会包容他,他可以躲起来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而最终所有的事情,都会不了了之,被爸爸妈妈摆平。

哪怕年龄再小,孩子仍然可以快速明白,在一个关系中可能占据上风,在一个关系中可能占据下风

,但是孩子从来都没有内在的方向盘来告诉他们,到底什么才是标准,怎么样的行为是恰当的、怎么样的行为是不合适的。

这也是为什么,W只能不断地“复制”这个相处模式,把它放在跟其他小朋友、其他家庭相处的过程中,让自己也变成了“小霸王”。

打人、发脾气、不听话,孩子怎就成“小霸王”?很可能和家庭有关

很多时候,父母真的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从镜子中看到的每一个爸妈的行为,都会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中,通过跟镜子的互动,来摸索跟这个世界的关系和态度。



孩子的天性当然存在个性化差异,但是孩子最终形成一个怎么样的人,是他跟环境相处后的综合结果,而父母在年幼孩子内心所留下的,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那一面。

当我更进一步去跟W家庭接触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都发现他们的教养方式也并非凭空出现,比如W爸爸很害怕说不,是因为从小自己的爸爸总是过于严苛地要求他,永远都是“你不能这样”、“你不能那样”、“如果你不这样,就会怎么样”

而W妈妈如此强势,是因为她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又是独女,家里重男轻女,所以她从小都要靠自己的强势和坚持,才能够给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她缺乏安全感

,需要话语权。

所以最终我们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共同改善孩子和家庭的情况,这里其实已经不仅仅是孩子的行为调整的问题了。

打人、发脾气、不听话,孩子怎就成“小霸王”?很可能和家庭有关

诚然孩子有他需要去学习的地方,比如自控力、社交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但是如果父母愿意一同配合起来,针对自己身上的弱点也同步调整起来,只有这样子,整个方案的改变效果才是最明显的。

所以平时多问问自己,“在孩子出现的这个问题上,我的责任是什么”,做一做今天这个文章里的“解剖”,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养育这件事情啊,看起来是一种亲子调整,但很多时候是我们的自我剖析。

只有我们看到了自己了,我们才能最终看明白孩子行为的始终。

【END】

作者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全球婚姻疗法和情绪训练权威机构约翰戈尔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 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