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鬼怪小说代表,不止有《聊斋志异》

提起清代的鬼怪小说,你是否只想到了《聊斋志异》呢?

聂小倩和宁采臣的人鬼之恋,让我们感叹鬼亦有情;婴宁动人的笑容也牵动着读者的心,而隐藏在这些狐鬼故事之中的,是蒲松龄对社会黑暗批判和人生的感悟。其实在清代,由于社会黑暗,政治腐朽,加上"文字狱"的盛行,许多文人无法直面道出对于政治、社会的看法,只能采用曲笔的方式,借鬼怪之口、鬼怪之事来抒发对朝局和社会的不满和愤懑。《聊斋志异》是基于这样社会大环境产生的文学产品,今天要介绍的《何典》也是如此。

诚然,《聊斋志异》取得了伟大的文学成就,但《何典》作为清代鬼怪小说的优秀作品之一,也十分的有意思,且听笔者道来一二。

《何典》,又名《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张南庄著,成于清嘉庆年间,翻刻于光绪四年(1879年),是一部用吴方言写的借鬼说事的清代讽刺小说。该书将全篇故事都安排在鬼蜮世界里,讲述的是在阴山下鬼谷中三家村,有一财主名活鬼,中年得子,不料在谢神还愿时,因为有人斗殴死了,活鬼被当地土地饿杀鬼讹财,被气死了。他的儿子叫活死人,少小无依,机缘碰巧遇到仙人指点,拜师学艺。后来因为平息反叛立了大功,被阎罗王封为蓬头大将,并奉旨与臭花娘成亲,安居乐业。

清代鬼怪小说代表,不止有《聊斋志异》

《何典》独特的艺术价值在于,其书表现了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小说取名《何典》其书名就是一面反叛传统的旗帜。明清写文章以八股文为最高标准,同时奉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圣贤之书不读"、"非圣人之言不言"等儒家传统观点。但《何典》的语言都是由俗语和吴地得方言构成,通过活鬼和活死人父子两代的遭际, 串联起鬼谷众多的脏事、丑事,而这些在鬼蜮世界发生的许多丑事、恶事,在人间都能找到对应和原型。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对于传统文化的"礼"而言,不仅是"不典",甚至是大逆不道。鲁迅就对《何典》中的反传统倾向进行过褒扬,"谈鬼物正像人间, 用新典一如故典。"

此外,《何典》的语言幽默泼辣,其中对于各种鬼的命名是十分有意思的。财主叫活鬼,却被活活气死了;活鬼的儿子姓活,叫死人,本身就充满了滑稽的意味。书中还有一位名叫臭花娘的"美鬼",其形容道,"生得瓜子脸, 篾条身, 弯眉细眼, 冰肌玉骨, 说不尽的标致, 抑且聪明伶俐, 凡事道头知尾。",张南庄却偏偏要在表示美貌的"花"字前加上一个表贬义的"臭"字。有和尚做淫荡之事,张南庄却叫他怕屄和尚,意思是怕老婆的人。神则叫鏖糟弥陀佛、穷极无量天尊、鸭蛋头菩萨、半截观音。由此可见,人名体现了美与丑的冲突,正是这种冲突让人觉得新奇有趣,也表达了张南庄对现实的讽刺和抨击。

清代鬼怪小说代表,不止有《聊斋志异》

了解完《何典》,我们试着做这样一种思考,鬼之所以为鬼,是因为其丑恶邪恶的一面,而若是鬼之恶与人之恶是一致的,那么孰为人,孰为鬼呢?怕是我们要回到这部书中来寻找答案了.....

清代鬼怪小说代表,不止有《聊斋志异》

清代鬼怪小说代表,不止有《聊斋志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