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實幹家大膽用起來,中國重汽人事改革動真格

破利益藩籬,實現能上能下,中國重汽人事改革動真格——

把實幹家大膽用起來

把实干家大胆用起来,中国重汽人事改革动真格

4月1日12時8分,中國重汽第30000輛汕德卡駛下生產線,標誌著國內高端重卡邁上了一座新的里程碑。與此同時,中國重汽一季度各項指標圓滿完成預算,實現首季開門紅。

不僅如此,在企業生產車間,機器運轉聲、叉車鳴笛聲、對講機交流聲此起彼伏,雖有高強度的生產任務,但員工心氣十足,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車間就是戰場,崗位就是陣地!”

近日,記者走進中國重汽,不僅被一輛輛世界領先的“巨無霸”震撼,更被企業湧現出來的生機活力所感染。而後者,與中國重汽集團的一項幹部制度改革密切相關。

記者瞭解到,這項改革涉及人數之多、規模之大、透明度之高,在中國重汽歷史上絕無僅有。

通過競聘,中國重汽集團中層幹部從329人減少到228人,平均年齡從50.1歲降到46.4歲。142名70後、80後走上了中層幹部職位,一支“年輕幹部唱主角”的團隊登上企業管理的舞臺。

改革效果立竿見影。數據顯示,中國重汽一季度累計生產汽車8.76萬輛,同比增長8.31%;銷售汽車8.36萬輛,同比增長16.4%,產銷創單季歷史新高。出口佔行業市場的46%,繼續保持國內重卡行業出口第一;實現營業收入306億元,同比增長19.4%;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7億元,同比增長72.6%。

探究這項改革的緣起,還要回到去年。

2018年,山東重工和中國重汽實施戰略重組,新班子首先提出了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車集團的發展目標。

自2018年9月上任以來,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提出了“中國重汽改革十條”,核心就是建立“幹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市場化人才競爭機制。

“這次改革,首先從幹部突破,目的是解決幹部能上能下的問題、公平競爭的問題、梯次發展的問題。”譚旭光認為,“幹部公開競聘就是把那些想改革、謀事業、善經營的實幹家大膽用起來,把那些有思路、有闖勁、有潛力的年輕人加快提起來,為擔當者擔當,讓有為者有位,向不為者說不,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為通過公開競聘走上中層領導崗位的年輕幹部,中國重汽品牌管理部副部長朱學豔對記者說:“如果論資排輩的話,我可能沒有這種機會,但是通過公開公平的競爭,我獲得了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重汽一直存在正式工和派遣工兩種身份。這次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簡化派遣工轉正程序,建立人員晉升和退出機制。”中國重汽集團組織與人力資源部部長劉景貴介紹說。

伊九才是中國重汽集團卡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裝一部的一名派遣制員工,對於企業正在進行的人事改革,他有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次改革,我們派遣工看到了轉正的希望。只要工作努力、活幹得好,就有機會轉正,我們的幹勁更足了。”

改革打破利益藩籬,改革激發企業活力,改革營造幹事氛圍。短短几個月,中國重汽幹部職工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一支面向未來發展的年輕人才隊伍已組建完成,開始為實現全系列商用車全球領先的戰略願景發力。

“不管是濰柴還是中國重汽,問題不在於要不要改革,而是時代的快速發展倒逼我們必須改革。”譚旭光表示,“成功上崗不等於一勞永逸、永遠不變,下一步,每人都要在工作中時刻接受考核、接受監督、接受考驗,我們每年將按照KPI考核進行優勝劣汰,循環式優化幹部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