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的榮耀與恐懼

姓名: 劉徹; 生卒年份: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在位時間:54年,西漢第七任皇帝; 出身:上一任皇帝漢景帝的第十子,膠東王,劉邦的曾孫,漢文帝的孫子。 如何上位:經過殘酷的後宮和權力鬥爭,其父漢景帝先廢皇后和太子,後立其母為皇后,最後將6歲的膠東王立為太子,十六歲繼承皇位,統治漢朝半個世紀。上位過程非常複雜,從中可見其背後母族方面的勢力之強大。 如何死的:和秦始皇一樣,病逝於出巡途中,享年69歲;

帝號含義:孝武皇帝,史稱漢武帝,一個“武”字已經完全的表達了他武力征伐、開疆拓土、軍功偉大的一生。稱為“武”帝,已經慢慢定型為王朝武力最強大、開疆拓土最多,打擊異族威脅最有力的皇帝的常用帝號了。

廟號“世宗”,所有能被追封為“宗”的皇帝,都是為本朝做出傑出貢獻和莫大功績的皇帝。祖是開國或第二任完成建國大業或完成帝國統一事業的皇帝,而“宗”,祖宗的宗、開宗立派的宗,都表示做出極大的歷史貢獻,取得非凡成就的皇帝。在漢朝時期的各種封號,還是很嚴謹,基本根據事實來定的,這也是得到全體儒家士大夫的認可的,而不是皇家自己封的。是具有很高的含金量的。

漢武帝劉徹的榮耀與恐懼

這些什麼高祖、高祖、中宗、世宗等之類的說法,在唐以前,都是參照周朝時的管理來定的。這也是儒家禮儀的基本要求。

年號含義: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這是歷史上首次使用“年號”這個帶有日曆、標示時間等作用的王朝專用標識。因為沒有公元制之類的計算時間和標識時間的工具,所以漢武帝發明年號。是皇帝在位時為了區分執政時間段所用的。因為第一次使用這個東西,漢武帝幾次改變年號都有一個“元”除了表示第一次有年號外,還充分顯示了漢武帝的自信。

主要輔助大臣:主父偃、董仲舒、桑弘羊、東方朔 、蘇武 、 司馬相如、 李陵 、許昌 、田蚡、 莊青翟 、石慶 、公孫賀、 劉屈犛、 田千秋、司馬相如、衛青、霍去病、公孫弘、兒寬、嚴助、朱買臣、張湯、金日磾、霍光、上官桀、司馬遷等,可謂名臣輩出,星光閃耀。

主要施政政策及對王朝的影響:

1、完善地方政府架構,提高行政和控制能力:在經過連續兩朝的削藩後,地方藩王的勢力已經被嚴重削弱。漢武帝在這個基礎,還進一步推動推恩令的落實和執行,可以說完全解決的地方藩王的勢力,再也無法成為威脅中央集權和皇帝派出的地方政府的力量。到了這一時期,算是基本完成了削藩任務,並取得圓滿成功。

2、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地方事務、徵稅的複雜性等必然會提高。同時隨著時間的發展,地方政府的架構已經顯得過於簡單,人浮於事、貪汙腐敗等問題肯定也是開始惡化。所以,漢武帝推行了地方機構的改革,設置十三州刺史等官職,用於加強對地方政府、藩王、官員的監察。以便提高地方政府工作效率和提高稅收徵收的完成率。

3、隨著地方政府的改革,國家的發展,人才需求激增,於是漢武帝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後來還建立了“太學”,用於培養合格人才。這個時候的科舉制還要好幾百年才被髮明,人才只能靠推薦和察舉。這是一個項開創性的工作,為漢朝的持續發展提供大量的人才。而太學,主要是培養貴族和皇家子弟的,那才是可以協助皇帝治理天下的人才,平民是沒有機會進入太學的,那不是他們該去的地方。在西漢,不關現代人將整個時代吹捧到多麼高大尚的位置,始終還有非常濃厚的封建制的殘餘思想和社會習慣,平民只能下輩子還是平民,國家大事、統治特權是與他們無關的,勞動、納稅、服役才是他們的本分和命運之所在。

在削藩成功後,藩王方面的人才、開國功臣的後代,因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已經不適合漢武帝時期的朝廷使用。再加上削藩後,藩王已經沒有管理地方的權力,所有地方只能由中央設置的地方政府進行管理。所以,人才的需求更大了。只能建立制度,從地方的大家族中選拔人才、經過在太學統一學習洗腦後進行任命使用。這也導致了後來被稱為豪族、世家的大家族的快速崛起,以致後來成為一股影響國家,甚至是控制國家政治經濟的龐大勢力的根本原因。東漢之後,更是豪族的天下,皇權反而沒落了。

4、既然”安內“已經完成,那麼為”攘外“就是勢在必行的了。漢朝最大的外在威脅,還是老對手,草原的匈奴。因為從漢朝建國之初開始一直到漢武帝期間,都沒有足夠的力量和辦法對付匈奴。這種情況下,漢武帝採取了新的辦法,派蘇武、張騫出使西域各國。希望能聯合西域各國的力量,一起夾擊匈奴。這種政策的效果不大,沒有形成真正的對匈奴的夾擊。但張騫到西域走了一圈回來後,去意外的開創了一條和西方進行文化交流和經商的商道。為中國與其他文明的交流和促進發展方面,起到 了極大的作用。也為漢朝的後來領土擴張、版圖擴大、經濟發展等方面起到很大的地圖作用。

5,修改立法,頒佈太初曆等,不斷完善的一直使用上千年的舊曆法,還通過新的歷法進一步統一的全國的歷書。對農業發展、社會和經濟發展、信息交流溝通、政務往來、制定執行中央政策等方面,起到了明顯 作用,對國家及後代影響極為深遠。

漢武帝劉徹的榮耀與恐懼

對歷史的影響:

1、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這裡包括了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隨著漢武帝的對外征戰的頻率和規模增加,需要更加強大的財政支持,所以推行了桑弘羊的建議,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這些政策是影響中國幾千年的大事情,鹽鐵專賣政策使用了近兩千年,鹽的專賣權直到近幾年才取消,真的無法想象這些政策能持續到現在。

貨幣權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項國家主權,是上升到國家存亡和經濟命脈的大事情。漢武帝時期推出的這個項目,初衷可能是為了統一貨幣,穩定經濟發展、減少貨幣問題的擾民行為。但其實這是一項國家基本政策和主權,經濟越發達,這個權利就越重要,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就越大。基本上從漢武帝開始,這項權利再也沒有放開過,成為了皇權和政府權利的一部分。這些政策的先進性,足於影響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歷程。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是一項真正偉大的創舉,也正是因為這個創舉,一舉奠定了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國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成為了漢民族傳承兩千年最重要的核心支撐力。可以說,沒有董仲舒和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就沒有後來的以儒家理論為核心內容的科舉考試製度,沒有壟斷性的科舉考試,就沒有儒家的發展和地位。沒有儒家的發展,中國文化和漢民族能否有今天的地位和繁榮,同樣未可知。所有說漢武帝雄才大略、開疆拓土等方面所有功勞,都比不過這一項文化建設方面的功勞。

這個政策,除了奠定了儒家未來兩千年的發展方向,還強力的結束了漢朝及以後,社會因為文化分歧和矛盾帶來的分裂、糾紛、鬥爭甚至是戰爭。通過國家強權對文化進行統一,避免社會、朝廷上,因為文化理念的不同而帶來的黨爭和內耗,極大的穩定了社會發展和政治關係,為漢朝及後來所有王朝的發展,起到了無可比擬的作用。從這方面講,董仲舒和漢武帝的對儒家文化的作用,並不亞於孔子的創始人的作用。 歷史是欠漢武帝一個公平的文化建設方面的評價的 。

3、奠定了後世漢民族王朝的基本版圖:漢武帝時期藉助雄厚的經濟能力,建立了一支堪比秦始皇的軍隊的強大軍事力量。通過多年的征戰,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民族王朝的基本疆界。

也正是通過這次的版圖擴充,為後世的皇帝提供了關於建功立業、關於擴大版圖、關於征服方面的無限想象空間。所有的皇帝,想要有所作為的時候,想要成為聖君好皇帝的時候,都會參照漢武帝開疆拓土的榜樣,再決定自己的行為。沒有這種想象力,或許就沒有對土地的渴望,就沒有天下的概念,更加不會有恩加海內、澤被天下的宏偉目標。中國或者只是一個小國家而已。

生平:

漢武帝的一生,與其說是雄才大略、窮兵默武、多疑自負的一生,還不如說他是無奈的一生。之所以說他無奈,因為他的一生都是受到其聰明過人、得位不正和在位時間太長三個因素推動的的,或許他並沒有過多的選擇權。

首先,他之所以能成為太子繼承皇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小就非常的聰明伶俐,深的其父漢景帝的喜愛。如果他小的時候表現不出彩,或許沒有機會成為太子,畢竟他前面還有八九個兄弟等著上位。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還是很深入人心的。

他是通過母族和其他勢力聯合打敗對手後非正常上位的,那麼上位之後肯定要面臨朝廷政治勢力分裂、對手勢力的威脅、天下民心不穩等政治問題。一直以來,解決得位不正、收拾天下人心的最好的辦法,從來都是用政績、用事實說話。用輝煌的功績、治理能力、開疆拓土的榮耀、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胸懷來證明自己是真命天子,是天命所歸的皇帝。

所以,漢武帝的一生也擺脫了不了這個魔咒。他只有拼命的超越前輩,如秦始皇、漢高祖等大神,才能證明自己是天命所歸,皇位不是搶奪而來的。

漢武帝劉徹的榮耀與恐懼

從另一方面來講,聰明的人總是想做更多的事,總想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想要超越秦始皇、劉邦等聖王是很正常的想法。一個是千古一帝,一個是大漢帝國的創始人,你如何去超越?只能滅國戰、擴大版圖,增加人口,開創一個更大的天地。就像秦始皇統一六國,把秦國的版圖擴大了好幾倍一樣,這就是聰明人漢武帝的終極理想。更何況他還是一個富二代,有錢,這就更加能刺激他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了。

漢武帝在位期間,帝國最大的威脅就是匈奴,一個以嬴政、劉邦為榜樣的雄才大略的帝王,怎麼可能讓一個蠻族不停的騷擾、欺負,這不是摸老虎的屁股嗎?叔可忍嬸不可忍,反擊是必然的。也只有解決了匈奴的威脅,才能實現他開疆拓土、打下整個天下的夢想。於是,無論是南方,東方、西方,只要是武力所能達到的地方,都成為了漢武帝的目標。因為他要超越秦始皇漢高祖,最後,他很幸運的達成了這些目標,成為了秦皇漢武之一,成為千古名君。

用更庸俗的說法,漢武帝之所以能將除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地盤無法完全征服外,可以將東西南三方的所見的大地和民族都征服,也是因為他在位時間夠長。這麼幾十年的時間,有錢、有人才、有野心、也有政治的需求、更有強大的軍力,誰也不能安穩的坐著不辦事,怎麼也要折騰一下。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漢武帝不就實現了嗎,成為歷史最紅的帝王之一了嗎?這也是被後世批評漢武帝窮兵默武、無法停止折騰的根本原因之一。

漢武帝另外一件被史學家詬病的事件就是“巫蠱之禍”,這次事件起因是漢武帝疑心太重,根源可能也是因為得位不正,一生都要面對各種反對勢力的攻擊。所以在其後期,隨著皇子們的長大,權力鬥爭的加劇,都會引起漢武帝深藏心底的恐懼。所以,對於奪嫡、鬥爭、陰謀這些東西,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引起激烈的反彈。一個木偶公仔加上有心人的煽動下,最後導致皇后、太子自殺的悲劇。這也是漢武帝一生英明神武,在年老後發生的一大汙點事件。

漢武帝一生育有六子六女,其後傳位最小的第六子,劉佛陵,是為漢昭帝,在位13年。無子,帝位重回被逼自殺太子的孫子劉詢一脈,是為漢宣帝,按儒家的說法,也是一個有為之君。天道輪迴,歷史兜了一圈,還是重新回到原來的軌道,最後還是由太子系承繼大統,延續血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