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筆記】衛靈公十五(17)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論語筆記】衛靈公十五(17)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註釋】⑴群居:大夥湊在一起。⑵小慧:小聰明。

【譯文】孔子說:“一幫人成天湊在一起,說話絲毫不涉及道義責任,就喜歡耍點小聰明,這種人真讓人難辦啊!”

【簡評】八個字:市儈氣息,無聊之人。不過有層次的不同:

第一種算是“上等層次”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八卦新聞,神侃瞎掰,逞口舌之慾,卻於事無補,修身無濟。這等人常常以“文化精英”的面目出現在公眾面前,比如製造娛樂新聞的“狗仔隊”以及相當多的娛樂雜誌,娛樂節目,超男超女等。這類人對社會的危害性短期內基本上看不出來,但其作為,對社會主體價值觀的消解,時間越長也就越明顯。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帖子,是針對一個朝鮮留學生的:“你們還生活在國家民族觀念裡啊?還是個人生活好更實在!”想想,一個人,連國家、民族觀念都拋棄了,一味地追求個人的生活好,這樣的人,什麼樣的事做不出來呢?另一類,就是時下在報紙、電視、網絡上大量繁殖出來的應景“專家”、“學者”。領導或者利益集團放個屁,他們就立即能夠口若懸河,旁徵博引,極其嚴肅地找出若干“屁是香的”的證據。如“沒錢就不要上大學才是正確的選擇”,“房子不是為窮人蓋的,沒有必要人人都有住房”,“社會的構成就是應該大部人是窮人,少數人是富人,這才有利於社會競爭”之類的,其結果是直接導致人們對政府的不信任。

第二種算是“中等層次”的:專好找人茬子,雞蛋裡也能找出骨頭,無限放大,無敢上綱,攻擊一點,不及其餘。一夥人義憤填膺,彷彿天下之大,唯自己正確;至於某某穿什麼衣服難看,某某美容以後更醜了之類,大抵也算在這類之中吧。畢竟,還不能完全算成是無中生有。說到危害,這類人似乎並不算大,因為他們真的面對其批評或者評價對象的時候,往往又是和顏悅色,你好我好。這類人,最多就是個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小市儈罷了。

第三種,應該是“下等層次”或“下賤層次”的:造謠誣衊,無中生有,心理灰暗,滿肚子骯髒下水,彷彿天下越亂越好。這種人如果只是一般小市民倒也罷了,如果不幸成了專家學者,那危害可就大了,比如某大嘴,攻擊完活人攻擊死人,反正只要是名人,好象就沒有他不敢攻擊的。如果有人要接他的茬,和他爭辯,正好上了他的當,反正他就是死豬不怕開水燙,要的就是個“名”。

如果上面三種人都集中到了“高等學府”、“學術雜誌”,社會的良知也就沒有了。以“義”的名義弄虛作假、胡編亂造,比“言不及義”後果更為嚴重!不幸的是,這股歪風正在漫延,而且是以評估政策、評價條文的方式促使其漫延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難矣哉!”


注1:本文作者,張永強,退休教師。曾任職於綿陽師範學院文史學院。本文在此發佈,已獲原作者授權。

注2:原作者撰寫本文,旨在讓從來都沒有讀過《論語》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點個關注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