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取消職稱,要麼縮小職稱之間工資差別,對此你有何看法?

用戶3970762120467


要麼取消職稱,要求縮小職稱之間的工資差距,這個問題提出的,是一個職稱改革方向問題,這兩個方向,都沒有可行性。

取消職稱,政策上從來沒有一絲一毫這樣的信息,從國家制度層面看,對職稱是肯定的,對於職稱制度和評審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明確是通過改革來完善和解決,而不是取消。

這份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在這個文件的第17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寫到: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適當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可以說,方向是一定的,根本就不存在取消的問題。

那麼,縮小職稱之間的工資差別有沒有可能呢?那就更不可能了。現代社會,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會允許吃大鍋飯,縮小職稱之間的工資差別,縮小到一定程度,就是初級、中級、高級教師都基本差不多的工資,最後回到大鍋飯時代,可能嗎?這跟現代社會管理完全背道而馳!

其實,職稱的弊端並不在職稱本身,而是職稱制度和評審制度出了存在一些問題,如果職稱制度通過改革得到了完善,職稱評審得到了公平公正,職稱體現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拉開工資差距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職稱制度方面,主要是閘門的問題,如果中高級職稱比例放大了,中級職稱指標甚至完全放開了,達到一定工作年限後,直接可以上中級職稱,高級教師指標也放大了很多,指標方面也就不存在問題了。

職稱評審制度方面,評審條件透明化,評審過程透明化,達到了公平公正公開,能者一定上,沒有庸者投機取巧投機鑽營的漏洞和機會,一切憑本事,這樣的職稱,有什麼不好?

職稱改革的方向可以說早就確定了的,我們現在要做的,就看看改革的動作有多大,能不能真正達到改革的目的,能不能讓絕大多數教師滿意,什麼取消職稱,什麼縮小職稱之間的工資差距,這些沒有現實性的東西,就別去想了,因為跑偏了!


當代師說


有兩位比我的教齡小四五年的同事升了高級,開始的時候心態真的有點不正常的,他們比我少教四五年,但是升了高級之後上報工資就比我多足足1000塊錢。那如果雙方兩夫妻都是雙職工的話,他們每個月就比我多2000多塊錢。這2000多,算起來真的不少哇,一年就多兩萬多,基本上不用到外面去掙外快了。

一個多星期之前,學校又發了一份工資條。我突然間發現我跟他們的工資上報的部分已經相差只有500塊錢了。就是說他們夫妻倆總共的工資跟我們夫妻兩所有的工資加起來一個月就相差1000塊錢左右了。我當時還是挺高興的,因為我現在都不打算升高級了,不是說沒機會或者沒資格,而是不想像他們這樣子耗下去了,這樣子做人太累了。

有些人以為工資績效之類的平均分配不好,其實只要達到要求的課時,就能夠拿到基本平均數的績效,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你想一下,一位做了十年的老師升了一級,跟一位做了30年的老師升了高級,他們每個月的工資總平均可以相差3000到5000塊錢。可是大家做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這樣真的非常不公平。你說要獎勵先進和優秀嗎?升了高級的老師,他們很多基本上所有的公開課和所有的比賽都不會再參加了,根本就體現不出什麼是高級教師。而在一線工作最辛苦的還是那些低級的老師,有相當一部分是怎麼拼都上不了那個條件升高級的。所以要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必須取消職稱或者減少職稱之間的工資差距。


教你孩子學英語


雖然教師評定職稱,以及職稱與老師工資掛鉤飽受詬病,但取消職稱短期來說是不可能的。在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一文中,明確了提出了近五年的教育隊伍建設計劃,而計劃中只提到了“分類推進老師職稱制度改革,保障教師工資待遇”,但並沒有提取消職稱。

但是從職稱評定方法到職稱與工資掛鉤的制度弊端早已顯現,一方面職稱評定多年來並沒有和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掛鉤,優質課評選,沒有統一公平的標準,大多由少數幾個人說了算,同時也不面向全體教師,很多教師根本就沒有公平競爭的機會。論文也是先交了版面費才給發的,無法說明其學術價值。其它評職稱能用上的證書和榮譽,普通老師更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為了評職稱,老師們“拉關係,走後門”“權錢交易”等,因此評定方法難以服從。

另一方面,職稱和老師工資掛鉤,造成同工不同酬,同一學校,工作量相等,教學水平不相上下的老師們,即因職稱的高低造成工資差異巨大,初級職稱和一級職稱相差最少,每月300元左右,而一級職稱和高級職稱的差距高達1000以上,而初級職稱和高級職稱之間的差距更加巨大。這讓老師們倍感受傷,也極大的挫傷了老師們的工作積極性。

總之,無論職稱評定辦法還是職稱與教師工資掛鉤,都讓老師找不到通過努力工作就能看到希望的道路,這樣一來,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無法得到激發,工作熱情被無情的消磨,即不利於教育的發展,也使教師職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差,所以職稱即使不取消,改革也是勢在必行的。

從近幾年的職稱改革方案來看,縮小職稱之間的工資差別以成趨勢。2006年,教師工資改革成由崗們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崗位津貼、地方性津貼與補助等部分組成,薪級工資和績效工資的介入,目的是減少崗位工資對教師工資的影響,然而,多年來,每次調資都是以職稱高低來決定漲幅的大小,職稱越高,漲的工資越高,這無形中又拉大了老師間因職稱不同而造成的差距。

相信未來職稱改革,進一步完善績效工資制度,提倡多勞多得,能者多勞,減小職稱與工資掛鉤的差距將成為改革的方向。

如下圖所示,2019年教育工作要點中,將完善績效工資作為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的方法。相信完善績效工資,政府加大對績效工資的投入,而不是在老師的原工資上扣30%,可以有效提高老師們的工資待遇,減小職稱不同帶來的工資差異。

[2019年教育工作要點部分原文件]

另外,提高薪級工資和教齡工資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一旦調整也可以縮小職稱之間的工資差異。好的制度一定是可以鼓舞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職業吸引力的,相信教育要振興,職稱改革勢在必行。


指尖教育帝國


要麼取消職稱,要麼縮小職稱之間的工資差距,對此你怎麼看?解放後一直到一九八七年,教師沒有職稱,在學校就是校長和老師,工資基本上是五年調一級。八七年以後,教師開始評職稱,關鍵在評字,這個字上,上面沒有具體標準,越到下面越亂,影響了老師的工作積極性,我認為職稱對老師來說,不是壞事,評上高級教師了,是教師最高榮譽,讓老師有個奔頭。方法是對號入座,在農村幹教師,滿二十五年,城市幹教師滿三十年可以自動定級,這樣城市人願意下農村工作。還有就是我支持職稱之間,縮小工資差距,高級職稱比其他老師,最多不超過三百元。這樣做對各方都有利,可以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對學歷特高的老師可以少二年。也可以鼓勵高學歷的人,從事教育事業,這樣更有利於教育的發展。


馬萬富


職稱應該是相當於一個榮譽,不應該是工資收入高低的資本,更不應該用職稱工資把人與人的收入差距擴大化,有職稱不代表工作能力高,貢獻大,職稱工資差距大這樣容易引起社會矛盾和不安定因素。

各行各業中大部分有職稱的人所從事的工作與其實際文化知識、工作能力、實際貢獻基本相當,也不能排除有相當一部分人的文憑(水分大)、職稱與自己的真實工作能力、文化水平、工作業績不相配的,有人為了能獲得職稱工資用盡一切手段搞文憑,搞職稱,現實很多行業的基層不像工廠工人搞計件計量生產,也不像科研部門搞研究搞創新,能很容易的分辨出誰的能力高,貢獻大,成績突出,實際在單位中很多同工作崗位的人,所幹的工作相同,就因有無職稱的區別而工資相差幾千元,所以說,不能用職稱衡量一個人的工作成績,大部分獲得了高職稱的人沾沾自喜,而沒有獲得高職稱的人怨聲載道,甚至影響工作和團結引起社會矛盾,縮小職稱工資是人心所向。

職稱工資過高差距大對每個人的吸引力太大,在審批評聘環節還容易搞拉關係走後門,搞錢權交易引起腐敗,如果把職稱工資差距縮的很小,以一種榮譽的形式

對待就不會引起這多的弊端。職稱只能是工作能力、貢獻的代名象徵,不能把職稱工資多功能化,不能用職稱工資搞獎勵、搞照顧,如果那樣就偏離了當初設立職稱工資的初宗目的。有些地方部門會以給下級工作人員多升級職稱或者增加職稱名額的方式搞安慰,這是把職稱妖魔化。

職稱工資是在職工作時所做貢獻的獲得報酬,如果退休了或者離開這個工作崗位就不應該再繼續享受職稱工資。


紅果樹6076Gz966


很多行業,比如工程師,大學教師,中小學教師,醫生護士,技術工人等等,都是有職稱的。比如工程師,按職稱由高到低分為:研究員或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正高級)、高級工程師(副高級)、工程師(中級)、助理工程師(初級)。比如大學裡教師的職稱,由低到高,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四個級別。比如醫生,分為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四個級別。如果沒有職稱,那麼所謂“教授”,“主任醫師”,這些專業詞彙就會消失。一個大學教師的專業水平高低,一個工程師的專業水平高低,一個醫生的專業水平高低,也就無從判斷。大家都成為吃大鍋飯的,就會失去追求專業水平提升的動力,或許多討好領導,多熬幾年拼工齡,多攬一點活幹,變得比繼續學習提升專業水平要重要無數倍。要評職稱,首先要通過相應水平的職稱考試,平時我們可能會說:考試厲害不代表就真的厲害,但是如果是專業水平考試呢?比如作為一個醫生,其職稱考試,考的就是本專業的醫學常識、具體病例分析,如果他連這些都不懂,你期望他臨床水平會厲害??典型題目如下:一個兩個月大的嬰兒,純母乳餵養,今早開始出現抽搐、面色蒼白、瞳孔不對稱,你認為最有可能的診斷是什麼?如果一個醫生答:“感冒”,那麼臨床中很多類似病例可能會被他的無知弄死。如果一個醫生答:“顱內出血,腦疝形成,遲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那麼很可能臨床中碰到的許多類似患者已經在他手中得到最及時的治療而轉危為安。專業考試水平,跟平時工作實際水平是高度符合的。通過職稱考試後,還要結合平時工作實例,專業研究水平等等綜合評定(全部需要實打實的材料證明支撐),才能通過職稱評審。個人認為,現存職稱制度,還是相對合理。當然,會有不足之處,所以我們需要的是改革,而不是因噎廢食,一刀切廢棄。



世無吾生則萬古如長夜


要麼取消職稱,要麼讓職稱和工資脫鉤,我持支持態度。🙋

當前,職稱不僅調動不了教師的積極性,卻適得其反,還嚴重挫敗眾多一線教師的積極性,這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既得利益者(職稱高的教師)不樂意,口口聲聲說職稱是自己不懈努力追求的動力,我想問問,您說這話心不虛嗎?別說的那麼崇高,說白了,您追求的不說是不勞而獲吧,也算是等勞多酬,油水大嘛!這裡面怎麼走向高職稱的,我也不想多說,人人心裡和明鏡兒似的。😔

如果您真想實現自身價值,那可以爭當三八紅旗手,市勞模,省勞模乃至全國勞模什麼的,這些都是榮譽!一個教育系統有不少高級職稱的老師,但有幾個勞模呢?那是多大的榮譽哇!👉可你知道嗎?這些紅旗手,勞模的……比職稱遠遠有含金量的榮譽,統統都不和工資掛鉤的,多數就是頒發個榮譽證書,偶爾給點獎金,也不如職稱工資高低級別一年的差。😏

取消職稱工資,完全不影響某些同志的進步,但不取消,同工不同酬,勢必打擊一大片。




百里靈犀


目前看來,取消教師職稱制度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儘管職稱制度的種種弊端已經廣泛被一線教師所詬病,但無疑國家對職稱制度抱定的是比較溫和的改良的態度,比如多給指標,縮減不同職稱之間過大的工資差距、進一步規範評審環節等等。

但是,毫無疑問,職稱評審中的諸多亂象、職稱一評定終身、及不同職稱之間過大的工資差距,顯然已經挫傷了多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阻礙著教育的健康發展。

剛剛看到頭條上發佈的消息:教育部公開教師工資,稱平均年薪8.2萬,一線教師紛紛表示“拖後腿了”,高工資都發給了誰?現實情況是很多晉升了高級職稱的教師,往往想辦法脫離一線,結果就是不在一線幹活的人拿著高工資,在一線辛辛苦苦工作的拿著低工資;退一步說,即便同樣在一線幹活,不同職稱間過大的工資差距也會令人產生巨大的不平衡感,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所以,縮小不同職稱間的工資差別,必定是今後教師工資改革的方向。

比如,增加薪級工資,今年兩會上提高教齡工資的呼聲也很高,這很可能就是今後改革的方向。讓職稱工資不再是主導,而是逐漸調整到工資中的一個合理的比例——比如薪級工資、教齡工資、職稱工資、績效工資、崗位津貼等部分各佔五分之一的比例就比較公平合理,能被大部分教師所接受。

但願教育行業能早日完成工資改革,完善職稱制度,營造一個公平的、發展的就業環境,提倡多勞多得、優質優酬,使教師安心從教,使教師職業真正成為具備足夠吸引力的行業,從而促進教育的良性發展。


七仙女兒說教育


難道那些沒評職稱的老師全市有能力的?有職稱的全是弄虛作假的?不能那麼絕對的看問題。大部分評上職稱的老師要做課題、寫論文、帶學生獲獎、自己獲獎,教學稱職,這些都是大學職稱評定的標準,缺一不可。一點能力沒有,是不可能評的上的,溜鬚拍馬是留不來論文和專著的第一作者,核心期刊哪個給你掛第一名?課題都是靠前期成果累計來的,能去評下來的都是認真寫了本子的。不是什麼都能作假。評完職稱還要增加每年的科研分,約束著老師繼續努力。至少我瞭解到的大學都是如此。很多老師教學也不錯的,但是有的在外面開公司不在乎職稱,有的懶得寫論文做科研,沒資格評。我不認為向大家罵的那樣不堪!


槍鉋玫瑰


前段時間讀一本書書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平均主義是最原始的一種公平,原始社會必然存在平均主義。但是。這個原始人卻。完完全全甚至在保證群體的權利活了下來。

教育是什麼?教育是一種最廉價的國防,也就是說投入產出比非常的大,用商業人士來講那就是一個,性價比特別高。

就是這樣一個行業,現在已經可以見到的狀態就是,大多數人的工作積極性並不是那麼高,別人都是應付自己的工作,教育本身就是一個職業,但是如果把這個職業當成一個謀生職業,當成一樣,高尚職業的話,對於孩子,對於整個家庭,都是一種災難,孩子的未來關係到家庭的未來,關係到民族的未來,一群從業者卻是為了生活填飽肚子,在那裡默默無聞,甚至滿腔牢騷的工作者,這還有什麼快樂可言,還有什麼能夠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的可能了?

這些問題作為教育界最大的不公平,慢慢的被提出來,昨天,還是前天一位朋友給我留言說,工作42年,現在仍然是中級,明年就退休了。這是什麼概念?這是讓人一種心裡蒼涼的感覺。一個老師如果幹到了這種級別上,估計對教育充滿了恨。這就是教育的現狀,這也是老師的現狀。

再說一個前幾年我們這邊的故事,退休了還是初級,這是什麼概念?想一想,每一位老師都會覺得這是一種不通人情的行為,這不是學校領導不通人情,這不是國家不通人情,而是整個社會都在冷漠。

教育的職稱問題引起的問題非常多,在目前可以看到的就是,大多數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受到了這個影響,他們不願意主動的付出過多的精力和體力。他們未老先衰。我未老先衰是指他們的心理,剛參加工作就看到了自己30年後,甚至看到了自己對於支撐的遙遙無期。竟然一個目標都無法實現,還有幾個人可以放棄這種擔心而拼命工作呢,我想很少。

這些問題不改革將會是我們教育界的一個最大問題。不信可以拭目以待。男友力甚至有某種好處的時候,很多人都在拿著證書,正在準備正高,而普通老師確認中級不一定解決。

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