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懷古|景福圍居然還有紀念亭!在哪裡你知道嗎?

記載治水歷史的

景福圍紀念亭

景福圍紀念亭,乃一處記載肇慶市端州區治水歷史的地方。只要你細細地品味,才能領略到它的獨特韻味。


宋城懷古|景福圍居然還有紀念亭!在哪裡你知道嗎?


▲日落下的景福圍更平添幾分韻味(圖片源於西江網)

景福圍是景豐聯圍其中一段堤圍,位於肇慶市端州區境內、西江下游北岸,西起三榕峽出口,東抵羚羊峽入口。全長17.79公里,分為桂林、白沙、城基、正東路、渡頭村、下黃崗、羚山、水基八個堤段。共有防汛站倉九間、電動排灌站兩個和大、小涵閘十四座十八孔,其中水閘兩座、堤下通道閘七座十一孔、堤下涵閘五座七孔。

那麼,為何稱為“景福圍”呢?

景福圍,古稱“附郭堤”,又名“護城堤”、“皇城圍”,始建於北宋至道二年(996)。

清康熙四十年(1701)夏,西江暴發特大洪水,附郭堤飛鵝潭段堤圍出現裂痕。是夜,決堤於黃崗墟,毀壞民舍二萬一千六百餘所,淹沒田地七千九百餘頃。

西江洪水退後,肇慶府高要縣(今廣東高要區)知縣景日昣帶領民眾砌石重修飛鵝潭段堤圍,大修水基全堤。


宋城懷古|景福圍居然還有紀念亭!在哪裡你知道嗎?


▲景日昣雕像

景日昣(1661-1733),字冬暘,一作東暘、冬陽,號嵩崖,開封府登封縣(今河南登封市)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考中第十四名舉人。康熙三十年(1691),考取第三甲第三十六名進士。康熙三十六年(1697),任肇慶府高要縣知縣。

堤圍修復後,景日昣取七星巖石室巖下的石室洞內東壁石刻“景福”兩個字,作為堤圍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宋城懷古|景福圍居然還有紀念亭!在哪裡你知道嗎?


▲“景福”二字位於肇慶七星巖石室巖龍巖洞入口近水處

“景福”兩個字,乃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李邕題書。

自此以後,上自桂林堤、附郭堤,下至羚山堤、水基堤,聯成一線,統稱“景福圍”。

民國四年(1915)5月27日,西江河水暴漲,水位高達13.27米。景福圍“堤決於水,桂林、大麴、油柑塘等處決七口,三禡街決一口,塔根決三口,街尾決一口,下黃崗新基決一口,水基決四口,通共決十七口。袤延四百丈,蕩析千萬家,郡城一隅,盡成澤國。屋宇頹圮,人畜漂流;瞻烏哀鴻,觸目皆是;童號婦泣,慘不忍聞。”(林世恩《高要縣景福圍志》)

邑人梁贊燊等纂修於民國年間(1912-1949)《高要縣誌》載:該年洪水水位比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洪水水位高四尺二寸,高要縣境內決堤二十五圍、八十六處,全縣難民十餘萬,受災田地近六十萬畝。

災後,廣東省救災公所、香港東華醫院等慈善團體,以及各界愛心人士助資修復景福圍。

民國五年(1916)秋,按照前年洪水水位的高度,動工築建崇禧塔腳至東門街(今正東路)堤圍的混凝土截水牆與水閘,於次年歲杪竣工。


宋城懷古|景福圍居然還有紀念亭!在哪裡你知道嗎?


▲景福圍紀念亭

民國九年(1920)3月,景福圍增建崇禧塔腳的水射。

民國十二年(1923)3月,因兵燹戰火,東門街堤圍的混凝土截水牆、水閘均被毀壞。

次年,將東門街一帶的泥基加高培厚,改成馬路(今正東路)且作為堤圍,並拆毀古宋城牆的雉堞,化城牆為堤基。

民國十七年(1928),加高鎮南路(今閱江路),使之與正東路為同一水平線,亦路亦堤。

邑人梁贊焱等纂修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補修高要縣民國志稿》雲:“民國七年夏,淫雨大水,景福圍內塱水大漲,雜糧作物被淹。民國十七年,景福圍內塱水漲,全圍田禾被淹浸。”


宋城懷古|景福圍居然還有紀念亭!在哪裡你知道嗎?


▲景福圍紀念亭

民國二十三年(1934)2月16日,高要縣政府成立“整理圍內水利委員會”,籌建抽水機站。廣東省財政廳撥借毫洋(廣東、廣西等地通行的本位貨幣)十五萬元,向田塘業戶、殷富商賈借銀一萬七千元,購置德國製造的一百八十匹馬力柴油抽水機四臺,用以抽排堤圍內的漬水。其中,三臺抽水機安裝在躍龍竇側,一臺抽水機安裝在水磯竇側。同時,還修建“景福圍紀念亭”,且立下《高要縣景福圍民國五年修復全圍紀念碑記》,以垂永志紀念。

《高要縣景福圍民國五年修復全圍紀念碑記》鐫刻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冬,高2米,寬1.11米,端硯石。碑額“湛恩汪濊”四個大字為篆書,正文為楷書,景福圍董事會董事長龍兢持撰寫。

高要縣景福圍民國五年修復全圍紀念碑記

蓋聞德莫重於救災,功莫隆於捍患。我景福居西江下游。考西江之水,為中國三大川流之一,發源於滇省南、北盤兩江,由滇轉黔,經桂入粵,以達於海。沿途匯群山萬壑之流,建瓴東下,而高要首當其衝。是以西江潦患,歷以高要所屬為最。因縣屬下有羚羊峽,將水束咽,水勢至此,怒不可騁,必至橫決,勢使然也。民國四年,西潦之大,為空前所未有。且東、北兩江同時暴漲,下流梗塞,水無所歸。加以霪雨兼旬,颶風助虐,水勢湍急,溜直如箭。隔江各圍,次第崩決,水勢仍有加無已。景福圍民眾一心一德,群策群力,奮勇救護,誓與波神相抵抗。無如人力雖盡,天意難回。五月念七日,始決於塔腳,繼決於黃崗,再決於桂林。崩決十七口,袤延四百丈。同日,峽下諸圍悉不保,殃及廣州,西關亦成澤國,蕩析離居,鴻嗷遍野。嗟嗟?昊天不弔,降此鞠兇,小民何辜,遭此荼毒。惟是災禍已成,無可挽救,修重之舉難緩圖。獨是受創愈深,工程愈大,需費愈巨,籌措愈難。經治河處派員估勘,謂非三十餘萬金不能集事。但貧瘠如景福圍,又當饑饉之餘,莫不仰屋興嗟。屢議無效,輒喚奈何!時省政府以災情奇重,設立救災公所。香港東華醫院各善董,又成立勸捐救災義舉。適里人鄧君瑤光長全省警務,關懷桑梓,歷向省港政、善兩界,商請補助。而省港政、善兩界,關心民瘼,慨然允諾。鄧君隨偕同港紳葉君蘭泉,救災專員凌君福彭,聯翩蒞肇,輕騎減從,親詣災區視察。以景福圍屏障峽下各圍,誠重且巨。由東華醫院優撥修基費拾伍萬元,救災公所撥修秋攔費一萬元,餘由圍內各田畝籌足,修復之議遂成。由是鳩工庀材,剋日舉事,椓之閣閣,築之橐橐。始工於五年秋,竣工於次年歲杪。從此,狂瀾克障,安堵無憂,微東華醫院各善董優撥鉅款之力,曷克臻此!全圍民眾飲水思源,爰建亭勒碑,永垂紀念。

董事長梁釣顯、龍兢持、鄭元松,圍董梁仰山、李耀廷、趙仲詒、朱泓楷、羅靜周、鄭元勤等,暨三屯代表公立。

中華民國廿三年冬。

碑文所說“鄧瑤光”(1886-1934),字崑山,肇慶府高要縣(今廣東高要市)人。廣東將弁學堂畢業,任廣州府順德縣(今佛山市順德區)都司、協臺官,遷廣州府(今廣東廣州市)五仙樓千總,擢巡防營管帶。民國元年(1912),授予陸軍少將銜。次年8月,任廣東省警察廳廳長。民國三年(1914),任廣東省警務處處長。

碑文所說“葉蘭泉”(1868-1948),香港紳士、社會活動家和慈善家。原名“灝明”,號瀚群,肇慶府鶴山縣(今廣東鶴山市)古勞鄉羅江村人。民國元年(1912),任香港東華醫院總理。

碑文所說“凌福彭”(1854-1930),原名“凌福添”,字仲桓,號潤臺,廣州府番禺縣金鼎鄉(今廣州市黃埔區深井村)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考取第二甲第三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升戶部主事,遷戶部員外郎,擢戶部郎中。京察考核—等,記名以道府用。光緒二十七年(1901),任天津府(今天津市)知府。光緒三十二年(1906),任保定府(今河北保定市)知府。次年,任天津道護理。光緒三十四年(1908),任順天府(今北京市)府尹。宣統二年(1910),任直隸布政使。民國元年(1912),被委派督修崇陵(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陵寢)工程。民國三年(1914),任約法會議議員、參政會參政。次年,任廣東水災宣撫使,兼廣東省救災公所專員。

再說,民國二十四年(1935),抽水機安裝竣工,試機抽水。後來,因抽水機耗費大而作用微,大失眾望,未幾停廢。


宋城懷古|景福圍居然還有紀念亭!在哪裡你知道嗎?


▲理睬攝 圖片來自肇慶市旅遊局

景福圍紀念亭位於城東塔腳路北側,東鄰崇禧塔。建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坐北向南,磚木結構,呈正方形,邊長為7米。斗栱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向外延伸1.70米;重簷歇山頂,上覆綠色琉璃瓦,金柱四條,簷柱四條。

至今,景福圍紀念亭保存完好,由肇慶市堤圍管理所管理。

此外,景福圍紀念亭還立有一塊《景福圍維護七十二魚埗諸公紀念碑記》。

民國十一年(1922),為彰表景福圍於民國四年(1915)決堤後,不遺餘力救災的廣東省警務處處長鄧瑤光、廣東省救災公所專員凌福彭、香港東華醫院總理葉蘭泉三人,端州紳民建三君祠以垂永志紀念。

三君祠,又稱“紀念三君祠”、“報功祠”。1984年,被定為“肇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城北路的今端州區人民醫院籃球場(已拆毀)。建築結構與一般的祠堂不同,乃書室式結構,坐西向東,單簷硬山頂,面積為336平方米。內裡分為兩層,上層鋪設樓板。首層中間部分為廳堂,旁側為居室,以天井分隔廳堂與居室。

民國二十四年(1935),端州紳民又將造福桑梓的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軍長餘漢謀、廣東省民政廳秘書梁祖誥兩人列入三君祠,以垂永志紀念。


宋城懷古|景福圍居然還有紀念亭!在哪裡你知道嗎?


▲餘漢謀

餘漢謀(1896-1981),字幄奇,廣東高要縣(今肇慶市端州區)正西路人。清宣統二年(1910),考入黃埔陸軍小學。民國八年(1919),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民國十四年(1925),建國粵軍第一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任第十一師三十一團團長,參加“粵桂戰爭”。民國十六年(1927),任第四軍第十一師師長。民國二十年(1931)5月,第八集團軍總司令陳濟棠等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在廣州另立國民政府,任廣州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第一集團軍軍長。


宋城懷古|景福圍居然還有紀念亭!在哪裡你知道嗎?


梁祖誥(1889-1972),字孝鬱,祖籍是肇慶府德慶州(今廣東德慶縣),世居於今肇慶市端州區正西路。幼年,就讀於肇慶府中學堂(今廣東肇慶中學前身),後升讀於兩廣高等工業學校。清宣統三年(1911)四月,加入中國同盟會。民國元年(1912),考取赴日本國留學。民國四年(1915),畢業於日本國東京早稻田大學。民國九年(1920)回國,先後在廣州廣雅中學(今廣東廣雅中學前身)、廣東工業專門學校任教務主任。民國十三年(1924),先後任萬寧縣(今海南萬寧市)、封川縣(今廣東封開縣)、惠陽縣(今惠州市惠陽區)知事。民國十九年(1930),任江門市市政局局長。次年,任四會縣縣長(未到任)。是年3月,任廣東省民政廳秘書;6月,任中山大學事務管理處主任。


宋城懷古|景福圍居然還有紀念亭!在哪裡你知道嗎?


▲景福圍紀念亭(圖片源於西江網)

同時,端州紳民還將三君祠改稱為“紀念五君祠”,且立下《景福圍維護七十二魚埗諸公紀念碑記》。

《景福圍維護七十二魚埗諸公紀念碑記》鐫刻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高2米,寬1.10米,端硯石。碑額“惠澤綿長”四個大字為隸書,正文為楷書,景福圍董事會董事長龍兢持撰寫。

景福圍維護七十二魚埗諸公紀念碑記

事有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善弗繼。如我景福圍之得有七十二魚埗,其中波折,賴有諸公後先維護,誠足紀焉。緣景福圍復修全圍之後,僉以圍工今以告成。前車既覆,後車當鑑。景福圍關□之千□,自應籌一的款,時加修葺,以增卑培厚。否,恐西潦再漲,亦與未修復等耳。眾韙其言,正籌劃中。適有疍民□□、梁福等,聯同四水□□,即新江、楊柳、盈塘、筍洞等疍民,到局獻議。以縣屬上至梅子汎,下至羚羊峽,一河兩岸,有七十二魚苗埗,原系該疍民資生之業。近被土豪佔據,攘為私人所有。擬請化私為公,收歸景福圍局管業批租。除照舊繳漁課、濠租、囚糧,並加給疍戶資生及地方公益費外,悉數撥充景福圍修基經費。時董圍務者為林、孔二君,商之鄧、凌、葉三君,僉曰:“可。”遂聯銜呈請李巡按使,蒙批:“準令縣妥訂管理章程,呈復立案。”此景福圍得有七十二魚埗之始也。然案雖準立,照仍滯給。十餘年來,妒嫉者有之,覬覦者有之。如民國二年,西江財政處成立,擬收歸處有,以充軍糈。十六年,二區農會擬將梅子汎以下,華光頂以上魚埗,撥歸該農會。幸賴馮廳長祝萬竭力□□□,得免撥。二十一年,三區大灣圍擬將座落大灣三埗撥歸該圍修基,因而涉訟。建設廳又擬收歸國有。在省務會議時,蒙區廳長芳浦力為調護,遂免置議。風雨飄搖,難保無得而復失之慮。二十三年,奉令將圍局改組為圍董會。兢持德薄能鮮,加以衰耄,荷三屯民眾不棄,被選為董事長。得悉景福圍與魚埗有密切關係,蓋圍基之堅窳,繫於魚埗之存亡,繫於埗照之領否。謹將圍基、魚埗關係利害,縷陳於鄉先達餘幄奇、梁孝鬱兩君,請其設法妥領埗照。餘、梁二君,素以造福桑梓為志,知景福圍連年藉魚埗之租息修補患基。是以民六年夏,西潦再漲,縣屬各圍十決其九。而景福圍如靈光之巋然,皆由綢繆於未雨之先,始能有此。是知保魚埗即保景福圍,保景福圍兼下游各圍。餘、梁二君,據實轉商廣東財政廳廳長區公芳浦,慨然準給執照。於二十三年四月,奉發高要縣景福圍七十二魚埗執照,下會只領在案。隨呈准縣政府割四水疍民漁課戶,推入景福圍戶輸納,此七十二魚埗確定為景福圍之所有也。由是業權已定,妒嫉自消,覬覦以戢。全堤鞏固,永慶安瀾。□鄧、凌、葉三君創始於前,餘、梁二君曲成之後,暨廣東財政廳廳長區公芳浦及馮廳長祝萬維護之功,曷克臻此。三屯民眾援有功德則祀之例,除建祠崇祀外,更勒之貞珉,以留紀念。

董事長鄭元松、龍兢持、梁仰山,圍董趙仲詒、李耀廷、朱泓楷、梁兆銘、羅靜周、李順輿等,暨三屯代表公立。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 月吉日,濯深梁鳳丹書,本市厚玉泐石。

碑文所說“林、孔二君”,是指景福圍紳董林煥饒、孔慶壎二人。邑人林世恩纂修於民國十三年(1924)《高要縣景福圍志》雲:“大總統以圍紳孔慶壎、林煥饒二人於此次修基有功,獎給五等嘉禾勳章,以為鼓勵。”

碑文所說“鄧、凌、葉三君”,是指廣東省警務處處長鄧耀光、廣東水災宣撫使凌福彭、香港東華醫院總理葉蘭泉三人。

碑文所說“李巡按使”,是指李國筠(1881-?),字斐君,榜名為“筠壽”,廬州府合肥縣(今安徽合肥市)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考中舉人。歷任廬州府(今安徽合肥市)中學堂監督、合肥縣教育會會長、廬州商會總理、安徽省諮議局副議長、安徽省資政院議員。民國元年(1912)12月,任安徽省財政司司長。次年9月,任安徽省內務司司長,後兼任安徽省財政司司長、國稅廳籌備處處長。民國三年(1914)5月,任廣東巡按使。

碑文所說“馮祝萬”(1879-1954),肇慶府鶴山縣(今廣東鶴山市)古勞鄉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後考入北京陸軍大學。民國十二年(1923),任廣東軍政府軍務局局長,後任西江督辦署財政處處長。民國十六年(1927),任廣東省政府財政廳、農工廳廳長兼國稅管理公署署長。民國二十年(1931),廣州國民政府成立,任上將參謀團主任。次年,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廳長、西南政務委員會委員。

碑文所說“區芳浦”(1891-1951),名普春,廣州府南海縣(今佛山市南海區)人。民國十五年(1926),入廣東軍閥陳濟棠幕下,累升至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兼廣西省梧州市市長。民國二十一年(1932),任廣東省政府財政廳廳長兼財政部廣東財政特派員。

碑文所說“餘幄奇”,是指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軍長餘漢謀;所說“梁孝鬱”,是指廣東省民政廳秘書梁祖誥。


宋城懷古|景福圍居然還有紀念亭!在哪裡你知道嗎?


▲閱江樓

現在,《高要縣景福圍民國五年修復全圍紀念碑記》和《景福圍維護七十二魚埗諸公紀念碑記》均移到肇慶市博物館(今閱江樓)碑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