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抬棺人在你们当地的社会地位怎么样?

一点三农


农村抬棺人在你们当地的社会地位怎么样?

看这个话题,好像是当地农村有专业的抬棺人似的,这个我们北方人不得而知。在我们北方农村,有人去世都是本家当户,街坊邻居互相帮忙。俗语说喜事叫白事到,遇有白事,不用请,人们也会纷纷去吊唁和帮忙。在我们这儿,每个村都会有一个白事的把头,就是明白白事风俗的德高望重的人,遇有白事,一切由这个把头说了算,主人家光管着花钱就是了。

在农村,把头是比较受人尊重的,一是要明白当地的风俗,二是要品行端正。因为家里有人去世,主人家往往没有心思料理大小事情,一切都交给把头。这时候把头就要合理掂对,根据主人家的经济条件,合理开销。安排谁去打坟,谁管财务,谁去买菜,谁去哪里报丧,当然还要安排由谁抬棺,有谁放鞭炮,所有事情全由他安排。

至于抬棺人,我们这儿没有专业人员,都是从本家或邻里挑选乐于帮忙的年轻人。不管抬棺,还是其他帮忙的人,都是没有一分钱报酬的,不过是除了当天参与吃饭,在烧五七的时候,主人家还要对殡葬时所有帮忙的人员重新宴请一次,以做答谢。

白事帮忙的人,比较好选择,因为不用和喜事那样,讲究用得上哪个属相,所以只考虑几个因素。对于抬棺人,主要考虑年轻力壮,辈份最好小于逝者,如果和逝者平辈,那也要选择比逝者年轻、身体健康的人。再是,家中有孕妇的年轻人,一般是不参与抬棺的,因为怕沾染阴气,回家影响胎儿。所以,对于抬棺者来说,不存在社会地位问题,本家本族的,遇事互相帮忙而已,主要是身体健康、阳气旺盛。

在我们胶东,在白事中忙活的,只有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那个人就是扫地的人。扫地是农村的传统风俗,人去世后先停灵,殡葬时抬棺而出后,要有一个人专门扫地,就是象征性的将主家停灵的房间略微清扫一下。这个人是要付报酬的,一般没人愿意干,都是农村光棍子或者心眼短点生活无着的人。扫地后赚一把新的条帚,现在一般的行情是50到100元钱。

在我们农村,一般人到了六七十岁,家里便开始准备送老的衣服,以及殡葬时所用的主要物件。如果有人突然去世,家里提前没准备,一般就要去其他上年岁的人家借。这个借,只是象征意义的,因为殡葬用的东西没有归还的,一般会象征性的付上一两块钱。

所以,就胶东农村来说,丧事上帮忙的,有一个人地们最高,这就是把头,有一个人地位最低,这就是扫地的。而抬棺的人,都是平日和主人家走动的本家或街坊,又都是乐于助人的庄稼汉子,不存在社会地位高低问题,只是大家互相帮忙而已。


齐东晏子


农村抬棺人在您们当地的社会地位怎么样?

这是一个比较忧伤的话题,毕竟中国人是很是很忌讳说生死的,但是没有办法,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我们这里没有专门的抬棺人,如果家庭有亲人去世,基本都是由村里年轻力壮或者关系比较亲近的叔伯们来抬棺!


记得2013年母亲病逝,出殡之前抬棺人数就已经定好了,都是村里的年轻力壮的叔伯们,跟父亲同辈,关系也比较亲近!出殡那天我们姐弟要走在抬棺队伍之前,三步一小跪,十步一大拜!但是棺材很重,叔伯们抬不了多远气就喘不上来,中途棺材又不能落地,老人的说法,棺材在哪里落地,就要在哪里安葬的,所以抬棺队伍中会携带两张木凳,抬不动了,棺材就架在木凳上面休息,之后再继续抬,抬到墓穴处,再做法事!

对于抬棺的叔伯们,我特别感激,我感觉那就是亲情,是他们一步一步把母亲抬到了她的安息处,我了觉得一个人生前无论多么好强,最起码得礼节,亲情关系还是要要的,在人过世后还需要他们为自己扶灵或者抬棺,才算有”脸面”的离开这个世界!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分享,可以关注下我,谢谢!


水果不甜不要钱


我是民工札记南八,我在农村生活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间经历过无数件丧事。

在我小时候,那时候记得村里组织了个“会”,就是家里有老人的都参与,类似于现在的公益组织,算是村里的公益组织。如果谁家的老人去世了,由会长带领入会的人参见。会里有会计、大总、还有专门抬棺的精壮劳力。不管谁家老人去世,不管什么理由,随会的人必须去。那时候如果随会的人,一般都是由会里精装劳力抬棺。


稍后村民都富裕一些,这个会就结束了。这以后抬棺,基本上都是由村里的年轻人上场。一般都是找身强力壮的平辈人或者下一辈人抬棺。现在外出打工的多,村里都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如果本村的年轻人不够,那就只有去找外村的人一起去抬棺。

至于抬棺人的社会地位,我们那一带对这个没有要求,即使成为抬棺人,不是抬棺人,反正和社会地位无关。如果你经常帮村人抬棺,出力比较大村里人都会很尊敬你,有个比较好的名声。不过也有人说,人都会去世,现在帮人抬棺,将来人会帮他们抬棺,类似推背图,因果循环。


不过,这两年,空心村特别严重,两个村也凑不够年轻人抬棺的比比皆是。村里现在一般不抬棺了,直接由起重机架起棺材吊到棺架上,年轻人只需要把棺材扶稳落在棺架上就可以了。然后由拖拉机把棺材拉到坟地去。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村里的抬棺人会消失。


民工札记


我们这里农村抬棺人从不受人卑视,凡尘世之人都要赴黄泉,都需要十多个人抬棺下葬才能入土为安,家人才无后顾之忧,所以应该感谢那些抬棺人,应该更加尊重抬棺人。


从父亲和母亲去世的两次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了抬棺人的辛苦,我们这里有一种讲究就是,从抬起棺材开始走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墓地,棺材不能落地,也就是说棺材的底面不能与地面接触,这就需要抬棺人的耐力和坚持,而他们自始至终团结合作,从来没有听说过任何一家这方面出过意外,都很顺利。


我们这里给抬棺人的报酬一般是一条烟,价值大约七十元左右,如果是从外地回来办丧事的,由于平时与村里人没有交往,他们则更加优待抬棺人,一般情况除了给烟还要给钱。


三农张老师


农村抬棺人在你们当地的社会地位怎么样?

我不知道怎么会把抬棺人和社会地位扯到一起,大概是因为有钱有地位的人,是肯定不会干这么辛苦的活吧?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抬棺人,多是村里的穷人了。


而事实上,也不全对,我就知道一个有钱人,每次村里有老人过世,抬棺材就会有他,用他的话说,抬一次棺材,事业就上升一次,这抬棺抬棺不就是升官升官嘛,那升官不就成了发财,所以,抬棺人,并不能决定人的地位,但被抬人的地位倒是决定了抬棺人的人数和地位。

借题,我们来了解一下农村的抬棺习俗,也许就搞懂了抬棺和地位之间的关系了。

农村抬棺人,并不容易,有钱有地位的人大多受不了

抬棺是整个丧葬过程中,最难的一个事,有些人可能觉得那有啥难?我想说,你是不了解咱们广西的地形和丧葬文化,在咱们这,老人去世前就跑山头选好了墓地,有的老人家喜欢视野开阔呀,选的墓地就在山顶,崎岖的山路,石头路,这要了抬棺的人老命了。


路难走不说,这广西的棺材全国出名,咋的出名?厚实啊,特别是桂柳一带,那棺材是越厚实越彰显主人家的派头,只是苦了抬棺人。

这么累人的活,一些玩笔杆子,做生意的人,常年没干过重活,他就是想抬,估计村里长辈也不愿意给他来。而这些人,多半是“地位”高的吧?

抬棺人不可以是年轻后生,从辈分上来讲,这抬棺人地位不低

村里的年轻后生,没有结过婚,辈分排位低的人,是不可以去抬棺材的,农村人认为,没结过婚的人阳气过重,不适合丧葬这样的环境,容易引起反噬,带来不好的运气。

其实这种扯淡的说法虽然没有根据,但其目的是好的,年轻后生虽然有一股子蛮力,但耐力不行,且容易冲动,这抬棺的活落这些人头上,容易出差错,所以通常抬棺的人辈分都比较高,有家室的男人为主,从辈分上来看,抬棺人的地位不低。


抬棺人不是唯一的,谈地位不合适

村里过了老人,需要人给抬出去,这抬棺材的人数通常是8个和16个,视抬棺的路途遥远,还会预留一个第二梯队,所以,一场丧礼需要的抬棺人其实不少,这样下来,村里到了年龄的人,都有可能去抬棺,也就是说,抬棺人并不是唯一的,从这点来看,谈地位显然不合适。

有人可能会问,抬棺人的人数不固定吗?是的,每个地方的习俗略有差异,确实不完全一样,像农人广西老家,一般是16个。而关于抬棺人的人数,古时颇有讲究,身份越卑微的逝者,抬棺人越少,最少2人,普通百姓8人或者16人,达官贵人64,帝王128人。


最后咱们来了解一下农村有关抬棺的一些习俗,也许不一定有根据,但回到农村要避开这些,以此仅表达对逝者的尊重

  1. 抬棺人不要自告奋勇,需长辈安排,因为有些地方的习俗,抬棺人还得算八字,看运势。
  2. 逝者亲属不要去抬棺,要去棺前扶灵,现在农村有的家族大,上百后生,彼此也不熟,回去守孝的千万不要“好心”去抬棺,会被农村人说的。
  3. 抬棺路途中不可以落地,这个习俗几乎全国各地都一样,抬棺途中都带着两张高脚凳子,除了下葬前停留用,途中实在抬不动了或者遇到什么特殊情况,也可以停下来用高脚凳架着。因为,农村人认为,棺材要是落了地,就得在落地那入土。

总结:抬棺人虽然不好做,但被安排的人几乎不会推辞,这是农村人的特点,因为谁家的老人都会经历这个,只有互相帮助,事情才能顺利,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所以,他不关乎地位,地位再高也会有老去的那一天。


农人解说


在我们这抬棺人!是受尊敬的人!

特别是抬棺头的人!家里人要封礼跪拜的!

棺头重!刚抬出堂屋门只有前面两个抬棺人最受累!不出力要被压扒了的!

我见过前面两个抬棺人脸憋的通红!因为要憋一口气不能泄气抬出门口!

后面的人被门挡着出不来!前面棺头只有他俩抬!你想吧有多重吧

棺材要一口气抬到地!一路上不能沾地!说沾地不吉利!老辈子人的说法!无从考究!村里男人则是需要帮忙抬棺材的,

这里需要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当然有有年龄大的,不过都是帮忙的,

老人们都说,生前给人抬,死后就是为了有人抬自己,在农村就是这个道理。








豫舞扶扬


农村抬棺人在你们当地的社会地位怎么样?

现在农村的“抬棺人”就是普通的农民,基本没有职业抬棺人,所以谈社会地位根本就没意义。

一般村里有人办丧事,都是请亲戚去抬棺,除非特殊情况,如亲戚中有力气的男性不够,那没办法只能请关系近,或者好说话的村民去帮忙,然后多给点好处费,虽然抬棺是个苦差事,很多人本能上会有所抗拒,但是从乡里乡亲的关系层面去考虑,明事理的最后会答应去帮忙,当然也有人会拒绝,主要是怎么去看待问题。

一般抬棺至少需要八个人,一路上不能歇息,农村的路比较窄小,要克服重重困难到达目的地,而逝者的子女跟在后面,走一段路就要拜棺,农村有一种说法,如果子女们不下跪,棺材就会越来越重,说得就好像棺材上面压了什么东西一样。

因为受力太重,抬棺人就会有怨言,如果都抬不动,肯定影响不好,抬棺人就会督促逝者子女立刻跪拜,这种涉及到鬼神论的东西也不知道是否真假,反正平时听村里人抬过棺的人聊起过,说他们亲身感受过。

而更加糟糕的是,在夏天逝者四五天后才下葬,气味呕人,很多人受不了这个气味,这也是他们不愿意去帮忙抬棺的原因,有时候在后面抬棺的人一路上都能闻到呕人的气味,特别难受。

一般来讲,村民之间没有一定关系,是不会去帮别人抬棺的,农民迷信比较重,弄得不好,担心影响自己的气运。


老梁话三农


尽管说抬棺人现在也成了一种再现的职业,但是在当地农村来说,抬棺的人还是受人尊敬的,他们的地位对于逝者家属来说就是“长辈人”。

“抬棺人”早在晚清、民国时就是一个是特别的职业,当时被称为“杠夫”。他们是专门负责出殡抬棺材的人。眼下农村由于青壮年人外出打工的多,有些本来就居住人口少的村子遇到丧事,这抬棺出殡人手不够。这样其他村子里会有人蹿成一伙,前来抬棺出殡。不过他们可是要收费的,一般是按事论价,一个事收千元左右。

抬棺的人农村尊称为“八仙”或叫“八大金刚”。不用说就是身板子结实,有力气的大汉。抬棺人还有要求和忌讳,不能是直系亲属,不能是与死者八字相冲的,不能是未婚,更不能是女性,抬棺人还不得重姓氏。如此说来,符合条件的抬棺人可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更重要的是选抬棺材头的。


村里请抬棺人很有讲究,在事先和沟通后,由鼓乐随行,孝子亲自登门逐个跪请;起棺时,也是孝子们跪着,哀乐奏起。然后孝子走在前面带路,并每行一短路程,孝子们要回过头来向逝者跪拜,同时也是在向抬棺人致谢,意即辛苦了。这个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抬棺人再累也不能城“重”,更不能半道让棺材着地。下葬后,村里人和孝子们可以先走,但抬棺人却要最后离开坟地。



逝者入土为安了,要将抬棺人请到酒席之上,由东家及至亲一一敬酒表示谢意,同时再穷的人家也用盘子端上烟、酒八份礼品呈上。烟两盒或整条,酒至少要一瓶。如果是抬棺职业者,当面把酬金交给“挑头”的。


为生活而提神


农村人死后,一定要带棺下葬,入土为安,丧葬事宜可能各地不同,我说一下我们这边的风俗和禁忌。

首选抬棺人在农村是很受尊敬的,在农村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抬棺人,必须有声誉的人才能当:还有就是亲戚不能当,同宗不能当,没结婚的不能当,媳妇有身孕的不能当,其次还要孝子登门跪请。

抬棺上路也是有讲究的,抬棺时绝对不能说重,越说会越重,重的是逝者心有牵挂,轻者,则是心无所恋

这都是听村里老人说的一些抬棺的风俗。






乡村飞飞


抬棺人是没有实质的社会地位这一说的

但是他们在农村人心目中的地位却是非常高的!

他们是对农村人情世故的承载

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但是老一辈的却记忆犹新

在农村死者为大,一定要入土为安,因此职业的抬棺人在过去的农村是非常重要的。

在抬棺的途中,棺材是不能掉的,所以说抬棺人在抬棺的过程中是不能休息的。

一副棺材需要八个人抬,所以说抬棺人有人叫八大金刚,有的人叫八仙

经过“一、二”吆喝之后,抬棺人起棺,抬棺的过程中,八个人的步伐也要一致,要掌握平衡,每个人都要小心翼翼。

抬棺人都是实在人,抬棺的时候不会耍滑,在抬棺前,去世家人都会给抬棺人一盒烟,一瓶酒,10元钱。这些都是对抬棺人表达的一份意思,也没人会在乎这的多少,有些地方的风俗认为能当抬棺人是件荣耀的事,分文不会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