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富豪林黛玉的经济来源,是外祖母的馈赠,还是父亲财产遗产?

前面发文,讨论林黛玉“抓两把钱”打赏小丫头,引起不少朋友的回应。有部分朋友对黛玉的经济来源产生疑问:是贾母额外给她的私房体己,还是林如海的遗产?

隐形富豪林黛玉的经济来源,是外祖母的馈赠,还是父亲财产遗产?

说到林如海的遗产,有个争论许久的问题是,贾家是否吞没了林家的遗产。我曾著文分析过,这里只简单梳理一下:

林如海病重,接黛玉回去,贾琏陪伴。所以林如海的丧事,也是由贾琏和黛玉来操办的。当然,鉴于黛玉当时年纪太小,实际事务是由贾琏作主的。所以有人怀疑,贾琏接手了林家全部家当,并且还分析出这笔钱的去向:接下来的修建大观园,正是挪用了林家财产。

隐形富豪林黛玉的经济来源,是外祖母的馈赠,还是父亲财产遗产?

这未免想得太简单了。即使放到今天,大额遗产过户也仍然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贾琏那么容易就能吞没、或者挪用了林家财产?林如海有多少钱暂且不论,会不会把所有财产,都用金银、珠宝、银票的形式存放?还是要投资到房产、地产、铺面上去?如果是后者,贾琏以内侄的身份,或者以未成年女儿代理人的身份,能不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把房子铺面田地全部变现?如果不能变现,他又如何从中获利?你总不能把苏州扬州的房子带回京城吧?

隐形富豪林黛玉的经济来源,是外祖母的馈赠,还是父亲财产遗产?

至于现银,当然也不可能一无所有。问题是林如海的丧事、运棺回乡、入土土葬,这也处处需要钱呀。还有林如海的姬妾、奴才,并没有跟着黛玉来到贾府。不管是安排他们在苏州守灵,还是就地遣散,都需要一笔安置费。这些费用,难道是贾琏自己掏腰包的?

隐形富豪林黛玉的经济来源,是外祖母的馈赠,还是父亲财产遗产?

再说贾琏的性格,“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呢”,是奢华挥霍的天性(与贾府大部分人一样)。在林如海的丧事后事上,他会不会刻意节省开支?黛玉与宝玉闲谈,说过一句“如今或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叫人觉得突兀奇怪:清高的黛玉怎么会计算起贾府的收支平衡来?其实不是计算贾府,而是林家丧事太奢、导致“后手不接”的切身之痛。

隐形富豪林黛玉的经济来源,是外祖母的馈赠,还是父亲财产遗产?

虽然贾琏挥霍,要说林如海一点遗产也没留下,也不至于。黛玉不是“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吗?因为黛玉的才华,所以特别强调书籍。当然也会有衣裳、首饰、钱财之类,但肯定不会太多。否则以黛玉之灵,吃用父亲的遗产,又怎么会有“我是一无所有”“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之叹?别说黛玉,就是换上懦弱的迎春,也不会自己放着几百万两银子,又感叹“一无所有”吧?

隐形富豪林黛玉的经济来源,是外祖母的馈赠,还是父亲财产遗产?

古代金融,不如现在的发达。现在随便拿张卡,就可以取出现金来。但是古代要把金银珠宝换成碎银,是需要一定手续的,而把银子换成铜钱,又需要一道手续。黛玉连当票都不认识,她会去进行这些繁琐的工作吗?从林家带来的“钱”,现银或者铜钱,能有多少?经得住她随手“抓两把”打赏下人吗?而那些珠宝之类,黛玉是会当作纪念品收藏,还是会派老妈子带出园子换成钱零花?这是可想而知的。

隐形富豪林黛玉的经济来源,是外祖母的馈赠,还是父亲财产遗产?

书中明写了“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可见贾母的确给黛玉送过钱。佳蕙这个外人都知道,不是“老太太给林姑娘送钱”,而是“老太太那里”,是贾母身边人送的,多半已经经常化、制度化,而不是偶然为之了。那么,黛玉零花钱的来源,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有朋友纠结于贾琏“再发个二三百万的财”,并且跟我争论:难道曹雪芹的话可以不考虑?曹雪芹的话不能不信,贾琏的话也不能不信。问题是贾琏哪一句话说,这“二三百万”是发的林家的财?

隐形富豪林黛玉的经济来源,是外祖母的馈赠,还是父亲财产遗产?

从贾琏这句话,甚至不能断定,他“曾经”发过二三百万的财。虽然有个“再”字,不过是口头语。比如林如海对黛玉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难道凭此认定,林如海曾经“续室”?难道贾敏是林家的续妻?这未免太可笑了。

隐形富豪林黛玉的经济来源,是外祖母的馈赠,还是父亲财产遗产?

就算贾琏的“再”有第二次的意思,前面补一句:“咱们曾经发过二三万的财,要是再发个二三百万的财就好了”,不也非常合理吗?别忘了,贾琏是“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呢”,并不是量入为出的。坐困穷城之际,妄想发财,还不往大里去想?

隐形富豪林黛玉的经济来源,是外祖母的馈赠,还是父亲财产遗产?

网上有个段子:我要是发了财,每天买两杯豆浆,一杯放白糖,一杯放冰糖,写尽“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之窘。我倒不是嘲笑穷人,因为我也一样穷。但非要用“两杯豆浆”的思想,去套用贾琏的一句闲谈,就太小家子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