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不起眼的野草,如今成為了餐桌上的美食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對路邊的野草野花都見的多了,就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了。但是其實往往是這些農村馬路邊上不起眼的野草,有時候也會有大作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野草,很多人都知道,而且農村人看到它都不會主動靠近,因為它會“蟄人”。記得小時候去田地裡玩兒,因為好奇就摸了摸它,結果手疼了好久,那種感覺就像被蜜蜂蟄了一下。自從那次之後,我就有了教訓,再也不會主動去碰它了。這種野草在農村的路邊很常見,渾身長滿了絨毛,看起來還挺可愛,但是大家千萬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看到它一定要小心。

在農村不起眼的野草,如今成為了餐桌上的美食

看見這種草我可以認出來,但是它的學名具體叫什麼我就不知道了,只知道村裡的人都叫它“害辣辣”,給它取這個名字是因為我們的皮膚接觸它之後會產生強烈的刺痛感而得名。直到後來我偶然翻看一本植物品種大全的時候我才知道,其實這種野草有專業的學術名稱,叫做蕁麻,別名也叫蠍子草,看名字也知道它真的不好惹,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去摸它,尤其是有汗毛的手背等,不然它帶來的痛一定會讓你刻骨銘心。我就是典型的例子,碰了一次之後它從來都是避而遠之。之所以我們皮膚接觸了這種草之後會產生刺痛感,是因為它能分泌一種蟻酸,如同被蠍子蟄了一樣,之後皮膚還會出現紅色的小點,需要好幾個小時才會消失。

在農村不起眼的野草,如今成為了餐桌上的美食

有的時候我們會因為好奇心作祟非要去試試,但其實在此之前,有經驗的父母早就已經告訴我們蠍子草的厲害,只是我們不當回事,這就應了一句話,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會刻骨銘心地記得,不過也因為這份經歷現在我才能知道這人人避而不及的蠍子草,如今卻有大用處,甚至成為了餐桌上的美食。不過成為美食的說法並不是在所有地方都有的,在國內目前只有少部分地區把蕁麻當做食物蔬菜用來做菜。比如貴州地區的凱里酸湯、都勻等地區會把它當作菜品。說起蠍子草有食用價值,小編我也是很吃驚,因為我自己從心底裡也覺得它不是什麼好東西,居然還能吃也是刷新了我對路邊野草的認知。但是不要懷疑,它確實是能吃的,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網絡上搜索一下關於蕁麻做菜的有關推薦。就我瞭解到的它的嫩莖嫩葉可以用來燒湯、煮魚、涼拌,還可以速凍或者脫水後長期貯藏,但是具體怎麼做就靠大家自己去了解了,因為我自己也沒有嘗試過。

在農村不起眼的野草,如今成為了餐桌上的美食

在農村,水溝旁、馬路邊到處都可以見到蠍子草的蹤跡。除此之,其實蕁麻也有很多個品種,我家鄉就有兩種,可以通過的葉子的大小辨別出它們不一樣。其中葉子大的是不可以吃的,但是可以曬乾了作為牲畜的飼料,不過我個人覺得牲畜可能也不太喜歡它。可以吃的葉子偏小,沒見過的人可能還會把它錯認成薄荷。與薄荷不同的是,它的葉子上佈滿了毛刺,氣味也跟薄荷不一樣。

在農村不起眼的野草,如今成為了餐桌上的美食

因為蠍子草渾身佈滿毛刺,它還是天然的保護屏障,有它生長的地方一般人都不敢靠近,想做壞事的人當然也不敢靠近。所以它可以當作庭院、果園,魚塘等地方的防護網,防止有盜賊來偷東西。不過話雖如此,也有人不怕它,只要做好了防護工作,還是可以輕鬆應對的,所以大家也不要把防護安全全都寄託在蕁麻身上。除此之外,蠍子草還有藥用價值,整個植株都可以入藥,在我國古代的醫書裡就有相關的記載,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去查找。但是在國內目前蕁麻治病還沒有太多的運用,相比於國內,國外在醫學上運用蠍子草的情況就更多了。

在農村不起眼的野草,如今成為了餐桌上的美食

在農村,很多地區都可以見到蕁麻,但是農村人都把它當成一種武器,拿著它別人也就不敢隨便靠近了。至於把它當作食物藥材來使用的情況還是佔少數,但是在部分地區,它也確實是餐桌上的美食,也算得上一種野菜了,因為當下沒有人工種植的蕁麻。如果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路邊找找,或許能夠發現它的蹤跡。它喜歡生長在相對潮溼的環境,因此低窪水塘旁邊可能更容易找到它。今天的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大家喜歡的話,歡迎點贊評論留言,後面會繼續給大家帶來有趣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