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6年的HR:职场沟通,这三句“口头禅”会断送大半的职场机会

将自己的热忱与经验融入谈话中,是打动人的速简方法,也是必然要件。——世界沟通大师戴尔·卡内基

“一刀切”的口头禅,容易让人感觉工作态度不佳

上周吃饭,遇到了许久不见的李sir。他是我最早的“领导”,做了20年的HR,最近和朋友创业,和我聊起了现在的年轻人。我刚好也有些困惑,因为自己带的实习生,总感觉有些“不对路数”,于是向李sir请教秘诀,怎样和年轻人相处比较好。

和我带实习生不同,李sir有16年的HR经验,他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有主见,对工作也很有热情,只是有时候表达方式不对。比如他们虽然有主见,但很多时候会“藏在心里”,嘴上和你打着哈哈,但不会明确说出来。有时候偷懒,甚至会把一些口头禅,比如“666”挂在嘴边,高效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时候反而影响表达,不利于双方沟通。

工作16年的HR:职场沟通,这三句“口头禅”会断送大半的职场机会

一句不合时宜的“666”可能会让场面瞬间冷下来

的确,有想法、愿意做事是很好,但是这种“一刀切”的沟通方式往往也会影响自己很多机会。于是我和李sir讨论了一些常见的“口头禅”。这些句子听起来虽然简单易懂,但多半比较片面,一不小心就把天“聊死了”。

让领导同事对你失去兴趣的“绝望三连”

让领导同事无语的口头禅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列举比较常见的几个。

“没有意见”

没有意见看似是个好词,实际上有些敷衍。在别人征求想法的时候,一句“没有意见”感觉会减少了对方很多麻烦,但也挡住了很多相互学习和促进的机会。

有一次,市场部拿过来一个方案征求李sir的意见,可当时事情比较多。于是李sir把方案交待给助理小张,让她先看,回头再拿给李sir。

过了两三天,李sir想起那个方案,便把小张叫过去,问那个方案是否已经看完。小张说:“看完了。”李sir问:“有意见吗?”小张随口答道:“没有意见”。

于是李sir把方案留下,认真看了1个小时,发现这个方案错漏百出,有些地方甚至排版都不对,最后洋洋洒洒写了十几条,直接把方案否了。

而小张只是简简单单一句:没有意见。

工作16年的HR:职场沟通,这三句“口头禅”会断送大半的职场机会

一句“没有意见”可能阻断了多方面学习的机会

很多年轻人有这种情况,抱着“二八效应”的心理,对别人的意见和观点缺乏深入思考,或者把这些想法藏在心里。

实际上这是一种“懒惰”,如果能了解更多与工作相近的材料,帮助别人完善工作,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尤其在这种会收获更多地沟通交流机会,能了解到不同岗位、不同部门同事的想法,以后有机会合作也会更加方便,消息更顺畅。

“不是(没有)”

不是或没有是一个简单的否定词,但是现在被很多人当口头禅。很多人,只要有一点“不合心意”就要表示否定,导致失去达成一致的机会。

比如有一次,李sir和下属小王商量一个策划。这个策划小王酝酿了一周,创意和整体框架都非常好,因此李sir只让他稍加完善,对他说:“接下来只要把这个策划的时间节点和预算调整一下,最后交给周总就行了。”

没想到小王立马打断:“不行,是要交给赵总。”

李sir只能心里叹息,默默点头。

工作16年的HR:职场沟通,这三句“口头禅”会断送大半的职场机会

“不是”或“没有”意味着否定和拒绝,一定要慎用

类似的场景相当常见,整个沟通的过程非常和谐高效,最后却因为一点小缺点或分歧而产生大否定。

就像刚才李sir那句话,重点其实是策划要如何修改完善,小王能get到就行了。但小王只是因为一个口误,就直接进行否定,虽然听得出来,他不是在否定整句话,但这种表达不仅让人难受,更产生一种拒人千里的感觉。

“我经验不足”

经验不足是个事实,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被很多人拿来做“防弹衣”,以致失去进步的机会。李sir现在带着两个实习生,其中一个小刘特别喜欢说这句话。

自我介绍时说:“我还是个新人,经验不足,有的事情办不好大家多多包涵。”

上司交办工作时说:“经理,我的经验不足,到时候没完成可别怪我呀。”

出问题的时候也解释说:“对不起,作为新人这次经验不足,以后一定加强学习锻炼,把工作干好。”

这看起来是给自己找了件“防弹衣”,实际上是给自己贴个“狗皮膏药”,最后打上一个危险的标签。这也经验不足,那也经验不足,最后有人想起你的时候就会觉得:“这是个菜鸟,千万不要找他。”

工作16年的HR:职场沟通,这三句“口头禅”会断送大半的职场机会

“经验不足”看似谦虚,实际上也给自己贴上了“能力低”的标签

相比之下,李sir另一个实习生小于就很少这样说。

面对上司交办工作,他大胆地说:“我试试吧,一定竭尽全力。”

工作出现问题,他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剖析自己到底是哪里没考虑到,导致哪个环节出了纰漏。因此很多人看好小于,有什么事情也都愿意让小于参与帮忙,主要原因就是认为这个年轻人工作态度很积极,让人放心。

所以很多时候“经验不足”更像是在找台阶下,会让人觉得你在打退堂鼓,自我否定。久而久之会让人反感。这就像“狼来了”,一开始别人会相信和理解你,时间长了便只是嘴上相信,心里变得“毫无波动”。

如何调整表达,获得更多机会。

从这三句“口头禅”可以看出,大多数时候,年轻人不是缺乏责任担当,拈轻怕重,而是不太注重沟通细节,用过于简单的表达去回答复杂的问题。

而很多年轻人觉得,上司总是对事不对人,喜欢拿态度、积极性说事儿。但很多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的“态度问题”不是出在实际工作中,而是表达方式上。如果能从以下三个方面注意调整,将会获得更多职场机会。

工作16年的HR:职场沟通,这三句“口头禅”会断送大半的职场机会

主动将为你赢得更多机会

化被动为主动

很多场合需要提问题、拿主意实际上是抛砖引玉,因此只要主动一点,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即可。例如刚才的例子中,李sir让小张拿意见,其实他只要先把方案拿过来,告诉李sir今天就抽时间看,明天就给他。接着自己整体浏览一下,把结构和原则性的问题找出来,反馈回去就行。

毕竟作为一个年轻人,提太复杂的意见也不太好,指出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说明你确实认真看过,把后面的“高端问题”留给大佬处理。

工作16年的HR:职场沟通,这三句“口头禅”会断送大半的职场机会

相互肯定会让你获得更多认可

把“不是”换成“是”

沟通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和谐一致,而不是针锋相对。记住这个大前提,能避免很多问题。比如刚才李sir和小王讨论策划,小王直接把“不对”换成“是的”就行了:“是的,最后修改完交给赵总。”

如果对方一句话大部分内容都是对的,就应该先肯定,稍加调整即可。比如看你鼻炎过敏,流鼻涕。别人想关心你说,最近天气不好,容易感冒。你只要回答:“是啊,鼻炎又犯了”就行。回应别人的关心,不用纠结自己到底是感冒还是鼻炎。

工作16年的HR:职场沟通,这三句“口头禅”会断送大半的职场机会

实干才能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而不是解释问题

面对困境,要第一时间想着解决面临的问题,过多地解释并不会改变境况。例如“经验不足”是一种解释和借口,人们听多了只会觉得你想回避问题。因此要改变这种“解释思维”,向着解决问题出发。

例如自我介绍的时候,觉得经验不足,就大声承诺:“以后一定加强学习锻炼,该加班的时候要加班,在最短的时间做到独当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