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海口江东新区添“坦途” 居民乐开怀

从4月1日起,海口江东新区的市民黄耀就不需再绕道到市区上班了,开车上新修好的灵桂大道直奔海口,这让他感到一路顺畅,每天上下班回家路幸福满满的。这得益于海口江东新区的设立后,政府大手笔投资建设海口江东新区的道路基础设施,正应那句话——要致富,先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海口江东新区添“坦途” 居民乐开怀

基础设施先行海口江东新区添“坦途”

曾经晴天坑洼沙尘满天、雨天泥泞难行的灵山镇灵桂路已变成一条宽30米平整崭新的沥青路……3月31日,灵桂路改造一期工程实现功能性通车,市民到车管所办事或从江东新区到机场有了新的路线可选择。灵桂路西起琼文大道,东至灵桂路中段,道路规划宽30米,长约1000米。

黄耀是土生土长的灵山镇居民,他从小就住在灵桂路边上的大统村,从上小学开始就每天经过灵桂路,以前的灵桂路可以说是一条土路加水泥路,政府也修了不少次,但总是沆沆洼洼,成为居民出行抱怨最多一条路之一。

自去年海南提出设立江东新区以后,海口市政府指定由海口城建集团·路桥公司代建的灵桂路项目,起点从灵山镇红绿灯开始至灵桂路中段仁定村附近,全长985米,红线宽30米,主要包括道路、排水、交通、照明以及电缆沟工程,总投资3694万元,工程费3066万元。

该项目从2018年7月进场,经过参建各方共同努力,至3月底已功能性通车,剩余人行道及电缆沟等附属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5月底6月初全部完工。该道路的贯通解决了周边市民出行困难,早期道路坑坑洼洼,逢水必积,晴天黄沙满天的状况一去不复返。

灵桂路的“坦途”只是江东新区一个开始,目前在海口江东新区哈罗公学项目工地、白驹大道改造及东延长线工程、江东大道二期项目工地和文明东越江通道项目工地现场,现场作业繁忙,工人们按计划施工赶工期,加快江东新区的建设步伐。

要致富,先修路!海口江东新区添“坦途” 居民乐开怀

国际视野规划全球规划招标

2018年6月3日,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丁晖宣布海口江东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国际招标工作正式启动,并公布了招标的计划时间表。

2018年10月,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江东新区规划,由深规院联创所领衔,携手怡境师(HASSELL)、毕马威(KPMG)共同组成的联合体团队提交的概念方案获组织方与国际专家高度评价,从10家国内外一流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膺此次国际竞赛第一名。

本次规划要求落脚300平方公里超大空间尺度,紧邻国家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谋划打造国家首个“自由贸易港”启动区。规划团队秉持“以有限的开发让位自然”的设计初衷,提出打造“世界江东、森林都市”的未来愿景,探索实现自然、交通、营城模式三个方面的突破,从“蓝绿生境、共享网络、细胞城市”三个维度定义江东的未来,为江东新区构想了一个可传承、零碳高效、弹性有机的未来新城。

2019年2月3日,由海口市规划委组织编制《海口江东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该规划成果于1月27日通过了专家评审。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按程序进行公示。

根据规划的海口江东新区建设目标为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生态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2035年,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热带海岛特色,全方位践行中央新发展理念的对外开放国际化新区,为全球未来城市建设树立“江东样板”。

规划定位为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创新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区、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体验区、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示范区。

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 年内启动10家以上总部大楼建设

在今年初海口市“两会”上,海口市长丁晖表示,2019年海口市将实施江东新区先导工程,落实“两年出形象、三年出功能、七年基本成形”要求,年度计划投资300亿元以上。全面完成江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地下空间、交通、市政管网、生态等专项规划。加快起步区建设,推进哈罗公学、音乐厅、美术馆等公共配套服务集中布局,启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年内海口市还将启动10家以上总部大楼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落户,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加速推进临空产业园开发,全面推进整体拆迁安置和“五通一平”,完善园区管理体制,争取增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启动“一站式”飞机维修服务基地建设,大力培育综合物流、保税维修等国际化自贸产业体系,形成海口新的经济增长极。

据了解,目前已有53家企业在海口江东新区注册落地公司,这其中包括中国大唐集团、阿里巴巴、苏宁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

海口市商务局透露,江东新区招商进展顺利,目前海口全市各产业部门通过上门拜访、座谈、精准招商等方式,一共接洽了137家重点企业,在谈的企业61家,已注册和签约企业76家,已有53家企业在江东新区注册落地公司70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