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首詩瞭解王陽明一生心路歷程

8首詩瞭解王陽明一生心路歷程

吉安 陽明書院傳心堂

王陽明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無爭議的聖人、全能大儒,他不僅是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書法家,也是詩人。他一生中留下並且流傳至今的作品就有六百多首。

王陽明的詩文高雅俊逸,情景交融。其中八首,更是高度濃縮凝固了時間的片段,記錄了他一生的重要軌跡和心學發展歷程。

1

《蔽月山房》

山近月遠覺月小,

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

當見山高月更闊。

11歲的少年王守仁跟隨祖父王倫進京與在朝中任職的父親王華團聚。途經鎮江金山寺,王倫的朋友們設宴聚會,酒至酣處,眾人提議吟詩為樂。出口成篇的小王守仁做一篇"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王倫友人大驚的同時懷疑有事先準備,所以改為"命題作文",王守仁再作一首《蔽月山房》。

王守仁這首詩不僅體現出文學功底,更初步表現出高維度的視角,以及樸素的"萬物一體"的哲學思考。

8首詩瞭解王陽明一生心路歷程

金山寺

2

《泛海》

險夷原不滯胸中,

何異浮雲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裡,

月明飛錫下天風。

王陽明在貶謫龍場途中,逃脫錦衣衛追殺之後作品。正氣凜然,靜觀內心,一切外物猶如浮雲飄過,只見真心。即使象是手持錫杖雲遊的僧人一樣,跨越艱難險阻,也要為上天賦予的使命,正道直行。在這首詩中,至誠立志體現得淋漓盡致。

8首詩瞭解王陽明一生心路歷程

陽明詩文《泛海》 于右任書

3

《睡起寫懷》

江日熙熙春睡醒,江雲飛盡楚山青。

閒觀物態皆生意,靜悟天機入窅冥。

道在險夷隨地樂,心忘魚鳥自流形。

未須更覓羲唐事,一曲滄浪擊壤聽。

(注:窅 音yao 三聲)

離開龍場後,前途未知,但隨處自得、不讓古聖先賢的灑脫從容,為後來的"廬陵臥治"埋下了伏筆。

4

《山中示諸生五首》?其一

路絕春山久廢尋,野人扶病強登臨。

同遊仙侶須乘興,共探花源莫厭深。

鳴鳥遊絲倶自得,閒雲流水亦何心?

從前卻恨牽文句,展轉支離嘆陸沉!

任太僕寺少卿期間,在滁州督馬政,心學開始進入逐漸發展完善的階段。這首詩借景開示諸生,並且明確表達與朱熹理學的分野,希望諸生不要流於"支離之弊",直達學問本源。

8首詩瞭解王陽明一生心路歷程

醉翁亭 陽明曾在琅琊山讓泉、醉翁亭區域講學

5

《遊清涼寺三首》?其一

春尋載酒本無期,乘輿還嫌馬足遲。

古寺共憐春草沒,遠山偏與夕陽宜。

雨晴澗竹消蒼粉,風暖巖花落紫蕤。

昏黑更須凌絕頂,高懷想見少陵時。

王陽明在南京的時間累積有三年。在任南京講學階段,進一步強調"省察克治"、"事上磨練",心學進入成熟階段,並直接在此後的南贛剿匪、平定寧王叛亂中大放光彩,支持陽明的事功逐漸達到"絕頂"的境界。

這首詩作最後一句"昏黑更須凌絕頂,高懷想見少陵時。"是全詩的"詩眼",陽明在觀賞景物的同時"心物一體",抒發了蓄能養志、登高望遠的情懷。

8首詩瞭解王陽明一生心路歷程

南京清涼寺 陽明在此留下三首詩文

6

《駐上杭行臺,時徵漳寇》

將略平生非所長,也提戎馬入汀漳。

數峰斜日旌旗遠,一道春風鼓角揚。

莫倚貳師能出塞,極知充國善平羌。

瘡痍到處曾無補,翻憶鐘山舊草堂。

任職都察院左僉都御使,離開南京赴南贛剿匪期間作品。詩文前半段是一副鼓角相聞、旌旗飄揚的風景畫,後半部分提到歷史上征戰失敗和勝利的兩位歷史人物,表達自己的理想和策略,最後一句"瘡痍到處曾無補,翻譯鐘山舊草堂",體現陽明對南贛紛亂局勢的洞察,他認為,完全從戰鬥上解決匪患問題是不夠的,必須在更大的維度進行分析和解決,同時也透露了將重視民眾教化的理念。

可以說,這一首詩雖然作於南贛剿匪的早期,但是"胸有成畫"(陽明先生讀吳子兵法時評價吳子兵法妙用),可見先生已經運籌帷幄,南贛戡亂的策略瞭然於心。

8首詩瞭解王陽明一生心路歷程

江西吉安 陽明書院的陽明先生與學生群像

7

《即事漫述》

茅茨松菊別多年,底事寒江尚客船?

強所不能儒作將,付之無奈數由天。

徒聞諸葛能興漢,未必田單解誤燕。

最羨漁翁閒事業,一竿明月一蓑煙。

平定寧王叛亂後,因為皇帝猜忌、小人陷害,先生有歸隱之意。同時,從詩文中可見,他並沒有把一般人認為驚天動地的事功當作自己真正的成功。被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稱為"儒學祭酒"的國際陽明學者岡田武彥評價此詩文有"至誠妙道",值得我們深思。可見先生在若即若離之間,"此心不動"之修心境界非常人所及。

8首詩瞭解王陽明一生心路歷程

陽明先生曾經稱病修養的杭州淨慈寺

8

《碧霞池夜坐》

一雨秋涼入夜新,池邊孤月倍精神。

潛魚水底傳心訣,棲鳥枝頭說道真。

莫謂天機非嗜慾,須知萬物是吾身。

無端禮樂紛紛議,誰與青天掃宿塵。

先生晚年在紹興講學6年,心學體系進一步成熟圓滿。這首詩文表達了他潛心講學樂在其中的狀態,尤其"潛魚水底傳心訣,棲鳥枝頭說道真。"既表達學問精妙,也表現門人云集的盛況。

最後兩句"無端禮樂紛紛議,誰與青天掃宿塵"則含蓄的表明對當時權力紛爭的淡然態度。整篇詩文可以視為從龍場悟道為分水嶺,先生從"得君行道"轉向"覺民行道"理論和實踐的總結,從而在這方面成為2000年來儒者第一人。

8首詩瞭解王陽明一生心路歷程

王陽明家鄉會稽山 大禹陵

***圖片由優元書院"至誠知行"中國文化之旅提供

作者簡介:陳廣,博士,陽明心學與中國文化、管理學、心理學跨界學者;優元書院院長,優元私董會秘書長,長期兼任南京大學MBA/EMBA校外輔導專家,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研修經歷,美國認證協會註冊心理諮詢師。願與你一起明心問道,知行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