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家文化知识大全

甘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居第245位,分布很广,人口约84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67%。

目前甘姓的第一大省仍为江西,大约占全国甘姓人口的13%。全国甘姓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这六省区集中了甘姓人口的65%。其次分布于河南、贵州、重庆、安徽、福建,这五省市又集中了甘姓人口的23%。

全国形成了以赣湘为中心的向外减的甘姓分布区。

甘氏家训

①“施敬”

甘家迁至南捕厅之前,以此为家训,其典出于《礼记·檀弓下》,意思是施行庄敬之教,使人知礼节,以达到人与人之间恭让、忠信的目的。

②“友恭”

“友恭”二字源于“三字经”。意思是家族之中、兄弟之间应上友下恭,兄应爱其弟,弟则敬其兄,延及父子长幼之间同样如此,这样便能父慈子孝、兄弟和睦,从而产生家族凝聚力。

“友恭”二字既是南捕厅甘氏的堂名,又是甘氏族人历代遵循的家训。数百年来,“友恭”精神被甘氏家族历代奉为治家教子、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迁徙历史

甘姓源出多头,叔带之后只不过是甘姓最重要的一支,故甘姓早在先秦时已广布于今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安徽等地。

秦、汉时期:甘姓已分布于包括今河北、山西等省的北方大地,而在南方诸省,除安徽外,今江苏、四川、重庆等省市也有甘姓人入迁。

汉末三国时期:巴郡临江人(今重庆忠县)甘宁事吴主孙权,遂落籍今江苏南京,其子甘瑰因故被流放会稽(今浙江绍兴),故甘宁子孙散居今江浙一带。刘备之妻、刘禅之母沛人(今江苏沛县)甘皇后虽死于战乱中,但其亲属入迁蜀地应是不争之史实。

晋室避乱南迁后:世为天水、渤海、丹阳、洹水、长乐等郡望族的甘姓也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避乱南迁,进入今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甘家文化知识大全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甘姓人由于仕宦、避乱等原因更广泛的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其中唐时丹阳人(今属江苏)甘凝迁居江西南丰。

五代两宋时期:甘姓人入迁福建、广东。渤海堂《甘氏族谱》载有:“甘氏祖宗,居福建省汀州宁化县石壁乡葛藤堡,迁移江西赣州府信丰县居住后,分三大房自江西流派始祖。甘仙一郎,同母崔老孺人,又迁广东省长乐(五华)……后迁广东省惠州府陆丰县五云洞。”

明朝初期:山西甘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明朝末期,有北方之甘姓迁入今辽宁,有闽粤之甘姓入迁台湾。

清朝初期:有两湖之甘姓入迁今重庆、四川。

历清至民国:甘姓分布之地渐广。

如今,甘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四川、江西等省为多。

郡望堂号

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置郡,相当于今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一带。

丹阳郡: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郡,相当于今安徽省宣城地区。

堂号

旧学堂:商代甘盘为商王老师,被封为”旧学“。

五城堂:战国时期,秦国甘罗12岁被派出使赵国。赵王郊迎。通过甘罗的外交活动,赵国割了五城给秦,秦国封甘罗为上卿,并把他爷爷甘茂当左丞相的田都赐给甘罗。

甘氏家族,源远流长,人之有祖,如木之有本,树之有根,山之有脉,水之有源,故中华礼教,最重人伦;百行之本,以孝为先,为人予者,当思木本水源,须重慎终追远,此乃炎黄子孙之传统美德,亦为我中华民族所以有如此强大地凝聚力之根本原因也。

吾族甘氏自得姓至今四千余年,立足於泱泱大国之中,英才辈出,功业彪炳,家声远播,福泽绵长。

甘氏子孙后裔与天并齐福,生生不息、再创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