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小史

空城計是指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己方城內空虛,使敵方產生疑慮,從而猶豫不前,不敢攻城。空城計是一種心理戰術,經常在戰爭的緊要關頭和力量虛弱的情況下運用,虛虛實實,虛實結合,使敵人疑中生疑,不敢行動,從而達到以少勝多,排危解困的目的。

在我們的印象裡,最著名的就是諸葛亮的空城計。當時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拒敵失敗,司馬懿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只安排老弱打掃街道,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疑有伏兵,不敢攻城,引兵退去。但事實上,這出空城計只是羅貫中根據一些民間故事虛構出來的,根據史書記載,當時與蜀軍對抗的魏軍主帥是張郃,而司馬懿當時正在攻打孟達,斬殺孟達後又回師洛陽,根本就沒在街亭出現過。

雖然諸葛亮沒用過空城計,但空城計在歷史上卻被使用過很多次,最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被運用了。

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公子元率軍攻打鄭國,直逼鄭國國都。鄭國國小兵弱,根本不是楚軍的對手。面對危局,上卿叔詹主張派人向齊國求援,在齊兵到達之前固守。為迷惑楚軍,叔詹命令鄭國士兵全部在城裡藏起來,城內店鋪照常營業,百姓往來如常,不準露出慌亂之色,同時,大開城門,放下吊橋。楚兵見此情景,懷疑城中有埋伏,不敢貿然進攻,於是便在城外駐紮下來。楚軍猶豫之間,齊國已經聯合魯、宋兩國發兵救鄭。楚軍知道自己不是四國聯軍對手,決定撤退。但子元害怕撤退時鄭國軍隊會出城追擊,於是下令全軍連夜不出一點聲響地悄悄撤走,所有營寨都不拆走,軍旗照舊飄揚。第二天早晨,叔詹登巡城時發現楚營上空很多飛鳥盤旋上下,告知眾人楚軍已撤。眾人不信,派人去偵察後,果然是空營。在這場攻防戰中,鄭國用空城計迷惑了楚軍,楚軍同樣用空城計迷惑了鄭國。這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次空城計。

西漢名將李廣也曾使用過類似的計謀。在李廣擔任上郡太守的時候,有一次在李廣軍中的中貴人(即太監)帶著幾個隨從出去玩,被三個匈奴人射傷,於是逃回李廣那裡,李廣馬上領隨從一百多人追擊,殺了兩人,生俘一人。沒想到這個時候卻遇上了匈奴的大部隊上千人,見漢軍人數很少,匈奴便認為李廣是漢軍派出來的誘餌,於是就在山上擺起了陣勢。李廣的部下都很害怕,想要逃回大營,李廣說,“我們離大軍有幾十里路,如果現在逃跑的話馬上就會被匈奴射殺的。如果我們不逃,匈奴肯定會認為我們是大軍的誘餌,一定不敢攻擊我們。”於是李廣就率領部下來到匈奴陣前不遠處,命令大家都下馬解鞍,明示匈奴己方不會逃走,匈奴果然不敢出擊。有個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觀察形勢,李廣馬上與十多名士兵跨馬衝上前去射死了他,然後回到自己軍中解鞍下馬臥倒在地。匈奴見此更為驚慌,更加料定李廣等人只是誘餌。這時天已經黑了,李廣的人馬還是不肯撤退,匈奴怕暗夜中遭到漢軍大部隊的包圍,於是就匆忙撤退了。天亮以後,李廣等人安全返回大營。

在三國時代第一個使用空城計的應該是孫堅。據《三國志》記載,公元190年,孫堅受超過計劃為破虜將軍、豫州刺史,駐兵魯陽準備出擊董卓。一天孫堅在城外設帳為送糧的部將公仇稱餞行。正在宴飲之間,董卓數萬步騎兵奔到城前,準備向孫堅發起進攻,當時情勢異常危急,眾人都有些慌亂。孫堅卻毫不在意,笑談自若,命眾人不得妄動,並繼續與將領們飲酒作樂。後見董卓人馬越來越多,才慢慢站起身,引導部隊秩序井然地退入城中。董卓部見孫堅隊伍齊整,若無其事,以為附近必有大軍埋伏,不敢攻城,便引兵撤退。

有意思的是,在街亭之戰中雖然諸葛亮沒有施展空城計,但裨將軍王平卻成功施行了這一計策。當時不聽王平勸阻堅持紮營山上的鄧謖被打敗後,身為裨將軍的王平手頭只有一千多人,且駐地平坦,無險可依,面對張郃的五萬大軍,王平命令軍士鳴鼓自持,徐徐而退,使張郃懷疑蜀軍方面有伏兵而不敢輕舉妄動。同時,王平在撤退時又悄悄收攏敗卒,人數越來越多,讓張郃更加確認王平手上有更多兵力躲在暗中,隨時會給自己致命一擊,於是便放棄對王平的追擊,轉從他道進攻已被蜀軍佔領的三郡。

蜀漢的另一位大將趙雲也曾經使用過空城計退追兵。公元219年漢中之戰的時候,曹操為了奪取漢中,運送了大量糧草囤積在北山。黃忠想趁曹軍不備將這些糧草偷走,就帶著全部兵馬出發了。哪知到了約定時間,黃忠卻沒有返回大營,趙雲便率身邊僅有的幾十輕騎出營接應。但剛出營不遠,便遇到了曹操的大軍,趙雲便馬上迎敵,且戰且退,很快便退入大營。這時有人主張關閉營門堅守待援,但趙雲卻令人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曹操懷疑趙雲安排有伏兵,不敢進攻,引軍後撤。這時趙雲命令手下用力擊鼓,並用弓箭從後面射擊曹軍。曹軍驚慌失措,自相踐踏,掉入漢水中淹死者不計其數。劉備第二天來查看了昨天趙雲的戰鬥之處,不由地稱讚:“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文聘是三國時期曹魏大將,他在與東吳作戰時也曾使用過空城計。公元226年時,文聘鎮守江夏,秋天的時候孫權以五萬大軍進攻江夏。當時正連日大雨,江夏城的城柵都被雨水衝倒,百姓都處在田野之中,一時來不及整修。文聘面對孫權的大軍,一時計無所出,後來想到當下這種緊急情況只有故佈疑陣才能讓孫權猶豫不前。於是文聘命令城中的人全部躲起來,不可讓孫權的人看見,自己則臥於府中不起。孫權文聘不慌不亂果然生疑,於是對部將們說:“北方曹魏方面認為文聘是個忠臣,所以派他來駐守江夏這個重要據點,如今我們大軍蜂擁而至他卻一動不動,這說明他要麼有所密圖,要麼援兵馬上就到,我們還是小心為妙,不可久留。”於是孫權便率軍退兵了。

南北朝時期的430年,北魏的軍隊進攻濟南,大軍聚集在濟南城下,蕭承之(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之父)當時任濟南太守,手下僅有幾百名士卒,情況十分危險。蕭承之知道寡不敵眾,便命令士兵隱敝起來,並大開城門。部下非常不解,問道:“敵眾我寡,咱們固守都不一定守得住,怎麼能如此輕敵呢?”蕭承之從容地答道:“我們現在困守在一座孤懸敵方的城池,情勢已陷入危急之中,如果向敵人示弱,敵軍肯定勇猛攻城,我們都將死無葬身之地,只有向敵方示強,才能阻止敵方攻城。”北魏軍士看到守軍從容不迫,絲毫不把自己放在眼裡,懷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不敢攻城,於是就撤退了。

公元727年,大唐玄宗開元十五年時,吐蕃進犯瓜州,守將王君煥戰死,張守圭被派任瓜州刺史。此時吐蕃軍隊剛剛撤離不久,瓜州城劫掠之餘殘破不堪,張守圭甫一到任,便立即組織將士百姓修築城牆,以防犯抵禦吐蕃的再次進攻。可是剛把修牆用的板堞立好,吐蕃軍隊突然又來進犯,轉瞬之間即衝到了城下。城中軍民見狀大驚失色,均不知如何應敵。但張守圭非常冷靜,他先命令軍民作好防守準備,然後命人在城上擺下酒席,與將士們一邊喝酒一邊欣賞歌舞。這時吐蕃大軍已經把瓜州城團團圍住,卻見城上唐軍毫無懼色,反而飲酒作樂,全不把吐蕃大軍放在眼裡,他們一時也搞不清唐軍的舉動。遲疑半晌,最後還是不敢貿然攻城,於是便開始撤軍。張守圭在城上看見吐蕃軍撤走,立刻命令將士追擊。此時吐番兵的銳氣已挫,抵擋不住唐軍的攻擊,最後大敗而歸。

北宋真宗年間,馬知節主持北方邊境延州的防務。有一年元宵節時,派出去偵察敵情的士卒回來稟報說遼軍的大隊人馬正向延州開來,很快就會兵臨城下。馬知節心想此時城內軍民都在準備過節,如果聽到這個消息肯定會亂作一團,再者自己手下並沒有多少兵馬,如果硬拼根本無法抵禦遼軍進攻。於是馬知節命令大開城門,然後張燈結綵,大擺宴席,全城軍民上下共度佳節。守城將士看到主將鎮定自若,知道定有破敵良策,於是軍心穩定,行動有序。而百姓看到守軍毫不慌亂,也都安心地慶祝佳節。遼軍來到城下,只見城門大開,城內張燈結綵,人聲鼎沸,懷疑城內定有重兵埋伏,堅決不能上當,於是便主動撤走了。

1287年,乃顏不滿元廷加強對遼東的控制,聯合撒兒后王勢都兒、合赤溫系諸王哈丹禿魯乾等,在漠北份地起兵反元。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御駕親征,率軍沿大興安嶺西麓北上,而主力則由玉昔帖木兒率領與忽必烈分道行進。忽必烈走到撒兒都之地時,與叛軍黃海、塔不臺、金家奴等十餘萬眾相遇。元軍在數量上處於劣勢,忽必烈冒險前出觀陣,卻被叛軍一陣箭雨射回。這時,從徵的鐵哥對忽必烈說:“漢朝時李廣寥寥幾十人尚能佈疑陣退敵兵,況且現在陛下御駕親征,現在敵眾我寡,我們又不熟悉地形,只能設疑陣迷惑他們。”於是忽必烈大張皇帝傘蓋,坐在胡床上,與鐵哥從容不迫地喝酒作樂。塔不臺等人窺伺半天,發現忽必烈全無懼色,始終不敢攻擊,最終只能引兵撤退。

元朝末年,朱元璋命鄧愈和胡大海率兵攻取旌德、績溪、休守、徽州等地,並命鄧愈駐守徽州。元朝派楊完者率部下苗兵進攻徽州,企圖收復失地。此時城中兵馬大部分跟隨胡大海進攻婺源,鄧愈身邊只有少數士兵。危急時刻,鄧愈慷慨激勵士卒,明立賞罰標準,並大開徽州城西門,城中百姓照常往來。苗兵來到城下見此情景,不敢入城,只在城外駐紮觀望。此時得到消息的胡大海正從婺源晝夜兼程趕回徽州,回來後與鄧愈裡應外合,協力拼殺,殺的苗軍損兵折將大敗而逃。

馬芳是明朝中期時鎮守北方邊陲的名將,在與韃靼的交鋒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成為名震一方的將帥之冠。公元1566年,韃靼阿勒坦集結十萬大軍南下攻擊萬全右衛。馬芳率一萬精兵北上迎敵,剛趕到萬全右衛北邊二十里的馬蓮堡就遇到蒙古大軍主力。面對眾寡懸殊之勢,副將建議立刻南撤與萬安右衛主力會合後再與蒙古軍決戰。馬芳斷然拒絕說:“現在敵眾我寡,如果我們回軍,很難逃過對方的追擊,我們只有迎頭痛擊一條路可走。”於下令全軍馬上在馬蓮堡設防,與蒙古大軍針鋒相對。懾於馬芳的威名,蒙古軍不敢發起強攻,僅派小股騎兵試探虛實。馬芳鎮定自若,命令部下大張旗鼓,擺出數萬精兵坐鎮的假象。雙放對峙到下午的時候,年久失修的馬蓮堡城牆忽然坍塌,部將急忙組織士卒修繕加固,馬芳斷然制止了部下的行動,並命令全軍偃旗息鼓,甚至對蒙古軍的騷擾也不再還擊,不明虛實的蒙古軍仍然不敢進攻。入夜後,蒙古軍點起火把,大張旗鼓擺出全面攻城的架勢,馬芳卻不慌不忙,命令部下打開馬蓮堡的城門,自己在軍帳中安然靜坐,對蒙古軍的虛張聲勢充耳不聞。蒙古軍叫囂了整夜,始終沒有膽量進攻馬芳,於是決定撤軍。此時天光大亮,馬芳發現蒙古軍有撤退的打算,立刻下令全軍出擊,猝不及防的蒙古軍大敗而逃,被馬芳追殺了數十里。

明朝萬曆年間的總兵官張臣年輕時也曾經上演過一出空城計。嘉慶年間,張臣跟著朋友劉朋防守黃甫川。在一次戰鬥中,劉朋因為坐騎被擊斃而被敵人包圍,張臣單槍匹馬殺入重圍,一箭射死對方的頭目,搶了一匹馬載著劉朋殺出重圍回到軍營。不久,張臣就接任了劉朋的職位,後來因功被提升為宣府膳房堡守備。有一次蒙古大軍大舉入侵,將膳房堡團團圍住,想要生擒張臣。當時,膳房堡的守軍人數很少,硬拼的話根本沒有活路。於是張臣召集部下以水代酒,在堡內高聲歡呼,邊喝“酒”邊唱歌。蒙軍不明就裡,以為張臣早有準備,始終不敢進攻。天黑之後,張臣率部下趁夜色出堡,衝出重圍後從其他道路安全返回了大營,沒有損失一兵一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