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與西方科幻小說相比,水準如何?

李劍


如果說超越,不止是《三體》,我覺得龍齒刀的《雙宇》也絕對超越了西方同類小說。先別急著噴我,看完下面的理由。

在講小說之前,我們先說說,你認為中國最好的典籍是什麼,毫無疑問是易經和道德經。可你知道,為什麼他們可以在幾千年的文化中,一直排在五經之首嗎?

答案我告訴你,層次不一樣。

易經與道德經是真正站在宇宙的維度來思考人類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提倡雙宇的原因。

人類的思維方式是個變量,換句話說,是個函數,他是變化的,只有把思維提高到了宇宙的維度,才叫經典,除此之外,都是熱門而已,一時的現象產物。

以光為例子,我們看看雙宇的解讀:

眾所周知,牛頓時代,認為光的本質是粒子,但是又不能解釋為什麼幾束光重合在一起,沒有發生物理碰撞,從而四處散開。

後來,又發現光有波的性質,可以相互干涉,因為只有波可以互相干涉。這就好比水的漣漪,可以互相融合。

但是又有實驗揭示出,光投射到金屬板上,會產生溫度,這又具備了粒子的特點,於是量子學認為,光具有波、粒二像性,既然是二像性,那它的本質又是什麼呢?

無論是粒子還是波,都不過是光的現象,現象當然不能證明現象,因為受到條件的約束。透過現象,光有更合理的解釋嗎?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人類,直到龍齒刀以小說的方式提出了一個理論,這個理論就是“能量傳遞。“

什麼是能量呢?所謂能量,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化學能量,那是質能方程式所定義的焦耳,也不是我們體內的生物能量,那是與水有關的卡路里。這裡所說的能量,具有更為廣闊的外延,但是它由最基本的三個部分構成,一個是能,一個量,還有一個是媒介。

當然,既然外延更加寬闊,所以其實無法說得清楚,因為一旦說清楚了,就狹隘了,不過為了讓大家理解,必須要把他形象化,否則你腦中的神經元無法調取相應的信息,說了也就白說了。

能,可以叫做能子,它有很多表現形式,比如溫度、壓力、質量等等,這些表現形式的原因,就是能子的作用。能子既不是粒子,更不是波。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透明的玻璃球,或者一個水凝膠,能子提供效果,而不提供產品,因為產品是有形的,能子是無形的,就像玻璃一樣,一眼看透,不存在卻又很重要。

量,也可以叫做量子,人類現階段量子學定義的量子,是不可被分割的最小單位,說白了,就是微小的粒子,既然是粒子,當然有質量和體積。不過,這種定義,也是狹隘的,我們把量子簡單的理解成物質,卻不知道,量子其實還有思維的特點,換句話說,量子具備物、思二相性。

不過物、思二相性,與波粒二相性一樣,還是現象,不是本質,因為本質是無法描述的,不過為了說得清楚,只能是硬著頭皮給個定義。

量子,就是能子的反物質,也就是產品,產品的功效需要產品這個形態表達出來,

因此量子可以說是能子的表現形式,而能子是量子表現形式的原因。

當然,這是站在我們這個宇宙來看待的,如果反過來看,能子與量子的關係,卻是倒掛的。

在明白能子和量子以後,我們還要明白媒介的意義,很多人的思維是簡單的二分思維,不是陰就是陽,這是不對的。

陰與陽、能子與量子之所以可以相互影響,正是因為還有一個東西,那就是媒介,媒介是個變量,它幾乎可以包羅萬象,卻沒有唯一的描述。要講清楚媒介,首先還是回到我們討論的原點,光是什麼。

開篇已經說了,光是能量傳遞,能子作用量子,以“光速“在量子世界中進行能量傳遞,在地球大氣層裡,光的媒介就是”大氣層“,在宇宙真空中,光的媒介就是那個所謂的”真空“,可見,媒介是多樣性的,它就像環境一樣,不斷變化再變化,你永遠無法在一個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的宇宙中,抓住任何一種固定的媒介。

因此,我們看到了現象,那就是亮和熱,我們大腦的感光細胞,可以分辨亮與暗,而觸覺細胞可以判斷冷和熱。如果說的抽象點,光就是明與亮的差別,一個相對的亮,影響一個相對的暗,如法炮製,以類似核聚變的速度,快速呈現出來;或者說一個相對的熱、影響一個相對的冷,不斷重複冷與熱、冰與火的交替,從而形成了溫度的急速傳遞。

也就是說,只有能子和量子,光是不存在的,必須要有媒介,否者,亮與暗、熱與冷,就成了兩個完全獨立的個體,此生不相見。媒介,把能子世界與量子世界融合到了一起,它是萬物的橋樑與靈魂。

因此,宇宙與光一樣,不只是陰、陽關係,而是陰、媒介、陽的關係,用《雙宇》的話來說,宇宙由能子、量子和那個變量媒介所構成。

當然,這只是雙宇冰山一角,我只想說明一個問題,不要用動物的思維定義宇宙,那是坎井之蛙,西方人發明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等於是站在門後,用貓眼看世界,能看到的世界頂多比貓眼大一點而已。

因此,西方的科幻小說,絕大多數都是狹隘和偏激的,問題還是一個,層次達不到。

我們有更高的智慧,我們知道科學只是現象,本質根本無法形象化,我們現在的西方科學與古代的神學,本質是一樣的。

因為都是用現象在解釋現象,並且都堅信這是對的,古代堅信,現代一樣沒有變過。

即使有了一些號稱是科學的發現或者發明,也頂多就是改變一下生活方式,用得不好,還會把自己給滅了,這哪裡是“科學”,這只是技術。

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其中的質能方程式E=MC2。這個被西方吹捧為經典的東西,其實是錯的。因為C不是一層不變的,它的平方謬以千里,這個算式由於C2太大,因此無法證偽,這就是愛因斯坦用一個平方的本質,小把戲而已。

在雙宇中,E=MTX,其中T是宇宙衰變的時間,X是變量媒介,因為雙宇認為,宇宙中真正不變的,不是光,而是時間。

所以西方的科幻小說常常穿越時間,我們的經典小說,根本沒有這個功能。

從這個小小的例子中不難發現,我們在盲目崇拜西方科學的時候,完全忘記了自己該有的智慧。

中國人的科學=技術+中國哲學,(或者科學+中國神學)。沒有哲學的科學是技術,沒有技術的哲學,是神學。(當然這裡的神學是那些神學經典內涵,不是故事本身)

因此,這種級別的科幻小說,只能叫做技術小說,因為太過狹隘。

其二,既然是小說,不是聖經,必須要接地氣,故事不能太科幻,過於架空的科幻等於是玄幻,沒有意義。

用《雙宇》的理解,文明是多樣的,不在一個層次或者“頻道”的文明,永遠不相見,我們身上的細胞,就真的只是細胞,而不是一個文明嗎?這種例子太多太多。

再來,文筆,中國的博大精深,文筆是很重要的表現形式,成語、典故、歇後語等等,老外根本看都看不懂。

總結:中國的科幻小說經典的不多,但是如果懂得中國人的智慧,寫出來的東西,思想內核早就超越西方了,只看技術達不達得到而已。

要提升科幻小說的唯一辦法就是,增加技術含量,增加哲學內涵,探求本質。


鵬哥171463800


《三體》碾壓西方的科幻小說,水準之高,可以說是世界科幻界的一座豐碑!

首先三體是一部硬科幻,他不同於網上流傳的玄幻小說,而是實實在在的在當前物理理論的提前下推導出的科幻小說。又不同於西方的神秘小說,比如著名的《神秘島》,並沒有披著科幻的外衣寫探險或者愛情小說。三體中出現的維度、強相互力、曲率光速飛船、光粒、二向箔、小宇宙等都是當有物理學依據的前沿技術。

其次三體把科學與道德哲學聯繫在一起,這也是三體的魅力之所在。從古至今,生產力是不斷的提高,生產工具是不斷的進步,但是人與人的關係還是一樣,社會要解決的問題還是一樣。在科幻的世界裡,隨著生產工具的不一樣,必然會改變人類現有的社會關係並調整人類的道德準則。比如說,青銅時代號上的人類被稱為宇宙人類或者黑暗人類,這些飛船上的人類與地球人類的道德準則就完全不一樣,他們被地球人稱為反人類的惡魔,犯有毀滅世界文明的大罪!雙比如說,程心聖母代表的人類傳統道德觀念與羅輯代表的黑暗森林法則,它們讓人類如何取捨?再比如說,在大低谷時期及三體文明攻入地球前後,人類的心態變化複雜,這些都是在科幻的前提下解答人類的價值觀變化。和平與戰爭時期,人類的觀念是不一樣的!

最後,三體宏大的述事框架與細節的詳細描寫給人來了強憾無比的震憾!這是我看的西方科幻小說作家不能比擬的最大一面。三體第一部只是寫了地球與三體兩個文明的接觸,隱約覺得三體已超越了地球N個層次;第二部則引出了黑暗森森,在歌者面前,三體只是一隻蟲子;第三部則發現黑暗森森只是宇宙真相的一個小點,宇宙的真相無比殘酷,歌者也只是一隻大點的蟲子。

而從細節上的描述則更多了!比如第一部智子迷惑汪森,比如三體遊戲,又比如古錚計劃。上述細節如果還算宏大的話,那麼三個老頭討論未日計劃,引出了大末日什麼樣的人應該獲救的社會道德就夠細了。面壁人羅輯的舒適日子也著墨較多,引出了權力帶給人的享受事宜!

大事都是小人物做的。比如毀滅地球的歌者只是一個小小的清理員,決定毀滅地球的過程也只是望一眼。對於地球文明煞費苦心經營的掩體計劃,人家輕描談寫的隨手一張二向箔就輕輕地無死角的搞定。這種強烈的反差給人印象深刻,欲罷不能!



大秦鐵鷹劍士


毫不遜色。主要是《三體》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背景,很有歷史感。並且將歷史與科幻的想象力結合的很好。即使平時不讀科幻文學的人,讀《三體》也會覺得很熟悉而“親切”。這就是一個好的作品超越了文類等級限制的結果。

劉慈欣的小說將藝術與科學進行有機融合。在《三體》之前,他其實已經有有一系列的準備,比如創作“大藝術”系列小說。正如諾貝爾獎得主和科幻小說迷赫爾曼·穆勒所言,“透過科學的眼睛,我們愈來愈領略到:現實世界並非如人類童年時所見的、秩序井然的小花園,而是一個奧妙絕倫、浩瀚無比的宇宙。如果我們的藝術不去探索人類正在闖入這大幹世界時所碰到的境遇及反思,也不去反映這些反思帶來的希望和恐懼,那麼,這種藝術是死的藝術……但是人沒有藝術是活不下去的”。《夢之海》中所謂“藝術是文明存在的唯一理由”雖然遭到嘲笑,但最後人類還是要“重新把自己從一群大災難的倖存者變目為藝術家”。

在劉慈欣的小說創作中,還有與寫作的“輕逸”有關。卡爾維諾論述過“輕逸”的寫作,而他也是幻想文學這種文類的實踐者:當我覺得人類的王國不可避免地要變得沉重時,我總想我是否應該像柏爾修斯(柏爾修斯是希臘神話裡的人物,他有雙飛行鞋,砍下女妖的腦袋後借飛行鞋遠走高飛)那樣飛向另一個世界……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這個世界,以另外一種邏輯、另外一種認識與檢驗方法去看待這個世界。這種快樂的“輕”並不是單純的“娛樂”體裁,而是具有嚴肅思考的文學。


例外狀態


《三體》在中國科幻上應該算得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好的方面各位都說了不少,我就在這裡說一點不足之處。


總體感覺劉慈欣的長篇小說並不如短篇小說那麼成熟,單從一個片段來看《三體》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從總體來看就感覺有些不協調甚至矛盾。我認為《三體》中有許多概念如“黑暗森林”很有意思,不過劉慈欣在文學上對這些概念的掌控和運用不是特別好,到《死神永生》時就幾乎有些混亂了,而且那種時軟時硬的科幻風格有些彆扭。


我個人認為《三體》還是超越了許多許多西方科幻,在一些方面和一流作品也有的一比,但是總來說還是有一定差距。

國外的科幻小說翻譯過來的時候很多的詞彙或是表達方式上看起來有點問題。西方科幻都是翻譯過來的啊,就像是一頓菜做好了不吃放冰箱裡凍著,擱三天拿出來放微波爐裡一解凍加熱就拿上餐桌給你,你覺得能跟原汁原味剛出爐的比麼?再說文化背景也不同,笑點雙關包袱什麼什麼的全要靠註釋......對於中國讀者來說,當然是三體看著舒服了~不過成就依然是西方科幻高,兩相根本無法比較。整體構思上我覺得三體絕對是不差於國外科幻的。


鑫子君


對於評價如此高的小說《三體》,基於人性的弱點也不免流俗去將信將疑地親自驗證一下:看了第一部覺得還好,但不急於看另外兩部。隔了一段時間看到第二部下部時,深深震撼於作者對龐大地球艦隊即刻灰飛煙滅於一個三體外星探測器攻擊之下的壯麗宏大場面的描寫:這時你會完全折服作者的想像力並同意“外星人對地球文明絕對是惡意的”這個觀點(與霍金的最近的觀點一致,但此書2008年先於霍金2010年的觀點發表出版,但2010年時此書還未譯成英文版霍金應該沒有看到),並和書中人類一樣深信世界末日將至,但結尾出人意料反轉,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懸疑設置與情節掌控寫作能力。

第三部:作者的想象力繼續爆發,每一次覺得故事要到頭的時候,看一下頁碼發現顯然還遠未結束,情節一次次的反轉,讓人不忍釋卷。敘述視角從地球越出太陽系、銀河系,直至宇宙,對四維、二維空間及太陽系由三維空間降維到二維空間最終毀滅的想像力酷炫到極致的描寫令人瞠目結舌(一般認為宇宙有多達十維的空間),最後宇宙坍塌縮回奇點再次大爆炸的開放性結尾讓人意猶未盡,真是見所未見的宇宙奇觀。敘事從容、冷靜,縝密的邏輯及哲學思辨力令人印象深刻,不時跳出來的幽默令人莞爾。

在宇宙面前地球尤其人類個體是如此渺小的這種閱讀感覺,使我面對《三體》這部鉅著感覺自己低了下去,一直低到塵埃裡,但心裡開出花來……

看《三體》須具備一定的天體物理學理解能力,但書中堪稱精妙的比喻比比皆是,形象、準確而恰到好處,高深的物理學概念和宇宙規律的邏輯因此變得容易理解。

看西方經典科幻感覺有較大的距離感,格局不大,沒有宏大的宇宙觀。《三體》的思想哲學層次已從人類命運上升為宇宙的本源及未來,是西方科幻望塵莫及的。這樣一部神作出自地道中國人(不是華裔外國人什麼的)之手這一事實,到現在我還有點恍惚,還有點回不過神來!!!


沐沐吳文41862042


三體是我比較喜歡的一本小說,當時是連續三天看完的,走路吃飯都在看,通宵看,完全停不下來。之後覺得不過癮,把大劉所有的作品都找來看了,在球狀閃電中看到了丁儀。所以自認為三體是球狀的續篇,很長的續篇。

在這裡,不想長篇大論文學藝術。只表達下自己作為讀者的真實感受,對於某些回答我是不敢苟同的,比如有個人說"三體一會軟一會硬",我只想笑,和有時候同上年紀的人同看電視,被以"這個一點都不打,不好看"為理由強行換臺的感覺相同。

根據問題,就拿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作為比較。很抱歉近幾年沒看到西方有什麼出名的科幻。當然電影是很多,現在說的是小說。

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還有西蒙斯的海伯利安等等,說實話,我是強迫自己讀下去的,否則我完全看不下去。名為科幻小說,卻是古典文學的表達方式,真的是讀不下去。如銀河帝國,篇幅浩大,但是給我的感覺,還是國家與國家矛盾,生存資源,戰爭這種古老的人類歷史話題,只不過把地球背景換成了宇宙空間,說到底還是脫離不來人類的歷史架構,看起來不管多宏達,完全沒有讀下去的慾望。再一個,大段大段的枯燥乏味的對話,這倒和戰爭與和平類似,總之還是那種嚴肅刻板的表達法。這是其一,故事架構不過是人類歷史架構的擴大,表達手法刻板。

我相信,在阿西莫夫的年代,他的描述肯定讓當時的讀者大吃一驚。可惜現在是已經探測到引力波的21世紀,他們的科幻已經完全過時了。這也是我一直的看法,科幻小說是有保質期的,不存在隨時間推移成為經典的文學特質,這就是這些大師作品無論如何也比不了三體的一點。不為什麼,也不是他們寫的不好,僅僅是因為過時了。

其二,三體故事種提出的"宇宙生存哲學",前無古人。黑暗森林理論,三體世界的推演等等,耳目一新,西方科幻小說最多就考慮到人與人工智能的倫理關係而已,就優勢巨大的西方科幻電影裡也沒有這些有深度思考的東西。上升到全宇宙的高度去探討存在的意義,將宇宙作為一個大背景,提出可能的生存法則,你告訴我之前的科幻小說中哪本有這種體量?

其三,人物塑造非常成功。主角,還有那幾位面壁者,相信很多人對葉文潔羅輯章北海這些人物印象深刻。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覺得說三體時軟時硬的人好笑的原因。三體是小說,不是科學論文,塑造人物需要很多軟的東西,不要一副就你聰明,作家都是傻逼的模樣…

其四,硬度。所謂硬度,不是像銀河帝國那樣,告訴你這艘飛船怎麼怎麼大,這個星球圖書館怎麼怎麼厲害,一種完全沒有細節的宏觀描述,我只會覺得他大,不會覺得他真,也就沒有代入感,讀起來索然無味。抱歉之前沒有過多關注前沿物理科學,讀三體時很多概念很模糊,要一邊讀一邊百度一下。我敢說,在三體之前,很多人根本不清楚基礎科學在人類科學發展史上和將來的關鍵作用,也不知道量子力學原來那麼神秘,更不知道空間維度的相互關係。即使這些大多是推論。三體就硬在,他的科幻造物,是從現有科學的基礎上細細推敲出來的,代入感很強,有一種錯覺,彷彿這些東西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實現,這就是硬度。而不是像銀河帝國那樣,告訴你最後的宏觀描述,好大的飛船。

總結。三體絕對領先於那些西方大師的作品,不管從什麼方面說。重申一點,不是阿西莫夫寫的不好,僅僅因為,他的科幻,過時了。同代的中國科幻也看過一些,比如王晉康人類四部曲,逃出母宇宙,郝景芳北京摺疊,流浪馬爾斯等等,從人物塑造,故事架構,視野格局都和三體差的不是一個數量級,郝的流浪瑪厄斯,原諒我看了不到十頁,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其實這些對於科幻來說,也不都需要有三體這樣的格局,需要的是硬度,硬度,硬度,只要硬度夠,其他差點我也能看下去,但是迄今為止,沒看過一本能硬過三體的…你能推薦一本嗎?


醪篸


對於這個問題,我只能說老外第一次看到三體的時候是懵逼的。

西方科幻,主要分硬科和軟科。硬科,就像當年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在現在基礎上展望未來科技,順便賣點劇情,可以說大多數科幻英雄電影都是這個套路。軟科,就像前段時間的降臨,不告訴你什麼外星科技未來科技,胡亂架空一個世界就開始聊內心世界、聊自由主義、聊人文關懷,說白了還是西方個人哲學那一套。

而大劉的三體就不按套路出牌了。他直接告訴你星際種族之戰,讓人眼花繚亂的小科技沒用,大家都用基本原理直接搞滅族戰。看看現在的原子彈就知道了,科幻片裡都是用核彈搞外星人。那麼科技更厲害的外星人為啥不用更厲害的武器?所以硬科就一個道理寫完了,為啥?因為更深層的物理基礎原理,一般人根據現有的科學是想不出來的。

再來,老外的軟科都在討論人在想什麼。三體卻講,等你走出太陽系世界就不是你的了,三體人根本不管你在想什麼。你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而外星人的社會跟你的基本結構都不一樣,直接就把你滅了,懶得講。所以傳統軟科講的就像是在無病呻吟,有點滑稽。

所以大劉寫三體基本都是討論的哲學問題。

以前家裡科幻書堆了兩箱,看完三體第二部連載之後,再也不看其他科幻小說了。


G大調搖滾


對於《三體》要說的就很多了。但是我覺得他最大的突出點在於物理和哲學的交錯,交代出合乎邏輯的宇宙世界觀。學過物理的都知道,目前很多物理定理都是先前哲學家預測出來,再由物理學家證明得到的,所以對於人類未知的科學領域,我們暫時無法通過確定的物理規則來印證,但是哲學就可以,透過現象折射出本質,哲學家可以給出合理的解釋和大膽的預測。你比如說羅輯和大史抽著煙細道出的黑暗森林法則,相對於費米悖論而言就是一個嚴密,符合羅輯的解釋;




再比如西歐狄奧倫娜的魔法,加上關一帆在飛船上的所見所聞,用四維空間中獨立出三維的時間維度來合理解釋了魔法時代;

還有維德在關鍵時刻喚醒程心來決定是否用反物質武器來捍衛曲率飛船技術,卻聽到程心說放棄一切時,說出的那句名言“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也是對道德與人類發展的衝突做出的合理闡述,書中程心的道德光環一次次將人類推向毀滅就是最好印證。

還有很多很多,總之三體的出發點都是物理學與哲學的交集,加上大膽的想象,讓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既開拓了思維,也學會了思考。正是由於個人思維的發射角度不同,所以這個思維過程也讓原本小說中虛構的人物,漸漸鮮活,漸漸飽滿,漸漸完美。


行走的鯨魚


用一絲溫暖擁抱無限悲涼——《三體》之人性美與惡


【備註:這是我寫的一個讀後感,個人感覺三體很棒,獲得雨果獎說明一切,現在分享一下讀後感,本人寫的】

“我想回去,但如果你想留在這裡,我也跟你留下。”她對關一帆說。

——《三體3:死神永生》的結局,當程心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故事有了最終的結局,人性也走向了它最後的歸宿,在這一刻,程心才真正豐滿起來。

在這部經典的科幻小說中,導致地球滅亡的,劉慈欣解釋得很清楚,是宇宙規律,而在宇宙規律的背後,則是數學規律。

當然,我所說的這些,終歸要你去看一下小說才能明白,很早就知道了這部小說,直到最近,我才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真正看完了這部小說。

很少有電影或者小說給我寫讀後感的衝動,但三體給了我這個衝動,這不是宇宙規律,或者數學規律帶來的衝動,而是人性帶來的衝動。

《三體》簡介:人性推動的進程

《三體》是一個由人性推動進程的故事。

似乎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故事內容:《三體1:三體》的故事是:天文學家葉文浩遭遇了文革浩劫,極端的遭遇(父親之死)帶來了極端的人性:葉文潔以太陽為天線,向宇宙發出了地球的聲音,而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經歷了無數次毀滅和重生,正被迫逃離母星,“三體文明”的和平主義者接到了地球信號後發出了警告:“請不要回復!”因為回覆將可以精確計算三體文明和地球的距離,但對人性絕望的葉文潔,仍舊回覆了,鎖定了地球位置之後,三體艦隊駛向地球,帶著一份人類滅絕計劃。

《三體2:黑暗森林》:生死存亡之際,人類開展了自救,一個關鍵人物出現:羅輯發現了一個宇宙法則——黑暗森林,在這個法則下,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在更高級的外星文明面前只是蟲子,這些外星文明會清理蟲子,一個前提是,人類文明或者三體文明向宇宙發射了自己的座標,因為知道了這個法則並且有了發射信號的能力後,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尋找到了一個互相威懾的平衡點,平衡點掌控在羅輯手中——如果三體文明敢於襲擊地球文明,羅輯將發射三體世界的座標,如此地球明和三體世界將同歸於盡。

《三體3:死神永生》:平衡是脆弱的,因為繫於執劍人羅輯手中,但三體文明極為忌憚,他們分析認為,如果三體文明侵略地球,羅輯發射座標並同歸於盡的可能性為90%,也就是威懾度為90%。但羅輯正在老去,人類需要選擇一個新的執劍人。

程心就是新的執劍人,然而,就在程心接過執劍人的時候,三體文明向地球文明發起了進攻,地球文明毀滅在即,但,程心沒有選擇發射座標,三體文明的威脅解除了,但人類面臨滅絕。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因為三體文明的智子系統推算,程心的威懾度僅僅是10%,而另外一名執劍人候選者託德的威懾度是100%,如果託德成為了執劍人,三體文明和人類文明的均衡將繼續延續,但託德因為瘋狂的性格遭遇了人類的唾棄。

此時,兩艘逃離的人類太空船選擇了發射三體世界座標,三體世界被摧毀,因為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的聯繫,地球也即將被摧毀,三體文明的參與艦隊選擇了離開,人類文明得以暫時延續,但毀滅是註定的。

此時,程心從被三體人捕獲的雲天明那裡得到了人類文明自救的若干方法,只有一種方法是正確的,託德又堅定地選擇了這個方案,那就是製造光速飛船,但光速飛船(曲率驅動飛船)的痕跡恰恰容易暴露地球座標,有愛的程心制止了託德,人類失去了最後的機會。

程心仍舊被秘密製造的光速飛船營救出來,並且找到了逃離的兩艘人類飛船和三體殘餘艦隊,雲天明為程心製造了一個小宇宙,在大宇宙膨脹又塌縮之後,可以延續生存,但小宇宙的存在破壞了質量守恆定律,影響了大宇宙的塌縮和新生,程心面臨又一個選擇:將小宇宙的質量歸還給大宇宙,但這意味著他們不得不和大宇宙一起面對塌縮的命運,最終,程心選擇了歸還小宇宙的質量給大宇宙,程心唯一一個地球人類夥伴關一帆選擇了陪同程心一起迴歸大宇宙。

有些囉嗦,但囉嗦是為了說明一個清晰的道理,三部曲的三個主人翁,葉文潔、羅輯和程心都在人性的驅動下推動了歷史進程,葉文潔的對人性的絕望,羅輯相對冰冷的邏輯感,聖母葉文潔愛心氾濫下的一錯再錯,當然,就本書而言,他們的人物性格,或者人性確實是單一的,但坐著劉慈欣反而通過單一的個體人性展現複雜的群體人性。

《三體》中的人性之惡,於當今無處不在

《三體》獲得了世界科幻作品最高獎項雨果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這項獎項,不過,在對《三體》三部曲的評價中,很多專業人士認為,人物的單薄是一個瑕疵,當然,更多的人認為,在劉慈欣宏達的宇宙描述中,弱化人物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人物單薄的問題,我們隨後會談及,但我們真正想說的是,儘管人物刻畫稍顯單薄,但人性的描述卻讓人無比心動。

普通文學作品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是複雜的,當然,那些“臉譜化”的作品除外,但一般的作品,對於人性的刻畫總是有著空間和時間的侷限,而三體,恰恰從微觀到宏觀上,超越時間和空間,展現了人性的善與美,人性不但和個體的生死存亡相關,也和人類、文明的生死存亡相關。

葉文潔對人性絕望源於父親在文革中死亡,我們看這樣的一個場景——葉文潔父親葉哲泰死於小紅衛兵之手,死亡過程刻畫的非常清晰:他的妻子、葉文潔的母親選擇了背叛,他的小女兒、葉文潔的妹妹選擇了叛逆,4個14歲的女紅衛兵施暴殺死了他,他的兩個學生雖然心痛卻無能為力,葉文潔見證了這一切。

你和我,會是誰呢?或許,我們就像葉哲泰的兩個學生,雖然明白一切,卻終究被潮流攜裹,但註定有不少人會隨著潮流一起瘋狂,盡情展現人性惡的一面,當然,在他們心中,或許以為自己展現的是人性之美。

不說別的,就像那些在網絡上瘋狂惡意謾罵的人群,如果現實如網絡,唇槍舌劍恐怕就會變成真刀真槍,刺向人的肌膚,射向人的心臟,在染血的大地中盡情狂歡。更簡單的例子:歷史上的無數次屠城,納粹屠殺猶太人,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殺,一些獨裁統治下的血腥,和獨裁被推翻後的血洗。

個體再豐滿,終歸抵不過群體的瘋狂,還比如說,跳廣場舞的那些人、暴走族、大街上喊口號的那些店鋪,你會看到生動的個體面孔嗎?不會,只有群體的瘋狂。

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不以社會進程而真正改變。

其實,無數小說同樣揭示或者暗示了這樣的現實,只是,《三體》把這個現實放在文明的發展和滅亡這樣的大空間中,給人的觸動就更加瘋狂和明顯。

對於程心人物的解讀,我們放在最後一個部分,我們更想說的是託德——人類個體仍舊在進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比如那些決定歷史走向的人物,託德就像是這樣的人,他有堅定的目標、有堅實的實現手段,但這樣的人物,往往是:一念向惡,一念向善,但人類卻偏偏分不清善惡。

為了拯救人類,託德決定刺殺程心——普通概念的惡,但當程心阻止了託德製造曲率驅動的光速飛船後,託德選擇了聽從程心走向死亡——普通概念的善,有點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覺,但放在宇宙而言,刺殺程心的惡是真正的善,聽從程心的善反而才是真正的惡。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說的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吧。

其實,劉慈欣的另一部短片小說《鏡子》更有意思,白冰找到了人類目前宇宙的真正模型,可以看到過去,看向未來,裡面有個很有意思的例子:“這個人在說,在近海防禦中,不要一味追求大炮鉅艦,就這麼點錢,與其從西洋購買大噸位鐵甲艦,不如買更多數量的蒸汽魚雷快艇,每艘艇上可裝載四至六枚瓦斯魚雷,構成龐大的快艇攻擊群,用靈活機動的航線避開日艦艦炮火力,抵近攻擊……我曾請教過多位海軍專家和史戰研究者,他們一致認為,如果當時這人的想法得以實施,北洋水師將是甲午戰爭中的勝利者。這人的高明和超前之處在於,他是海戰史上最早從新式武器的出現發現傳統大炮鉅艦主義缺陷的人。”

這個人是誰?方伯謙。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並非為方伯謙翻案,裡面有更多的例子可以證明,不過,結論接近於真理:“名垂青史的人物並非全都是英雄,也有卑鄙的騙子和陰謀家,那些真正為正義和真理獻身的人,有很多默默死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歷史是人來記載的,所謂的人絕不單單是統治者,也包括民眾,所以人性之惡,或者人性之不辨是非原本就是常態,就像《三體》中的民眾選擇了聖母程心,而放棄了真正的拯救者託德一樣。

這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而是人性之真實寫照。

用一絲溫暖擁抱無限悲涼——程心歸於豐滿

當太陽系滅亡——二維化之後,逃離太陽系的程心一定是這樣的感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其實,前面倒是有故人——儘管最終未相見,但卻碰到了了關一帆,但後不見來者確實實實在在的——太陽系已經滅亡了。

我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樣的感覺——某個午後,或者夜晚,突然想起宇宙之浩然,個人之渺小,身後之一片虛無,此時,心中一片空虛,直到,走出內心的氛圍,看到做棉被的母親,或者妻兒,內心才又一次充實。

或許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我也常說,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就像過往我對魯能,但凡不到忍無可忍,我總是抱著期待和希望。

在逃離太陽系的那一刻,程心沒有讓我反感,但也沒有好感,因為從愛情的角度出發,我期待他和雲天明相逢而相守,或許,人類的愛情和親情,恐怕是戰勝恐懼唯一的方式,也是戰勝憎惡的唯一方式。

程心最終和雲天明錯過了,但他和關一帆生活在雲天明送給她的避風港——可以躲避宇宙塌縮的小宇宙裡,雲天明的結局也很好,他和程心的女伴AA幸福地生活了一輩子。

但是,小宇宙的存在破壞了質量守恆定律,小宇宙必須向大宇宙歸還質量,大宇宙才可以塌縮和重生,這一刻,程心選擇了歸還——她的聖母光環在這一刻得到了昇華,更最讓人感動的是,她選擇徵求關一帆的意見:“我想回去,但如果你想留在這裡,我也跟你留下。”——這是她對關一帆的責任,對愛的責任。

好吧,我們終歸是俗人,浩瀚的宇宙也無法讓我們免俗,儘管是雨果獎的得主,劉慈欣超越了人類,放眼了宇宙,但終歸也不能免俗——因為愛,不管未來如何,我們終歸是欣慰的,儘管,這是一絲溫暖擁抱無限悲涼。

也有一線光明和希望,智子(三體文明的科技產物,最終追隨了程心)對程心和關一帆說:“放心,我在,你們就在。”

這就好。

<strong>


足球報陳永


悲催女太空陪聊引來殺身大禍,富二代童年陰影反人類終被腰斬。無良叫獸騙男騙女騙死外星人,無知女初次上崗喜遭潛規則,軍政委潛伏200年奪船跑路。聖母婊毀地球毀太陽系再毀宇宙,屌絲男送星星送大腦送童話三百年奮進終被NTR。 //精彩盡在劉電工業餘創作、曾獲2009年全國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並獲2014年世界科幻星雲獎提名之作——《三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