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自己夸耀自己,不要自以为贤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不要自己夸耀自己,不要自以为贤能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57集09

一旦自己发达了、骄慢了,结果骄奢淫逸,那很可能自己很快就把祖先的德行给败坏掉了,结果怎么样?灾难就来了。所以愈是在富贵的地位,愈要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愈要小心谨慎,谦卑自守。

不要自己夸耀自己,不要自以为贤能

【汝惟弗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弗伐。天下莫与汝争功。】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

『矜』,就是自夸、自负;『伐』,也是自我夸耀的意思。你能不自以为贤能,天下才没有人和你争贤能;你能不自我夸耀,天下才没有人和你争功劳。换句话说,国君能时时保持谦恭谨慎的态度,天下才能永保稳固,不被推翻。这句话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自己夸耀自己,不要自以为贤能。

在战国时候,魏公子牟要出远门,穰侯魏冉去送行。当时魏冉被封在穰这个地方,所以被称为穰侯贵人。在临别的时候,穰侯就对魏公子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我、嘱咐我的吗?”魏公子牟对穰侯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君知夫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乎?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乎?”

不要自己夸耀自己,不要自以为贤能

魏公子牟在这里勾画了一个为官者,由官位到权势,由权势到财富,由财富到华贵,由华贵到奢侈、骄奢,由骄奢到犯罪,由犯罪到亡身的运行轨迹。所以自古以来,有很多人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为官者,就是沿着这样的轨迹最后滑向了无底深渊,成为千古罪人。

我们看一看,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一个人有官位了,权势没有跟他相约,但是权势自然而来,因为他做了官就有权势。

“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当了官就有俸禄,甚至还有人来给他行贿,他慢慢地就有钱了;即使没有人行贿,他不收受贿赂,国家给他的俸禄也很丰厚,所以富自至。

“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一旦一个人富裕了,他就会受人尊重,这个贵就自至了。

“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人在这种富贵、有权利的状况下,不傲慢就比较困难,除非他有很高的警觉性。如果没有警觉性,你看他又高高在上,又有财富,又受人尊敬,很多人都要求他、要巴结他,这个时候怎么样?骄傲自大,就很容易犯错、狂妄。

“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虽然这个骄傲没有和罪相约,但是这个罪自己就来了。“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我们看看现在很多当官的,因为贪污受贿、违法乱纪,最后锒铛入狱,被送上了断头台。这些就是没有谦恭谨慎、慎始慎终的态度所导致的。

不要自己夸耀自己,不要自以为贤能

几千年前,人们对人性在境缘之中不知不觉地堕落,这个顺序他都看得很透,这也是提醒我们不能不谨慎。

特别是一个人在顺境的时候,面对鲜花掌声的时候,要经常观照自己的心是不是有傲慢,否则的话,自己不知不觉地就堕落,还认识不到。所以,我们在富贵中要保持清醒不堕落,应该用什么样的心境来面对富贵?就是要用感恩的心。

譬如说我们今天有官位,赚到了很多钱,发财了,这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首先要感谢祖宗、感恩祖先积德,这可能不是我们自己的聪明智慧所导致的。一旦自己发达了、骄慢了,结果骄奢淫逸,那很可能自己很快就把祖先的德行给败坏掉了,结果怎么样?灾难就来了。所以愈是在富贵的地位,愈要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愈要小心谨慎,谦卑自守。

不要自己夸耀自己,不要自以为贤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