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乌龙”事件?

古今谭


乌龙事件可以说是时时都在发生,但要是能记入史册也着实不易,我来说几个供大家一看。

一、

记得去年有个新闻,说了一件令人笑掉大牙的乌龙事件。

如果说起拿破仑,你头脑中想的肯定是一个距今很远很远的古代人。但是我要说那个年代的一个动物活到了现在你一定感到惊讶。

也许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是只乌龟,“千年王八万年龟”,也只有乌龟能活这么久了。

这只乌龟名叫乔纳森,是一只陆龟,生活在距离非洲西海岸两千公里的圣赫勒拿岛上,保守判断,此乌龟已经超过190岁。

1900年乔森纳的照片

我们知道拿破仑去圣赫勒拿岛是被流放的,乔纳森也不是圣赫勒拿岛的土著居民,而是随着黑奴贸易被人带到岛上的。当时黑奴贸易从非洲到美洲横跨大西洋,乌龟生命长,易携带,是船上重要的肉食来源。

说跑偏了,乔纳森是一只雄性乌龟,可能是管理员觉得它太孤单了,或者认为这么大年纪了该留有后代,于是1991年管理员为乔纳森物色了一个伙伴,希望乔纳森能够多子多福。


现代乔森纳的照片

虽然乔纳森老当益壮,和性伴侣时常做羞羞的事。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管理员一只乌龟蛋都没发现。

2017年,兽医在为乔纳森和伴侣体检的时候发现:乔纳森的性伙伴也是一只雄性乌龟。

原来这么多年乔纳森一直在搞基。只能说管理员的心真大。



不解释

二、

为乌龟找错了伴侣闹乌龙最多令人贻笑大方,但是如果战场上闹了乌龙,那就是生死攸关改变历史的大事件。

1930年,因为不满蒋介石的统治,晋军阎锡山和西北军冯玉祥组成联盟,共同讨伐蒋介石,史称“中原大战”。

冯玉祥(左)、蒋介石、阎锡山(右)

战前,阎锡山和冯玉祥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原定于阎冯联军在河南沁阳集结,以绝对优势进攻蒋介石。

可是冯玉祥的参谋长在下达行军命令的时候将“沁”写成了“泌”,而河南确实有泌阳这个地,但是沁阳在河南北部,紧邻山西;泌阳在河南南部,紧邻蒋介石重兵集结的湖北。

沁阳和泌阳

一撇之差,战场形势就此改变。冯玉祥的部队开到了泌阳,蒋介石得以分而击之。最终阎冯大败,晋军势力全部收缩于山西,冯玉祥则不得不以出国考察名义流亡。

如果没有这次乌龙,中国历史如何发展,犹未可知。

三、

阎冯联军因一字乌龙导致大败,而解放军曾因一字乌龙大破国民党军队。

1948年9月,解放军着手解放济南。防守济南的是国民党悍将王耀武(他不用过多介绍吧?绝对的超一流战将);解放军指挥者为许世友和谭震林。

解放军预定作战计划是聂凤智在东助攻,宋时轮在西主攻。可是在传达命令时也出现了一个字的错误。




聂凤智夫妇和许世友(中)

聂凤智的部队接到的命令由“助攻”变成了“主攻”,下面部队询问,聂凤智将错就错,变助攻为主攻。

这样,在东西两个方向的猛烈攻击下,国民党预定坚守几个月的济南,8天就被解放了。

可以说是一字之差造就了经典战役。

济南战役作战图


别酒怯流年


一老头觉得孙子不像自己,偷偷带孙子去做鉴定,结果孙子不是亲生的。儿媳妇哭着要以死证明孩子是亲生的,没办法儿子带着孙子去鉴定,结果孙子是儿子儿媳亲生的。

  然后老头又带儿子去做鉴定,儿子不是老头亲生的。这次老太婆又要以死证明儿子是亲生的。然后老太婆和儿子去做鉴定,结果儿子和老头老太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这下全家傻眼了。

  医生说应该是儿子出生时抱错了,然后就去查,因为过去了二十几年了,费了点事终于查到了,当天该医院出生的只有两个男娃,那应该没错了,但是一看名字一家人又傻眼了,和他一天出生的竟然是媳妇的亲哥哥。

  那就是说: 儿子是老丈人丈母娘的亲生儿子

  媳妇的亲哥哥是老头老太婆的亲生儿子

  两家人亲上加亲,你以为这就完了?


  波斯公主木乃伊事件,不仅很“乌龙”,细想还让人脊背发凉。

  

  2000年10月,巴基斯坦卡拉奇市,一位反恐怖组的警官接到线报,说一对兄弟手里有一盘录像带,录像带上录的是有2600年历史的木乃伊。

  这是个大事件啊,警方立刻传唤了这兄弟俩。兄弟俩很快就交代了,他们只是负责兜售木乃伊的,录像带就是为了给顾客看,真正的木乃伊藏在同伙瑞奇的家中。

  还真不是开玩笑的!警方立刻突袭了瑞奇家,并且发现了一具棺木,打开一看,还真是木乃伊。

  网友顾客声:

  接下来我们说一个近代历史中的乌龙事件,这个乌龙事件跟民国时期我们和美国之间的熊猫有关。

  在民国时期国内所有人都不重视熊猫的时候,一个美国女人从四川走私一只熊猫回到了美国国内。

  

  这只熊猫因为可爱非凡而在当时美国引起了轰动、引发了一股熊猫热潮。

  因为熊猫特殊的身体特征,以至于当时美国人一直以为这只熊猫是雌性的,甚至还为它取了一个偏向女性化的名字,苏琳。

  一直到这只熊猫离世后,美国人通过对熊猫尸体的解剖,这才发现他们一直以来所热捧的这只熊猫竟然是一只雄性熊猫。


宇宙收纳盒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外交史上最最乌龙的一件事情了,那就是著名的雅典事件。中国的外交官因为英语差,收到了捷克大使馆的请帖,结果以为是科威特大使馆发的。

这还不算完,最乌龙的是,他们在去科威特大使馆的时候,跑到了以色列的大使馆里。还和以色列人谈笑风生的聊了半天。

这件事情的影响非常大,当时中国和以色列还没建交,更加没承认以色列的独立。一连串的乌龙下来,把所有西方国家都给搞懵逼了,都没看懂中国这是玩的什么套路。。。

这件事情发生在1972年,地点是是希腊的雅典,所以被称为雅典事件。

当时捷克大使馆给中国大使馆发了个请帖,邀请他们前去参加个活动,这本来是个小事情,大家相互之间联系下感情。

但是收到请帖的工作人员估计是个新手,可能英语三级都没过吧,把请帖里的国家名字都给搞错了,把捷克翻译成了科威特,然后把翻译后的内容报给了大使。

我国驻希腊的大使看了以后,就收拾一下带了几个人就出门了。

然而他们的司机也不靠谱,对雅典的路压根都不熟,根本就不知道科威特大使馆怎么走。当天正好是科威特使馆召开国庆发布会,去参加的人非常多,司机理所当然的认为人多车多的地方应该就是。结果司机就按照这个思路前进,糊里糊涂的就把大使拉倒了以色列的使馆。

大使下了车看到门口有人迎接,很自然的上去握手,然后一番寒暄,旁边跟的翻译上去把他的话翻译了过去。以色列外交官明显愣住了,不明白中国人这是来干什么了,两国之间还没建交的啊,最重要的是中国当时还没承认以色列独立呢。

当时的国际局势比较微妙,中国的盟友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跟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都很好,而以色列跟阿拉伯国家又势如水火。中国跟以色列本来也没什么仇怨,之所以不承认以色列,不跟它建交,主要还是因为美国人的关系,美国人可是以色列的大靠山。

以色列使馆当时还有个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他看到中国大使前来也是一脸迷茫,然后就上前提问,问“中国人来这里是不是代表着中国要承认以色列了?”

中国的翻译再一次秀了一把自己无敌的英语水平,把问题里的“这里”翻译成了“雅典”,翻译官用实际行动再一次捍卫了自己的英语二级水平。

于是美国记者的问题就变成了“中国人来到雅典是要承认以色列了吗”。

大使就觉得这是美国记者在挑衅,中国可从来没这么说过,你们这些美国人不要听风就是雨的。大使理直气壮的予以否认,并且顺便怼了记者一番。

这一番操作搞的美国记者很懵逼,完全看不懂这是什么套路。但是这不妨碍他们把这件事情曝光出来,第二天纽约时报就刊登了相关的信息。这件事情不光搅动了整个西方世界,还搞的整个阿拉伯世界也神经紧张。

消息也很快就传回了国,毫无悬念的引起了轩然大波,一番调查大家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这个不着调的翻译和司机的问题。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学好英语还是很有必要的呀。最后别忘了点赞!关注!


漂浮菌


1592年,丰臣秀吉把日本大概统一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的“大陆计划”,不仅要打朝鲜,还打算进一步攻打大明。

于是,接下来的事情我们知道的,日本军队很快把朝鲜摁在地上摩擦了好几遍,然后,朝鲜的宗主明军也进来支援了。

打着打着,都打不动了,日本人感觉也捞不到什么好,于是,双方就开始坐下来谈判。

议和么,反正都相互胶着着的状态,谁也占不到便宜,这样的谈判也简单了,要么日本人赶紧撤,要么继续打下去。

丰臣秀吉自然很不爽,但也没办法,他指定的和谈负责人是小西行长,明朝这边的负责人是官员沈惟敬,通晓日语,是个人才。

于是,接下来就发生了古代世界里都罕见的双方和谈代表合伙欺瞒国内统治者的天大乌龙事件,堪称史诗级。

当时,丰臣秀吉交给小西行长7个和谈条件的底线,这些条件主要是:

丰臣秀吉要娶明朝皇帝的公主联姻,要求发展两国贸易,明日两国宣誓世代友好,得盟誓;朝鲜得割让四个道给日本,朝鲜国王得送一个王子到日本做人质;日本把俘虏的朝鲜王子和官员还给朝鲜;朝鲜必须发誓永远不背叛日本。

细看这些条件,如果被自视为“天朝上国”的大明皇帝知晓,那还不得气死。

日本在明朝,还是被视为倭寇、倭奴般的存在,比大明的藩属国都不如,大明怎么可能把金枝玉叶的公主嫁给日本人,更别说让大明的藩属国割地给日本。

总之,这些条件一提出来,基本上正常情况下就没得谈了。

但是不知道沈惟敬怎么想的,居然同意了这些条件,说没问题,等我回去上奏皇帝。

而小西行长也一派和气,说好好好,我看沈大人是个好人,和谈万岁……

两个人就这么心照不宣地打哈哈……

然后,小西行长就派自己的家臣小西如安跟着沈惟敬到北京接着和谈。

明朝的兵部尚书石星代表皇帝提出了三个条件:日本撤离朝鲜;日本可以请求册封但不许求朝贡;日本永远不许再犯朝鲜。

这个条件,在大明看来是很客气的了,毕竟是你日本理亏在先,没让你赔偿那么多战争损失就不错了。

但是放在日本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世界观里,那同样看到这个条件,也会被气死。

难道我倾全国之兵,打朝鲜,死伤无数,最终就换个大明册封,做大明的一条狗?

小西如安竟然也同意了,大家一团和气……

沈惟敬还帮着伪造了日本的降表……

大明皇帝很高兴,接下来的节奏就不是这些和谈代表们控制的了。

总之大明皇帝得到的信息是日本乞求投降,乞求册封;丰臣秀吉得到的信息是明朝主动请求和平,承认他为大王,管理日本和朝鲜部分,是和大明平起平坐的。

万历皇帝高兴之下,就下诏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并派高官前往日本传旨。

大明官员代表大明皇帝来宣旨,丰臣秀吉自然不敢怠慢,就和德川家康等一帮日本核心要员,穿着明朝官服,高高兴兴地去听旨。

诏书自然充斥着对日本的贬低,到处是天朝上国居高临下对日本的斥责,最后才是册封之类云云,反正说的日本极其低贱。

这诏书丰臣秀吉哪能听的下去,听到一半,他暴跳如雷:我当王还用你们来封?(吾欲王则王)

此时,两边的和谈代表想捂住也捂不住了。

很快,丰臣秀吉再次出动大军入侵朝鲜,这次的战争规模更加惨烈,大明军队劳师远征,伤亡惨重。

大明皇帝自然暴跳如雷,沈惟敬很快人头落地。


云中史记


明朝时期发生了一件非常搞笑的乌龙事件。

史无前例的“宫女起义”事件,就是十几个小宫女刺杀嘉靖皇帝,结果没有成功,不但被凌迟处死,还要诛九族,实在是太惨了。

宫女在皇宫里面是处于最底层,生活条件确实不怎么好,但是历史上发生宫女起义的只有这一起,被称为“壬寅宫变”。

乌龙之一,这些小宫女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刺杀嘉靖皇帝?

这些小宫女冒着“抄家灭族”的危险刺杀皇帝,原因竟然是皇帝不给她们吃饭,太搞笑了。

当然,嘉靖帝不给宫女们吃饭,不是因为皇宫里面揭不开锅了,而是这位嘉靖帝迷信长生不老的“炼丹术”,要使用这些十三四岁的小宫女们的“处女经血”,炼制仙丹。

不仅如此,为了保持这些小宫女身体纯净,不允许吃饭,每天只能吃桑叶喝露水,于是这些小宫女凌晨时分就要起来采集露水,累病累倒的非常多。

以一名叫杨金英的宫女为首,一共十几个小宫女,胆大包天地发动了“壬寅宫变”。

乌龙之二,十几个小宫女抓到嘉靖帝,为什么杀不死他?

十几个小宫女做了精心的谋划,趁着嘉靖帝睡觉的时候,一拥而上,要除掉这个昏君。

有四个小宫女,专门按着胳膊、腿;有小宫女用“布团”塞嘉靖帝的龙嘴;有小宫女用“黄绫抹布”蒙住嘉靖帝的龙脸;还有人掐脖子。按理说,这下子嘉靖帝应该在劫难逃了,但是最重要的一环出了问题。

主谋杨金英专门做了一个绳套,想要勒死嘉靖帝,但是嘉靖帝挣扎,再加上杨金英也非常的惊慌,于是打了一个死结。

就是这个死结救了嘉靖一命,绳套上的两个死结套在一起,就是勒不死嘉靖,给了嘉靖帝一线生机。

乌龙之三,刺杀皇帝未遂,为什么还有小宫女去找皇后“自首”?

具体时间多长不太清楚,但是十几个小宫女围着嘉靖帝,用出了吃奶的劲,嘉靖帝还是活蹦乱跳。

于是一个叫张金莲的小宫女,想起了“真龙天子”的传说,认为皇帝根本就不是人,不是她们一群小宫女能够杀死的。

终于这名小宫女就跑到皇后那里“自首”,坦白了她们刺杀嘉靖帝的计划。就这样,嘉靖帝被皇后给救了下来,付出的只是昏迷两天、身上被金簪刺伤出血的代价。

最终使嘉靖获救的,竟然是所谓的“真龙天子”的光环,太不可思议了。

最终所有的案犯、宫女都被凌迟处死,首恶杨金英被诛杀九族。

本来非常残酷、壮烈的“壬寅宫变”,因为搞笑的起因、、经过和结局,使得非常壮烈的刺杀事件,成为了一个“大乌龙”。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炮击金门,经过一个多月的打击,金门守军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为了给金门守军补充给养,10月10日,国民党空军起飞400多架次,在台湾海峡上空佯动,掩护第五大队少校路靖率领6架F86战斗机偷袭福建前线的炮兵阵地。



发现敌军来袭,解放军空军航空兵起飞了八架米格——17升空拦截,双方在福清上空展开激战,解放军飞行员杜凤瑞被敌机击落,杜凤瑞跳伞时被敌机偷袭壮烈牺牲。

国名党空军也有三架F86战斗机被击落,少尉飞行员张乃军被活捉。

台湾媒体自欺欺人,声称击落了四架米格17,击伤一架,飞行员张乃军最后还撞毁了一架米格机,蒋介石称颂张乃军是克难英雄,为他竖碑立传。


没想到几天后,《人民日报》就刊登了这位活烈士的照片。

而张乃军所谓的英雄事迹,还保留在国史馆史料库中,对这份伪造的资料,一年后被释放返回台湾的张乃军哭笑不得。


同样的乌龙事件还发生在U2飞行员叶常棣和张立夫身上,他们被解放军地空导弹击落后生擒活捉,而台湾当局宣布他们已经殉难成仁。

两个U2飞行员被释放后返回台湾,却被以反“统战”为名拒绝他们入境。叶、张二人有家难回,被称为“失落的黑猫”。


花近高楼1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以美艳对外界造成影响力的最大者,恐怕得属中国春秋时代的绝色佳人夏姬。夏姬的香艳传奇,要远远超过以艳史而举世闻名的埃及艳后。而围绕着夏姬的风流艳史,也出现过许多荒诞、搞笑和乌龙的事情。


夏姬,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的女儿。夏姬天生丽质、肤若凝脂、身材婀娜,其容貌和身段皆举世罕见,是一位举手投足就能倾倒无数男性的绝代佳人。夏姬与西施、息妫、齐文姜,一并被称为春秋四大美女。《株林野史》称,夏姬既有骊姬、息妫之美貌,又兼具妲己、褒姒之狐媚。

夏姬红颜祸水的杀伤力有多强大呢,简直堪比核弹,埃及艳后在其面前也自愧不如。历史上,因夏姬的美引发过三场战争,她曾与三个国君有染,先后七次嫁人,在她一生之中共有九名位高权重的男人因其美貌而死,直接与间接的引发了数次争斗与战争,造成死伤无数。


夏姬的美艳传奇,可谓是前无古人,估计也很难再后有来者了。但由于篇幅的关系,只列举其“杀一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中的乌龙事。

夏姬在未出阁前,就与自己的庶兄公子蛮私通,不到三年,公子蛮就死了。之后,夏姬又分别与多人有过不堪之事,故而其艳名渐渐被传播开来。郑穆公在无奈之下,只好把她远嫁于陈国的大夫夏御叔为妻。也因此,被后人冠以其夫姓,夏。


夏姬嫁于夏御叔还不到九个月,便产下一子,取名征舒。这是古代版,喜当爹的节奏啊。夏御叔也曾怀疑过夏征舒这个便宜儿子是不是其亲生的,但他每当看到如天仙一般美丽的夏姬时,心中便会打消追问夏姬是否让其喜当爹之事。

夏御叔认为自己年富力壮,反正还有大把时间和夏姬再生个一儿半女什么的。于是乎,夏御叔每日都辛勤耕耘着。都说,天道酬勤。果然,在夏御叔努力播种后的第十三个年头,正值壮年的夏御叔便忽然暴毙了。


孔宁和仪行父二人,在夏御叔生前,都与夏御叔交好,三人可以说是八拜之交。但在夏御叔没死之前,二人便与夏姬好上了。夏御叔死后,二人更是堂而皇之的成为了夏姬的入幕之宾。

两人为了夏姬,没少互相争风吃醋。但仪行父的把妹技巧更胜一筹,所以更得夏姬的青睐。孔宁争宠落了下风,心中便打翻了醋坛,醋意满天,那是各种羡慕嫉妒恨啊。孔宁心想,不能就这么让仪行父那小子得了便宜,自己争不过仪行父,老子可以找更牛叉的人来跟你争啊。于是,孔宁找来陈国的国君陈灵公,一起加入了团战。


随着,夏御叔的便宜儿子夏征舒的逐渐长大,夏征舒也知晓了家中的丑事。但夏征舒碍于父亲生前两位好友孔宁和仪行父的多般关照,更顾于国君的脸面和君威,一次次地避退和忍让着......

一次,陈灵公、仪行父和孔宁三人,又来到夏姬家寻欢作乐,还拉上刚行冠礼不久的夏征舒一起饮酒。酒过三巡,酒酣正浓的三个人,便开始大肆胡邹调侃起夏征舒的长相和出生来。还说,长得牛高马大的夏征舒,怎么看也不像夏御叔的种。陈灵公接过话来指着仪行父说:“征舒像卿的儿子。”仪行父摆手言道:“不然,依臣看征舒更像君上的儿子。”


三人边说,边哈哈银笑,完全不顾及一旁夏征舒的感受。三人原以为,一直退让的夏征舒,会是像其便宜的爹夏御叔那样是位老实人,不敢对国君、以及如同叔父一般存在的仪行父和孔宁肿么样。俗话说,不在隐忍中变坏,就在沉默中变态。夏征舒怒不可思,直接暴起杀人。三人这叫不作死就不会死,这下乌龙可就闹大发了。

随后,陈国国君陈灵公被夏征舒射杀,仪行父和孔宁二人命大,趁乱逃过一劫。逃出夏府的二人,不敢再留陈国,一路逃往了楚国。但二人最终也没能落得一个好善终。


大诙吐


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结果被王孙满一句话给怼了回去;秦武王奋力击韩,采用息土之策破韩入周,意图搬雍州鼎回秦,结果举鼎而暴亡。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英明之主,当时正是争霸之际,楚国的争霸对象只有两个,一个是齐国,一个是晋国。齐晋两国都是尊王攘夷成为霸主的,楚国却想走一条捷径,也就是直接灭周王室成为天下共主,当时楚国完全有实力消灭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的周王室。秦武王跟楚庄王一样的想法,灭周只是弹指一挥间的事,灭周了就可以成为天下共主,是实现秦国称霸中原的最佳捷径。

楚庄王三年不理政,一理政效率惊人,杀伐果断,断事公正,很快楚国恢复了实力,南征北伐,周边诸夏纷纷依附楚国。楚国争霸中原,只有北上伐齐或者渡河击晋,南下攻吴越非霸王之道,西击大秦也非上上之策,齐国已衰,霸主晋国尚强,于是楚庄王打算直接灭周王室,让天下只有一个楚王室。公元前606年春,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以"勤王"名义攻打陆浑之戎,楚军如林围困京畿王城,周定王派王孙满出城慰劳楚军,务必让楚军尽快离开。楚庄王问王孙满周之九鼎重约几何,可否搬离王城,移驾楚国。王孙满回答: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明白现在周王室可以抵抗楚国一段时间,然后秦、晋、齐、燕四国会勤王击楚,于是楚庄王说楚国的折钓之喙可以媲美王城九鼎,于是退兵回楚。

战国时代秦武王接管的秦国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两代的变法治理,秦国已经实力暴满,具备灭周击六国的实力。秦武王天生神武,力大无穷,有摔牛之劲,扛鼎之力,因此他想灭周王室,让秦国成为天下共主,六国要是不服,谁不服就灭谁,然后统一华夏。秦武王继位第三年,派丞相兼上将军甘茂领兵攻击韩国的宜阳,以打通一条道路进入周王室(当时周王室已经是韩国的国中国)。韩国竭力抗秦,甘茂与秦武王有息土之盟,也就是增兵,最终秦国又派五万锐士参加,攻下宜阳,秦武王进入了洛阳王室。秦武王见了衰败的王室后,要求搬九鼎回秦,周王不允;秦武王大怒,安排人举雍州鼎,大力士孟获、乌鄙皆力竭而亡。秦武王亲自举鼎,果然将鼎举了起来,不想皮带蹦断了,气泄了,鼎掉下来把秦武王脚砸断了,当晚重伤而死。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华夏九州,夏、商、周三代奉为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的标志。当年周平王东迁,各诸侯国出兵护送,每一只鼎都用了民夫一万余名才将九鼎从镐京迁到洛阳。楚庄王、秦武王两王都想占据九鼎,以取代周王室成为天下共主,成为天子,不过九鼎只是天子的像征,没有以一击六的实力,是无法搬走九鼎的。秦武王死后,他弟弟秦昭襄王与六国混战,各国皆疲;秦军攻入周王室,取了九鼎,迁之于秦。在搬迁途中,忽然有一个鼎"飞"入泗水之中,再也找不到了,其它八个鼎入秦,再无记载。笔者认为八个鼎后来可能被秦始皇融化铸成金人了;据说秦始皇收天下之兵,铸金人十二个,八鼎可能也被融化了。


大秦铁鹰剑士


我来说一个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乌龙事件。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四川巴中有一个农民叫张清安,别看他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做皇帝,不知是发了什么疯,竟然“开国称帝”,有模有样的干起了荒唐事。

按理说解放都30多年过去了,那里的人们竟然还如此愚昧,亲朋好友不但没有劝阻张清安的荒唐行径,反而都跟随他去实现“荒唐的梦想”。

张清安手下聚集了50多人,建号“中原皇清国”,手下的人还争先恐后的把女儿嫁给他,张清安自封“皇帝”,还封了一个“副皇帝”,手下的人不是封为丞相就是封为将军,还封了自己的老婆做“皇后”,册立了6位“妃子”。

最搞笑乌龙的是,他在1982年弄了这一出闹剧,还给蒋介石下了圣旨,封蒋介石为“威国王”,他甚至都不知道蒋介石1975年就去世了。不知道如果蒋介石在九泉之下有知,会不会哭晕在厕所。

后来他们占据巴中大剧院,以此作为皇宫,不过后来当地公安局知道了这一消息,派了十几个民警就把他们抓获了,张清安就这样“灭国”了。

他们当中,除了聚众闹事的张清安被叛了几年的有期徒刑,其他人在派出所内被思想教育了一番后,就都被遣散回家了。

就这样几个农民的乌龙事件被轻巧的解决了,张清安也多亏出生在了我们现代的法治社会,要是在古代,估计得满门抄斩吧,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让人啼笑皆非。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我来说一个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乌龙事件。

中国最出色的“外交官”,肯定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因为自己风趣幽默的智慧,给我们留下很多经典的外交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周总理请外宾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怕外宾不理解剧情,就将这出戏的名字翻译为“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

这个故事反映出一个问题,在上个世纪中国有涉外活动时,经常会遇到“古典文言”翻译问题。上个世纪的外交官,都是“饱读诗书”的学究。他们有时候,还会引用《论语》、《中庸》、《尚书》等比较偏僻的古籍名句。而这些“古典文言”对于一般中国人来说,都很难理解。更别说西方自带的“洋翻译”了。

在1969年,中苏关于边界问题谈判时,就闹出了“苏联侵略四川和甘肃”的乌龙。

在谈判中,我国代表在指责苏联贪得无厌时,使用了一个词汇“得陇望蜀”。苏联的翻译是一个二把刀,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成:我国指责他们“想要侵略甘肃和四川”。这个翻译还是有点文化的,起码他知道“陇”是甘肃省的别称,“蜀”是四川的别称。

当苏联代表团团长泽里亚诺上将听完翻译以后,生气的指责我国污蔑苏联“对四川和甘肃存在领土野心”。我方代表也蒙了。。后来才查清,原来是翻译惹的祸。


(文|勇战王聊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