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军的突击集团军和普通的集团军有何不同?

战略论


按照苏军军语定义,突击集团军是在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的进攻战役作战并在敌防御的战役战术地幅内歼灭敌军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

在30年代初期苏军的大纵深战役理论中提出了突击集团军这一设想,认为突击集团军应该编有4-5个步兵军(12-18个步兵师)、1-2个机械化军和1个骑兵军,7-9个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团和7-8个高炮营。此外,还可以配属一些空降部队。作战理论认为这样编程的突击集团军在2-3个航空兵师支援下,可以在宽度50-80千米地带实施进攻,顺利突破敌军防御战术地幅,之后以每昼夜5-15千米 速度向100千米纵深发展进攻。

突击集团军进攻战役示意图


在卫国战争时期的1942年苏军变成了突击集团军,不过规模比战前军事理论规定的要小,不过比一般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拥有更多的坦克、火炮和迫击炮。在1943-1945年突击集团军编有9-20个步兵师(1个步兵师编2个步兵旅)。在许多战役中,突击集团军还编有坦克军、机械化军和骑兵军,有些时候还编有装甲列车与雪橇分队。突击集团军的人员享有某些优待,比如较高的薪金、受伤后有权回到自己的部队等。


在卫国战争中,苏军先后编有突击第1-5集团军。以下做个简单介绍

突击第1集团军:1941年11月由预备队第19集团军改编,最初编有步兵第29/44/50/55/56/71旅,先后参加莫斯科反攻、杰米扬斯克、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奥斯特洛夫、塔尔图、里加和库尔兰等战役。

突击第1集团军首任司令库兹涅佐夫中将,1943年5月25日晋升上将


突击第2集团军:1941年12月由沃尔霍夫方面军第26集团军改编,最初编有步兵第327师、步兵第22-25/53/57-59旅等,先后参加柳班、突破列宁格勒封锁、红谢洛-罗普沙、纳尔瓦、塔林、姆瓦瓦-埃尔宾、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战役等。

1943年突击第2集团军和第67集团军部队会师


突击第3集团军:1941年12月组建,最初辖步兵第23/33和257师、步兵第20/27/31/42/45和54旅等。1945年5月编有近卫步兵第12军、步兵第7/38和79军、突破炮兵第4军、近卫火箭炮兵第5师和高射炮兵第19师等。先后参加托罗佩茨-霍尔姆、杰米扬斯克、大卢基、涅韦尔、里加、华沙-波兹南、东波美尼亚和柏林等战役。战后驻扎在德国,1954年该集团军改为第3集团军,直到1991年10月撤消番号

1945年5月1日突击第3集团军所属步兵第150师战士将红旗插在德国国会大厦上

1945年5月1日突击第3集团军步兵第150师战士将红旗插在德国国会大厦上


突击第4集团军:1941年12月由西北方面军第27集团军改编,最初辖步兵第249/332/334/358和360师、步兵第21旅等,先后参加托罗佩茨-霍尔姆、涅韦尔、波洛茨克、里加、梅梅尔克库尔兰战役等。

突击第4集团军首任司令叶廖缅科上将,未来的苏联元帅


突击第5集团军:1942年12月由预备队第10集团军改编,最初辖步兵第87/300和第315师、机械化第4军、坦克第7军等。1945年辖近卫步兵第26军、步兵第9和第32军、坦克第11军、工兵第61旅、近卫炮兵第4旅和近卫反坦克歼击炮兵第4旅等。先后参加过斯大林格勒、罗斯托夫、顿巴斯、梅利托波尔、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雅西-基什尼奥夫、华沙-波兹南、柏林等战役。

1945年5月凯特尔在突击第5集团军司令部签署德军无条件投降书


荣华之武器堂


自从苏军于1941年11月组建第一支突击集团军起,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后共组建了多支突击集团军队伍,是苏军最高统帅部手中的一支“利剑”。突击集团军的编制与合成集团军类似,它也是一支由多兵种共同组成的军事力量,这就是突击集团军与苏联普通集团军最基本的差别。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坦克等新式武器的出现,传统的作战方式已经很满足应战争的需求,于是各国军事家都开始寻找新的作战理论。在这样的环境下,苏联诞生了“大纵深作战理论”,突击集团军就是为了践行这一理论而组建的一支队伍。尽管“大纵深作战理论”与“闪电战理论”同属于机械化战争理论,但二者有着明显的差别。“闪电战”强调以装甲部队为主要突击兵力,而“大纵深作战”与“闪电战”恰恰相反,它强调以步兵为主导。为了增加步兵的突击能力,苏联最高统帅部将坦克兵、航空兵以及炮兵等兵种统统加强给步兵部队,进而得到一支拥有强大打击能力的队伍。

从形式上看,突击集团军是一支带有实验性质的部队,其规模也相对较小,苏军前后只组建了5支突击集团军(二战期间),因此普通集团军依然是苏军的主力。尽管如此,突击集团军的整体实力要远强于普通的集团军,苏联最高统帅部也一直将突击集团军当作“尖刀”使用。在战争中后期,突击集团军一般作为撕破德军防线的主要力量,是苏军实施大纵深作战的第一梯队。

在后勤保障上,突击集团军的待遇要远超普通集团军,武器、弹药等军用物资都会优先补给,而且为了保障突击集团军的纵深作战能力,苏军还会专门为其设立物资中转站。总的来讲,突击集团军的待遇与“近卫军”不相上下,同样享有着“特殊的照顾”。


了解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

战情解码


军和集团军多见于二战,抗战国民党军也编有军和集团军建制。今天来谈一下西方国家军和集团军编制。由于二战欧洲战场规模很大,所以大的编制是集团军群(德军),方面军(苏军),集团军(美英)。基本作战单位是师,主要战役单位是集团军。德军的集团军群一般下辖军或师,规模和编制主要由作战任务决定。苏军主要是集团军辖军,个别集团军(次要任务)辖师编制。在大的战役中,主要突击编制为集团军,几个师往往无法改变战役结果,因为双方参战规模非常庞大,都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